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于杰:在最贴近群众地方历练成才
2007年3月我面临本科毕业,“悲剧”的是原本计划好的人生规划因为研究生考试的两分之差而被迫中止。我们说人生是会“否极泰来”,但是在你没有背到家的时候,幸福是不会来敲门的。考研失败也就算了,女友又提出分手,一连串打击之后,我不可逃避地成了就业大军的一员,而那时,我却丝毫没有做好找工作的准备,因为我一直做着考上研究生的美梦。就这样,由于没有充分准备,一个个工作机遇与我擦肩而过。搞笑的是,第一次找工作,我们学院重点推荐我参加省公路管理局秘书的面试。我当时绞尽脑汁苦想面试对策,可是临场后,单位领导只问了一句:“带简历没有?”答曰“没有”。领导说:“那请你走吧,我们不要没简历的人。”就这样,第一个工作机遇灰溜溜离我而去了。
在同学们一个个落实单位之时,我仍在寻找着适合的“良木”。以前从来不屑于浏览学校的招生就业信息,后来开始认真关注起来,生怕再错过机会。没过几天,机遇终于降临,学院就业负责老师推荐我去面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那里招聘大学生任组织部部长秘书一职。也许是因为精心准备的简历,也许是因为名校的光环,总之我被顺利录取了。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新疆兵团。它是一个以种棉花为主的大型农业组织,属于副省级建制,它从上到下有四级机构,即兵团级(省级)—师级(市级)—团场级(县级)—连级(类似农村级)。可是到兵团没多久,阴差阳错,我和同批录取的同学又被派往团场。作为第一批高学历大学生(当时来兵团共有18名大学生,国民教育本科,但大多是西部高校的农学系毕业生),我们受到了团场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原先的失望逐渐被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尊重所代替。2008年,团里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把我放到最基层的连队锻炼一下。这一下,我就变成了大学生“村官”。
“村官”之初体验
连队,相当于农村,是兵团的最基本单位,兵团的大规模农业只有在连队才能体现出来。但连队的条件也最艰苦,我们吃的是大锅饭,住的是大宿舍,连上厕所都要到50米远开外的地方,那是一个深挖的大坑,上面用几块水泥板蓬上、隔开,晚上上厕所一定要倍加小心,否则一不留神有从水泥板缝隙中陷下去的可能。在南方度过的四年大学生涯,看惯了青山绿水,在这里一下子落进了“荒漠地带”,连基本的吃水也成了问题。你要是安慰我这里环境好,那我告诉你,我满眼看见的除了棉花还是棉花。另一方面,原本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没事就喜欢逛逛书店,但是在这里买书是绝对奢侈的行为。
总而言之,这里穷得让大部分本地年轻人或上大学或出门打工,都跑光了。所以我们的到来,当地的老百姓第一是惊喜,因为我们给他们带来了希望;第二是不解,“我们家的孩子打工都离开这里了,你们怎么傻乎乎还过来呢?”面对这个问题,我是笑嘻嘻回答说,过来长长见识,锻炼锻炼自己。
我在连队担任的职务是副指导员,类似农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主要负责党务、宣传、教育等工作。连队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好在本质上我是一个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人。我的座右铭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把在这里的工作当成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成长,工作不顺心了,就告诉自己:这段经历肯定是我人生长河中最有意义的阶段,只要坚持住,明天会更好!
“村官”之新舞台
或许是出身农村的缘故,我对农民有种天然的感情,在“三农”问题上也有自己的一点心得,大学时代还曾被同学冠以“三农专家”的称号呢。所以,在经历了短暂的心理波折之后,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工作上,凡是有百姓需要我帮助的,从家庭琐事到求医、吃低保、孩子上学等等问题,我都尽可能想办法解决。我们连有几位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生活不能自理,我就抽时间到他们家做些家务,和他们聊聊天,如果有困难解决不了我就及时向上级反映解决。现在,这些老人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见面就很亲切地打招呼,还喊道:“小于,有时间到家吃饭啊!”短短的两句话,犹如寒冬的暖阳,让人心里真是舒服。在和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觉农民是一个富有智慧的群体,他们虽然没有在台上的荣耀,但在台下却把问题看得更透彻,从他们身上我获得了一种质朴、洒脱的人生态度,也更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怪不得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不了解中国的农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
记得第一次在连队喊广播,总觉得别扭,说起话来文绉绉的,一副书生的模样。后来在大家的点拨下,我的喊广播水平突飞猛进,老百姓也爱听,广播喊完后,很多群众连里面的具体词句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我走在连队的道路上,许多百姓在远处就挥舞着手向我喊道:“于书记好啊!”这种感觉,犹如三月的春风,全身上下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我想,这就是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感觉吧!
“村官”之真英雄
回首这段经历,我想用自己写的一首诗来形容:“人生不是顺东风,大树需扎深土中。向来世间多磨难,怎以成败论英雄。”“村官”虽小,但是那也是一份责任,一份历练。要本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豪迈,对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尽心尽力,认真对待,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不要不在乎小事,端茶倒水扫地等小事都被我当作职业的基本功。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无论在哪里,在哪个单位,作为年轻人都应做到。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在大学期间我学习的是中文,没事时就喜欢写些稿件之类的。我在工作岗位不到3个月时间里,总共发表稿件20多篇,其中很多稿件被刊登在包括《浙江日报》、《新疆日报》等重量级报纸刊物上。
三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在基层,在贴近群众的地方,你会体验到最真实的生活。你所经历的一定是那些在大城市里整天抱怨房价飞涨、物价提高的同龄人所不曾想象的;你所收获的一定是那些从未担任过“村官”的同龄人所不曾体会的美丽人生;没有担任过村官的人,不会理解每一位村官对自己所奋斗的地方会产生怎样的情愫。对于我来说连队就好像我的第二个家乡,尽管我的连队没有花香、没有鸟语;没有青山、没有碧泉。我相信无论你在哪里担任“村官”,在你付出之后,回报你的都会是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与那一份份亲似家人的真情。
最后,给广大青年学子们一些建议:做事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有吃苦的精神。苦难和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对年轻人尤其如此。愿大家都能在吃苦中成长,最终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日志 (2009-06-12)
- 新疆托里一位本地民族大学生“村官”的肺腑之言 (2008-11-23)
- 乌鲁木齐县大学生村官用知识改变村貌 (2008-10-31)
- 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日志 做村干部的榜样 (2009-06-12)
- 大学生村官感悟:当好村官要有“四心” (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