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保虎:构建新农村建设先修养思想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李靖

构建新农村建设先得修养思想

  ——记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纳么田村大学生村官保虎

 

一个人的思想,就像一个分配中心,要把人们需要的东西分配好,关键还是要思想修养好。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每个区域自然都会有一个组织者或带领者,带领人们朝着合理、和谐的方向发展。一个小小区域的组织者,一个响应党的号召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保虎,辖区就是不一样,一天一个样、一月有小变样,一年有大变样。

说到纳么田,人们总会想到茶马古道易武乡最幸福的村寨,那里的茶叶汤色红润,香气诱人,回味甘甜;那里的橡胶油脂好、价钱高;那里的民族融为一家……殊不知在2009年9月茶马古道纳么田村来了这样一个人,默默的为老区人民铺筑着致富之路,他就是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纳么田村大学生村官保虎!保虎出生于1982年,中共党员,2007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高中毕业当过3年农民、农民工,大学毕业当过两年农民、农民工,先后从事过水稻、玉米种植等,协助村当过护林员、会计、计生宣传员、文书等工作。2009年作为大学生村官万里迢迢来到边境,从事边境工作至今,曾作为云南大学生村官骨干,到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学习。多年农村工作历程中,保虎已获得了诸多荣誉,但“光环”背后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怀着一份对党的事业执着,凭着一个全心全意为山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一步一步踏出坚实足迹。对辖区内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修村路、夯实基础,村容村貌大变貌

纳么田村委会属纯“老、少、边、穷”四位一体村委会,辖区有372户,人口1756人。地广人稀,历来以种旱稻粮食生产为主的山区村,经济来源比较零乱,这样一点收入那样一点打发的生活形式,贫富差距大,交通更是不便,晴通通雨阻,村民吃够了苦头。大学生村官保虎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他始终把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强化村组道路建设作为促进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一件头等大事抓落实。在他和党总支部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任职村委会村与村、寨与寨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不仅为广大傣族、瑶族、佤族、哈尼族等村民打通了致富之路,也为该村委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虎和两委员班子多方筹集资金,在村组道路建设上进行大投入,在充分利用现有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把资金投入到道路建设上来。2009年至2011年,该村委会新建3条文明卫生路2.5公里,新挖生产道路9公里,修建村与村道路2.7公里。累计投入道路资金100多万元,投工投劳5000多个。目前正在修建从茶厂五队到勐户傣族寨门的弹石路面,2009年建成了村委会农家乐,2010修好了回洼村小组入村生路,2011年修好回洼村社房;同时他还注重加强管理,组织班子制定措施做好道路养护。根据各村组实际情况制定了分段到户的办法进行管理养护,并加强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组织村民每年进行两次大规模义务修路,充分发挥群众爱路护路的作用。2009年村委会累计投入义务工3200多个,维修道路近70公里。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纳么田村组道路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村委会8个村小组全部通了公路,通路率达到了100%。

二、选准路子、以橡胶兴村,产业有结构

纳么田村2004年后因橡胶而兴、而富,保虎深知村寨要发展,村民要致富,仍须靠橡胶。但长期以来,受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橡胶价格一直较低,农民收入比较少,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万里迢迢来村任职的保虎,对橡胶情有独钟,对山区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何树好橡胶品牌,让家乡人以橡胶致富,是保虎一直思考的问题。到村任职后他和村两委干部对全村8个村民小组的情况认真调研,把调研情况和他的思路跟班子村干部交换了意见。通过多次会议统一思想,决定围绕橡胶产业,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到2011年该村委会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50户人家,1700余人,在粮食自给的前提下,把原来丢荒的山地恢复起来,种植橡胶。围绕村委会的规划,切实处理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以橡胶兴村,以橡胶富村的长远道路。为了让广大群众过上小康生活,他邀请有关科技人员到村委会举办橡胶种植、开割等技术培训班,强化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监护,并做好橡胶树的防病除害工作。选择一些典型的村寨作为管理示范点,总结推广对橡胶和环境保护行之有效的传统民间方法,形成规范和制度,为该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了群众长远的利益,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保虎教育群众要从战略高度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让群众保护合理开发橡胶种植,他组织村委会、村小组召开会议,积极研究管理措施,对橡胶的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宣传到各村小组。他还引导各村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村规民约。在他的带动下,村寨家家有橡胶,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胶农的增收,促进了生活条件的改善。全村委会95%的农户建盖了瓦房,摩托车、汽车、音响、现代通信设备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农村通路、通电、通水等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昔日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今日成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村民大团结、构建和谐老区

辖区内住着傣、汉、哈尼、瑶、彝、佤等各种民族,然而辖区内从未出现过民族之争,各民族和谐相处,为和谐村寨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村民的团结,离不开村党总支、村委会领导干部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六个方面教育广大村民。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供稿人: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李靖

                        201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