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生村官牙生·吐尔逊:走进群众的心中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窦吉存 冯超伟


 二月九日,牙生·吐尔逊当选村委会主任后,群众高兴地把他抛了起来。   窦吉存 冯超伟摄

   一张被晒得黑红的脸,浓密微卷的黑发,朴实憨厚的笑容,这就是牙生·吐尔逊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就是这个年仅26岁的村官在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票当选为新疆尉犁县古勒巴格乡阿克其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位村官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能赢得村民如此信任和拥护?

  牙生·吐尔逊,1985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和田师范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同年11月参加自治区大学生村官考试合格后,被分配到尉犁县阿克其开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阿克其开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域面积780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1235人,其中维吾尔族占80%,汉族占20%,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滞后,几年前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后进村”。 

  到村任职的第一天,他就把走访调查作为熟悉农村工作、融入农民的第一步。他骑着一辆家里赞助的摩托车,一年内行程25000里左右,走遍村里的田间地头、乡间小道,走遍每一户人家和牧业点,与村民零距离接触,熟悉村情,了解民意,理清思路。村民们被他这种真心所打动,彻底打消他来村里只是“镀金”的疑虑,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小村官。 

  “行走的路程有多远,与群众的距离就有多近”,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他深深懂得这个道理。走近了群众,他才知道群众的心事。

  阿克其开村是一个传统的半农半牧村,棉花、香梨、畜牧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一定要带领群众走上依靠科技致富的新路子!”牙生·吐尔逊暗暗下了决心。

  “经济上的落后不可怕,观念上的落后才可怕。”为转变农牧民传统思维模式,牙生·吐尔逊主动担任远程教育操作员,依托远程教育设备、村务公开栏、村广播站等资源,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最新政策和致富技能。为了让群众信服,他在邻村巴西买力村自己家的70余亩土地上,进行测土配方和膜下滴灌等实验示范,当年每亩棉花增产50余公斤,增收400余元。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目前全村已推广高密度栽培、膜下滴灌棉花6000余亩。同时他还依托县委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有利条件,到县委组织部、农业局等部门争取项目,建起了西瓜双膜覆盖技术示范田,并与乡里的西瓜种植大户合作,申请注册古勒巴格牌西甜瓜商标,每公斤比无商标的西甜瓜多卖2块钱。现在,全村的西甜瓜种植户由去年的12户增加到47户,种植面积由50亩增加到300余亩,种植户杨定爱感受颇深,“以前我们种西瓜根本不懂什么品牌意识,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原来才种几亩,现在已经达到30多亩了,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通过两年的努力,阿克其开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76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1500元,增加了3900余元。贫困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在当选村委会主任的表态发言中,牙生·吐尔逊表示将继续争取牲畜养殖、温室大棚、红枣种植等项目,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 

  去年是尉犁县“安居富民建设年”,阿克其开村承担着115套安居富民房的建设任务,占了全乡任务的三分之一,为顺利推进工程建设,牙生·吐尔逊积极与县城建局等部门沟通协调,配合做好房屋、道路规划等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群众不愿意拆掉老房子。面对群众的误解、埋怨,他从不发火、不退却,总是笑着说:“惠民政策这么好,白给你盖新房子你不要吗?”在贫困户艾尼·阿不来提旧房拆迁时,他连续做了几天思想工作都没用,当他得知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时,就及时帮助艾尼·阿不来提解决了建房款,并把盖房用的砖运到家门口。艾尼深受感动,自觉拆除了旧房,让出了宅基地修路,还说服其他村民拆旧房、建新房。在竣工典礼那天,大家拉起他跳起了欢快的麦西来甫,村主任艾沙·黑力力竖起大拇指说:“这个村官‘亚克西’!我们喜欢得很!”。

  “从一个大学生巴郎子,变成了农村巴郎子,还成了群众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他给农村带来的不仅是新鲜血液,更多的是农村面貌的新变化。”古勒巴格乡党委书记王作雷这样评价他。

  本报通讯员 窦吉存 冯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