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5位大学生村官走上讲台 讲述履职故事
就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满怀对土地的深情扎根于沃土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像一个个激情的音符,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云岭大地汇成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
他们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是志存高远的年轻人,但都有着一个特殊的称谓——大学生村官。从2008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以来,我省累计选聘2.2万名,目前在岗1万余名。5年来,他们用年轻的脚步丈量村寨的蓝图,鞋底总是沾满泥土;他们同村民共同劳作在田间地头,无论烈日当头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如一;他们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为群众的冷暖万般牵挂……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社会各方的理解赞同。
日前,5位大学生村官中的佼佼者走上讲台,向参加全省新聘大学生村官省级示范培训班的153名学员讲述了他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们声情并茂的讲述,在学员们的心中激起阵阵感动的涟漪,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个人进步、乡村发展新篇章——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
高进如
坚守乡村把田野当舞台
2008年放弃国有投资公司的工作,参加了云南省第一次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被选聘到文山市古木镇纸厂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现任文山市古木镇党委副书记、纸厂村委会主任。
高进如认为,村干部肩上有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要在这些繁琐的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她在大学里学的是法律专业,平时便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当起了义务调解员、义务法制宣传员。遇上哪家需要写法律文书,就帮忙去写;哪家村民有法律上的事需要咨询,就给他们出出主意,当起法律小顾问;哪里有纠纷,也主动上门调解。四年来,她配合各级调解员成功地调解了不少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为了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高进如和别的村干部一起到镇上、市里争取资金、物资,先后往返十几趟,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使黑山、红石洞两村群众走上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过多方联系,完成了上寨至大树脚、黑山新寨至老寨等村小组连接路的路面硬化,交通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通过与镇村干部一起跑资金、要项目,前年建设了50多口水窖,今年又再建116口,使困扰了村民们几十年的饮水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高进如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把眼光放在扶持产业发展上,组织群众种了荸荠、生姜、面瓜、烤烟、油菜、甘蔗等,饲养猪、牛。同时还引导群众依托优质的石材资源发展景观石产业,注重石文化培育,每年仅景观石销售就促农增收50万元。现在,“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的雏形已在纸厂村形成。
【高进如感言】村官是什么?是一份执著、是一份奉献、是情浓于水的土地情怀……村官的舞台在哪里,在低矮的屋檐下,在群众的笑声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在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播撒希望的田野里!
朱玉娥
殚精竭虑为群众办实事
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大学,2009年选聘担任大学生村官,现任昆明市富民县赤鹫镇党委委员、赤鹫村委会副主任。她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为民服务站,大力推行为民服务包办制。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朱玉娥发现在农村工作,最关键的就是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于是她更加深入群众,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有几家孩子在上大学的特困户,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为了帮助他们,她到镇上去反映情况、到各个部门去争取资金,最后为他们筹到了近2万元资助款。
帮群众解决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事事都为群众办。随着农村各项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每办一件事都必须按政策、按程序、按规定来办,对于文化水平不高、农活繁重的农民来说,办一件事要在村里、镇里、县里来回跑,实在麻烦。朱玉娥在走家串户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就是群众抱怨现在办事手续太麻烦,办一件事要耽搁一整天甚至几天的时间。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部门办事程序规范化”与“群众办事过程简单化”之间的矛盾。
朱玉娥首先想到了村为民服务站。一直以来,这个部门的作用都发挥得不是很好。她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为民服务站,每周一到周五都坚守岗位,一有群众来办事都积极主动询问,能办的就办,不能办的就找到能办的人帮助办,办理的事务包括农村低保申请、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收缴、农民宅基地审批、个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村民纠纷调解等。在她的带动下,村委会其他人员也跟着搬进了为民服务站,每天轮流值班,逐渐形成了村为民服务包办制。
2011年,朱玉娥被选进镇党委班子,她在班子里提出并在全镇推广为民服务包办制,得到了全体班子成员的认可。于是镇党委、政府改革创新了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格局,大力推行为民服务包办制,并在下辖的其他村委会推行了这项制度,任命各村大学生村官为为民服务站副站长,代办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办理的各类事项,让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全程代理、无偿服务,简化了群众办事程序,进一步增进了大学生村官和群众的感情。
【朱玉娥感言】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因为我们有一个广阔的农村大舞台。只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拼搏进取,终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保 虎
