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尉犁年仅26岁大学生村官全票当选村支书

来源:中新新疆网 作者:窦吉存 尉祖文
    “牙生·吐尔逊是真心为我们村着想的书记,我们需要这样的村官”。尉犁县古勒巴格乡阿克其开村老党员木合塔·阿西木真诚的说道。1月12日,在该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一名年仅26岁的大学生村官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使后进村由乱到治。这位大学生村官牙生·吐尔逊是怎样的一个人?竟如此赢得村民的信赖?

  25000里行程,用长征的距离走进民心

  牙生·吐尔逊,1985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和田师范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同年11月份参加自治区大学生村官考试合格后,被分配到该县阿克其开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阿克其开村位于新疆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域面积780平方公里,全村有1235人,由维吾尔、汉两个民族的村民组成,其中80%为维吾尔族。拥有耕地12000余亩,果园300余亩。几年前,该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滞后,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民矛盾纠纷不断,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后进村”。

  “行走的路程有多远,与群众的心里距离就有多近”。到村里任职的第一天,他就把走访调查作为熟悉农村工作、融入农村的第一步,在365个日子里,他靠着一辆家里赞助的摩托车,走遍了村里的田间地头、乡间小道,走遍了每一户人家、牧业点,一年内行程25000里,熟悉了村情,了解了民意,理清了工作思路,村民们被他的这种真心为民的精神感动了,也打消原以为他来村里“镀金”的疑虑,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个小村官。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与党员群众走访交流中,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摆在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规范完善村党支部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他运用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培训时学到的党建知识,与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一道,采取健全村党支部的规章制度、建立党员学习日、定期过组织生活,让村里的党员重新找到自己的“家”。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党员服务承诺活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等,让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体现党员责任感和荣誉感,让群众感觉党支部是他们的主心骨,形成了“联系党员有渠道,交流互动有平台,文化活动有载体,便民服务的有成效”党建工作格局,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当年就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现在我与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经常联系、经常沟通,有什么话也愿意同党支部班子成员说一说。遇到困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党支部。”71岁的村民艾海提·木沙说。 

 

  3900元增收额,用科技致富体现价值

  “阿克其克村是一个传统的半农半牧村,棉花、香梨、畜牧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要想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关键是让农牧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牙生·吐尔逊暗暗下定了决心。

  “经济上的落后不可怕,观念上的落后才可怕。”为打开农牧民传统思维模式,他主动承担了远程教育操作员,依托远程教育设备、村务公开栏、村广播站等资源,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最新政策、致富知识。为了让群众信服,他在邻村巴西买力村自己家的70余亩地里,实验测土配方、双模覆盖和膜下滴灌等科学种植技术,当年每亩棉花增产50余公斤,增收400余元,用事实证明科学种植能让棉花增产增收,通过他的努力,村里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近两年,全村已推广高密度栽培、膜下滴灌棉花6000余亩,仅棉花一项就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2009年增加了3600余元。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必须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实现规模化经营。”牙生·吐尔逊依托县委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有利条件,积极到县委组织部、农业局等部门争取项目,建起了西瓜双膜覆盖技术示范田,并与该乡西瓜种植大户段会军合作,整合打包申请注册古勒巴格牌西甜瓜商标,形成了“种植大户 +农户”的种植模式。目前,全村的西甜瓜种植户由去年的12户增加到47户,种植面积由50亩增加到300余亩,每公斤比无商标的西甜瓜多卖2块钱。种植户杨定爱感受颇深。“以前我们种西瓜根本不懂什么品牌意识,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原来才种几亩,现在已经达到30多亩了,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棉花的增收、西甜瓜规模化经营,让农牧民钱袋子鼓了起来,牙生·吐尔逊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大大提高了,他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更足了。2011年,他又先后争取了铁畜养殖、温室大棚等项目,探索试种红枣,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使贫困村得到根本性转变,走向了良性发展轨道。

