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关县大学生村官邓金玲大山深处写青春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杨远星
    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幽情。一个来自山城重庆的大学生“村官”,一个有着美好青春的25岁小伙,一个大山深处艰苦奋斗的创业者,在关河峡谷这片贫瘠的农村土地上,带头创业,带头发展养殖,引领全村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他就是云南省大关县吉利镇鱼田村大学生村官——邓金玲。

  响应号召投身农村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2009年,邓金玲被选聘到吉利镇鱼田村任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到基层农村,从大学生到村官,从家乡到异地,他面临了所有大学生村官都遇到的难题,陌生的群众、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工作,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重头开始。但在困难面前邓金玲没有退缩,他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拜农民为师,拜领导为师、拜老同志为师,积极调整心态,转变角色,深入村组、深入农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做到学讲农家话、吃农家饭、聊农家事,实现了角色的转换、人生的成长。

  邓金玲所在的大关县吉利镇地处关河峡谷,是大关、盐津两县结合部,是进川入滇的交通要塞,镇政府驻地位于黄荆坝,距大关县城40公里,镇辖区总面积124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121个村民小组18981人。吉利镇鱼田村国土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22.6亩,交通便利,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邓金玲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从熟悉鱼田村情况开始,在工作的第一个月里,他在村支书、副支书的带领下走遍了全村,认识了各村民小组长、党员,通过查阅资料、走村串户、交心谈心等方式,很快摸清了鱼田村的现状,摸清了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并把了解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当作自己今后工作努力的重点。

  艰苦创业身当表率

  邓金玲虽然学的是法律,但创业没有学科限制;虽然来自外地,但致富没有区域差异。通过在几个月时间里对全村实际情况的摸底调查和调研,结合本地区市场的需求导向,他坚定了自己创业之路,并确立了“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创业理念,想通过自己的成功创业带动更多在观望的村民创业致富。

  一是发展核桃产业。在2009年下半年,大关县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产业,鱼田村部分群众都不想种,认为见效慢,邓金玲思考后对村支书说 :“政府要求群众种核桃,肯定是可行的,现在的种植大户不多,群众的意识仍需要提高,我来发展种植,在群众中带个头,你们看哪里有地荒着的,帮我问一下承包价格,我来种”,说了就干,通过村两委的关心帮助,他共投入约2万元承包了50亩荒地发展核桃,亲自扛着锄头铲子和几位村民上山打塘、种树、浇水、管理,不但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精心去管护,而且还把科学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户,带动广大群众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走向致富的道路。二是发展池塘养鱼。虽然核桃价值年年攀升,但受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带动群众的经济增收,为此,邓金玲通过互联网,不断查询借鉴自己家乡重庆近十年来比较成功的发展思路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致富道路,结合鱼田村当地以及周边环境、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找到了又一条创业发展致富的道路—鱼类养殖。经过深思熟虑和各项准备工作不断完善后,大胆的想法得到了县、镇、村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县委组织部、团县委、以及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为他提供了无息贷款名额、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及技术、物质支持等,吉利镇党委政府无偿赠送1000多棵核桃苗以及3000多尾鱼苗,鼓励他的创业精神。2010年3月,拿着四处找亲戚朋友借来的5万多元启动资金建设了一个约1300平米的鱼塘,从此,他走上引领当地群众致富了创业之路。

  历经风雨饱偿艰辛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付出,总投资20余万元的鱼塘建好了,这可是邓金玲的全部家当,他心里充满了憧憬,也装着忐忑,虽然,核桃种绿了,池鱼养活了,但是长长的账单却重重的压在了他的身上,核桃5年结果,池鱼2年出塘,贷款很快到期需要偿还,技术和经验严重不足,还有更多的村民对发展养鱼这个致富项目在“观望”和期待。青黄不接之季,巧妇怎奈餐炊,邓金玲饱偿到了创业的的艰辛,每天起早贪晚的拼命努力,跑外地取经,购置鱼粮。他期待成功,期待让自己的成功去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农户一起发展,一起努力奋斗,一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2010年夏天,由于当地气候炎热,鱼儿供氧不足,他想尽一切办法度过难关,改造鱼塘,加大水流循环,进行全天24小时人工供氧,但事于愿违,7月的一天,邓金玲到外地去办事,当地出现了几小时停电,导致供氧器停止了供氧,第二天他回来时,看到鱼塘水面漂着了大面积白花花死鱼,他的心一下子碎了,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出产了,可现在损失了几百尾鱼。但邓金玲来不及忧伤,也没有被困难打倒,他立即找来农用三轮车,整整拉了6车才把死鱼全部打捞上来消毁,避免其他鱼受到影响。事后,他常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阳光总在风雨后,希望我的“阳光”也能在这“风雨”之后。

  凤凰涅槃苦尽甘来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创业,一棵棵喜人的核桃树越长越高,一条条活泼的鱼儿越长越肥,鱼塘已初步实现盈利。由于邓金玲市场定位准确,并采用科学的管理和饲养方法,鱼儿不但长势迅速而且口感上佳,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在售的“俄罗斯鲤鱼” 市场定价在36元/公斤,2011年,光是单一品种的销量就达到了6000斤左右,纯收入达到5万元,待到今年新老品种的成品鱼上市以后预计年收入能增加到8-10万元。邓金玲不仅是本镇养殖“俄罗斯鲤鱼”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养殖户,而且在全县乃至整个昭通市也很少有人在养殖“俄罗斯鲤鱼”。

  创业成功了,邓金玲饱尝了辛酸甘甜,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经验,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创业的初衷,他将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清水鱼品牌,形成“一村一品”的规模产业,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他结合本村实际和大区域市场需求,先后给村上几户人家推荐了迎合市场的新型创业门路,比如,无污染农家土鸡养殖、特色花椒产业以及高品质水产养殖等。在物质上,从他自己微薄的工资里面拿出部分钱来帮助购买致富资料;技术上,虽然他没有经历过,但是他用尽一切办法为创业户查询、抄录创业技术资料,使其做到用科学的方法去赚钱,避免或者减少创业路上的挫折;他还积极为创业户协调争取创业贷款的资金支持。在全县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邓金玲帮助直接联系的5户“穷亲戚”提供创业技术支持,并打算将来将鱼塘分片转包或者赠送给这几户村民,让他们逐渐走上致富之路。在他的带动下,村上已有三户群众开始动工修建鱼塘,还有七、八户群众也已经选好了地址,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户,已经完成了单个鱼塘约100平米的修建,准备继续连片修建其他5个鱼塘,总面积约1000平米。

  大山深处青春飞扬

  从城市到农村,从村官到创业者,从创业者到致富带头人,有人赞扬,有人疑惑,有人观望,更有人嘲笑。一名大学生,放弃在重庆优越的家庭条件,没有像其他大学生村官一样涌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考试大军队伍,也没有像一些村官一样做在办公室得过且过平淡度日,而是起早贪黑,费尽心力,艰苦创业,成为全县唯一一个引领当地群众创业致富的大学生村官,他到底为了什么?

  “在村上,我种的不是核桃而是开拓创新的新希望;在村上,我养的不是池鱼,而是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门道”。这就是一名来自重庆的年青大学生“村官”邓金玲创业路的朴实答案。他在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为老百姓干了一件实事,探索了一条致富道路;他在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脚印担负起农村致富创业的带头人、市场经济的闯路人这个重任;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见证工作职责和生命价值,在大山深处,挥洒青春,去努力诠释大学生“村官”这一光荣称号。(杨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