新疆大学生村官依麻木艾山做村民信任的村官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杨新才

“村官”依麻木艾山二三事

  9月28日,依麻木艾山·热依木(右)来到村民的棉花地里,向农民了解在香梨园里套种的棉花收益情况。

   在库尔勒市阿瓦提乡采访,记者遇到了大学生“村官”依麻木艾山·热依木。这是一个精干的维吾尔族青年,记者原想找个翻译,没想到他操一口流利的汉语。

  说起当“村官”,依麻木艾山算是老资格了。他2006年6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当年8月就在这个乡的吾夏克铁热克村担任团支部书记。他说,这个村子就是他的家乡,毕业回家乡找工作时,村干部希望他暂时出任团支部书记,并协助开展人口普查工作。他说“没想到一直干到现在。”

  依麻木艾山说,他能在农村干下来,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他父亲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在这个乡当了15年乡长,吃够了文化低的苦。父亲告诉他,农村迫切需要有文化的新一代青年,劝他在农村干下去。

  他听从父亲的劝告,放弃了考公务员和进城工作,但这事在村里却炸开了锅。村民想不通,村里唯一的正牌大学生,怎么也像他们一样当农民。还有人认为是犯了什么事。

  “你在大学就入了党,知道一个党员该怎么办。好好干下去,乡亲们会理解的。”依麻木艾山记住了父亲这句话。

  从临时团支部书记,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代主任,依麻木艾山一路坚持走了下来。

  “要得到村民信任还真不容易,”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村民根本不相信他会在农村呆下去,也不相信他有能力解决村里的一些问题。这个村有几百亩机动地,但以前村干部拿它做人情,有的二三十元一亩就包出去了,有的干脆找个借口不收承包费。尽管村民意见大,却总也解决不了。他主持村委会工作后,先把村干部召集起来,晓以道理,阐明利害,对机动地招标承包。这一招大受村民称道。村民木沙以前多次想承包村里的机动地,但苦于没有“路子”,这次他包了20亩,全部种香梨。他说,只要村干部办事公道,我们就拥护。

  调整机动地不仅赢得了民心,还使村集体收入大增。以前村集体收入一年不到万元,今年收入突破了6.4万元。

  村里还有一桩拖了7年的“公案”:十几户村民没有宅基地,村委会为他们划了一块地。但决定做了,村干部怕惹麻烦,没有一人出面为村民确定具体位置。7年过去了,这些村民不仅盖不成房,划出的宅基地还被村民种上了庄稼。依麻木艾山捡起了这块难啃的“骨头”,通过多次协商劝说、与村民沟通,终于使种地的退出,让十几户村民都有了自己的宅基地。

  依麻木艾山说,说起来我们是干部,其实就是农民,但农民还离不开这些村干部,有些事村干部不出面,农民真不好解决。现在的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农民跑腿的,腿跑的好,农民就欢迎你,拥护你。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依麻木艾山没少跑腿。养殖户扩大生产没有资金,他帮助跑信用社;种植需要新技术,他跑技术推广站请专家;渠道坏了,他去请人设计,再带领村民干;村民学习、活动没场地,他跑县里的联系单位,争取资金建篮球场、文化室……村民艾合买提·斯拉木说,过去我们不信任村干部,大事小事都求助县里、乡里。现在村干部办事公道,能为我们解决困难,这样的村干部越多,农村就越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