  115套安居房,在一点一滴中显真情

  “牙生书记好巴郎,群众盖房他帮忙,群众缺钱他捐款,嘘寒问暖不待言”。这是阿克其开村的农牧民编的顺口溜,也是党员群众对他的褒奖。

  “有房子才有家,有安居房才能过上好生活”。2011年是尉犁县的“安居富民建设年”,阿克其开村承担着115套安居富民房的建设任务,占了全乡任务的三分之一,为了顺利推进工程进展,他积极与县城建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房屋、道路等项目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群众想不通,不愿意拆掉老房子、让出宅基地修路,他就带领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群众家中做思想工作,面对误解、埋怨,他不发火、不退怯。贫困户艾尼·阿不来提旧房子拆迁时,他连续几天做思想工作:“土坯房不抗震,万一地震了,生命财产就全没了。”同时,还帮助艾尼·阿不来提解决了建房款,找来拖拉机把砖运到家门口。艾尼深受感动,自觉拆除了旧房,让出了宅基地修路,并积极说服其他村民拆旧房、建新房。在竣工典礼那天,维吾尔族群众们拉起他跳起了欢快的麦西来甫,村主任艾沙·黑力力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大学生‘亚克西’!我们喜欢这样的大学生村官”。

  “村官就应该大事小事带头冲在前,何况我还是党员”。他总是这么说。在村里他经常深入农民家中,问寒问暖,了解群众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村里的老人克来木·肉孜已经78岁了,体弱多病,没有子女、也没有亲戚,生活主要依靠县上发的低保金来维持,当他得知后,从第一月开始,就主动担负起了义务照顾老人的责任,每个星期都去老人家中帮助收拾家务、照料生活,一帮就是两年多,垫付医药费更是家常便饭。“牙生这个巴郎子,把我当成自己父母一样照顾,感谢党和政府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好巴郎”。克来木·肉孜感动地流出了泪水,哽咽地说道。

  “牙生·吐尔逊在家里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但是确实是一个称职的村官,因为他对村里群众的感情比我和儿子深。”他的妻子阿衣提拉汗·玉素甫“抱怨”到。近两年,他把农牧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为全村农牧民代办了新农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村民办好事、实事210件,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000余元。

  150对民汉互助,团结之花在这里盛开

  尉犁县委组织部在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前,就要求他们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当好法律法规的“讲解员”、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这些角色在他身上得到较好的体现。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也是民族团结的黏合剂”。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自治区、自治州、尉犁县“三级”党代会召开后,他就骑上摩托车,深入每家每户面对面的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三级”党代会精神,让“文化引领”的方针、“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自治州党代会提出的“库尉轮率先发展”和“三化”战略部署及尉犁县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幸福美好”的新家园奋斗目标,深入每一名群众脑海中。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让民汉村民在活动中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加深感情。

  “民族团结是各族群众的生命线,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他在为民服务办事的过程中,总是不忘宣传“五观”、“三史”、“四个认同”等内容,并始终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前,村里因为棉花浇水打架、吵架的事一件接一件,再亲的邻居为这事都红了脸,严重影响了民族团结。牙生·吐尔逊意识到只有把一碗水端平,才能避免矛盾的产生。为了实现有序灌溉,他亲自在渠道闸口派水,直到每一户棉花地都浇上水,他才放心回家休息,现在村民为浇水打架、吵架的事再也没有了。他还趁热打铁,积极引导民汉结成团结对子,贫富结成致富对子,实现共同致富。“我们村现在是民族朋友教我们养牛、养羊等畜牧养殖技术,我们教他们种植棉花、蔬菜、香梨等技术,民汉亲如兄弟,像一家人一样。”该村四小队村民顾守远说到。目前,全村共结成150个帮扶对子,实现了全覆盖。

  “从一个大学生巴郎子,变成了农村巴郎子,还成了群众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他给农村带来的不仅是新鲜血液,更多的是农村面貌的新变化。”古勒巴格乡党委书记王作雷这样评价他。

  在当选后的表态发言中,牙生·吐尔逊这样说道:“党员的信任,就是寄予我最大的期望,作为一名党员,我将按照党的号召和农村实际,植根农村、奉献基层,为实现尉犁率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的征程,赋予新的任务,他将撑起阿克其开村远航的风帆,谱写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