村官经历宝贵人生财富
中共党员,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现任勐腊县纳么田村村支书助理。始终坚持“白天走村串户、晚上笔耕不止”,写了很多文章刊登在中央及省级报刊并获奖。
夜已经很深了,但保虎办公室里面的灯光依旧明亮,保虎趴在办公桌上忙碌着,他要把白天进村入寨的情况写出来。
到村的第二天,保虎就邀请村支书带领自己走村入户,了解村情、寨情、民情。纳么田村地处边境,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主导产业,村里许多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回家结婚生子,有些村组干部连公章盖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保虎在与班子成员一起充分调查研究后,制定了“科教兴村、胶茶富村、旅游活村、依法治村”的发展思路,并发动党员、群众抓好落实。目前,全村经济正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迈出了可喜步伐,各项社会事业呈现蒸蒸日上之势。全村8个村小组、7个自然村通水、通路、通电、通邮,“四通”率达100%,广播、电视、电话覆盖率达100%。昔日贫穷落后的贫困山区,今朝变成了鱼米之乡,农民人均总收入由2009年的2379元增加到2012年的4980元。
难能可贵的是,保虎始终坚持“白天走村串户、晚上笔耕不止”,写了很多文章,其中《共产主义究竟有多远?习近平四谈发展》等数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刊登并获奖、《像杨善洲那样做人做事做官》一文,在云南省委组织部等联合开展的“学习杨善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并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浅析如何在民族区域城镇化中促进民族旅游发展》等数十篇文章被各级内参刊登。
【保虎感言】当大学生村官是一笔财富。这财富是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的崇高境界;是坚定志向、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是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这财富源于组织的信任与培养,是用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荣耀。
罗祺馨
带领青年创新业献爱心
2009年考取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建水县临安镇城郊村委会任职,现任临安镇城郊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委委员、团总支书记,组建了建水县第一支农村青年志愿服务队。
罗祺馨刚到村任职时,村的团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开会找不到人,搞活动没有组织纪律。在接手团组织工作以后,她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了解当地青年的动向,从一个一个发展新团员开始,一步步总结、制定、完善了村的团建学习制、团员推优入党制,规范了学习时间、活动时间,并组建了建水县第一支农村青年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为自创团活动经费,增加青年收入,经过深入调研,罗祺馨决定带领团员把村里在当地享有盛誉的西门豆腐进行专业精品包装,但支持者寥寥。她没有灰心,决心以自己的创业带动别人,花3000多元钱做了1000个豆腐精品箱,一个人艰难地开始了创业之路。
看到罗祺馨掘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后,团员青年们纷纷加入进来,罗祺馨成功组建了第一个青年创业团支部,以个人和集体筹资的形式开展创业。为将产品推向市场,她跑遍了城里的数十家企业,精品包装西门豆腐逐渐被各单位所接受,目前月销售额达一万至两万元。
罗祺馨并不满足于此,带领团员青年们成立了建水县晨曦豆腐专业合作社,开起了美味西门豆腐实体店。一年多来,实现了豆腐包装产业10万余元的销售额,拉动当地农户增收4万多元,自创团的活动经费9000多元,为青年增收2万多元,成为建水县首个团组织创业的典范。
【罗祺馨感言】从激发团组织力量,到引领广大团员奉献爱心、共同创业,我学会了坚韧,也更加懂得了在有限的青春年华里,只有汗水才能浇灌出丰硕的果实。
杨玉东
踏踏实实做群众贴心人
2008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现任镇康县勐捧镇党委委员、包包寨村党支部书记。团结村“两委”班子,走出了一条“强堡垒、聚民心、保稳定、促发展,党群共建新农村”的新路子。
刚到村时,杨玉东经过考察调研,写出了《包包寨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和《包包寨村烤烟种植考察报告》等文章。但当他把一些想法兴高采烈地向群众介绍时,群众却不以为然,有的老人则直言不讳地说:“你这个小娃娃,怎么只会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想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2009年,镇里开始在包包寨村尝试种植烤烟。杨玉东和别的村干部挨家挨户到农户家里宣传动员,但仍有很多农户不愿意栽种。尤其是村里一位姓李的老大爷,非常不配合,做了好几次工作都没有用。一次,他生气了,竟然放出狗来,撵得杨玉东满寨子跑,狼狈不堪。
村民们的不理解、不支持,让杨玉东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但他没有气馁,从村民手中承包了9亩地,在烤烟技术员的指导下,从烟苗培育开始一直到采烤的全过程和技术要求,示范给大家看,他的烟田成了全村的示范区。村民们开始抛弃顾虑,纷纷参与到烤烟种植中来。2009年,在杨玉东的带动下,包包寨村共种植了432亩烤烟,超额完成了任务。今年,村民们从中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又一次超额完成了任务。有了种植烤烟的成功经验,他后来带领村民发展核桃产业时,村民们都给予了积极支持。
为让包包寨村早日实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的目标,杨玉东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和群众,整合各项惠农政策,大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研究制定了包包寨村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走出了一条“强堡垒、聚民心、保稳定、促发展,党群共建新农村”的新路子。目前,全村已种植核桃6100亩、咖啡2111亩、甘蔗700亩、茶叶1100亩,使全村人均经济林果面积达5亩以上,今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突破4400元。
【杨玉东感言】只要认认真真做人,群众就能接纳我;只要扎扎实实做事,群众就能信任我。在和全村群众一起努力建设家园的过程中,我不断汲取成功的经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有效拓展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认识。(记者 张雪飞)
- 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创新黑板报村民了解新农村 (2011-08-01)
- 云南省大学生村官金鑫: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2011-10-31)
- 云南大学生村官和春鸿:享受在村里的每一天 (2011-11-07)
- 大学生村官微博售卖农产品:开启穷村致富路 (2011-11-28)
- 云南省党代表高进如:要畅言大学生村官心声 (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