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沈熙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的梦想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宁洱县委组织部
  他叫沈熙,男,彝族,一名80后中共党员,2009年,他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加了云南省统一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任职于宁洱县磨黑镇把边村委会。自此,开启了他充满光荣与梦想,却又十分不易的“村官”生涯。

  从到村任职的那一刻起,他便给自己设立了“转变角色、适应工作、融入农村,尽可能快的完成从青涩学生到合格基层工作者的过渡”的目标。经过5年的历练,当初的目标已逐渐演化为一种温暖而又坚定的情愫,让他对基层工作始终充满热情与动力,这也是促使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从中体会五味人生的原动力。“只有在农村广大天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务实的干,才能将带着泥土芬芳的人生梦想在广阔田野尽情飞扬!”——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同时他也用点滴工作践行着它!

  初入农村,些许无奈

  他,是把边村第一任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的目的遭到村民们的普遍质疑,许多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就是来农村体验生活的,走走过场、镀镀金很快就会拍拍屁股走人了。他第一次在村民面前“亮相”是在一次电力施工纠纷调解会上,他还没有进行自我介绍就被村民误认为是施工方代表而被团团围住,并挨了一顿臭骂。第一次“登场”就这样灰头土脸地结束了,就连村委会主任在酒后都大骂他:“你就是镇党委、政府不相信村两委班子而派来监视我们的间谍。”当时,他也在场,没有辩解,有的只是笑笑,又接着看他的材料。初入农村的尴尬局面让他无奈,面对村两委班子的怀疑,群众的不信任,他更坚定了用实绩讲话的信念。

  以脚为尺,丈量村寨

  如何融入农村、贴近群众、赢得民心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实实际际的难题。为此,他认真阅读村级资料,详细了解村情概况,制定了走访村民的详细工作计划。把边村不比城郊的村,很多地方山高路远,有些村民甚至居住在半山腰,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但他不畏艰难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把全村19个村民小组团团的走访了一遍。村民困难的生活现状,恶劣的居住环境,更坚定了他在这里扎根奋斗的决心。工作时,上桌先上酒,酒后谈工作的工作方式对烟酒不沾的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随着对农村工作逐渐熟悉,他很快发现了一个小诀窍,那就是“农民和你喝酒就表示他愿意和你交流,而你也就有机会走入他们的心头”。就这样,在走了不少路,喝了不少酒后,他渐渐地走入了村民的心头,村民们对他也少了些许怀疑与不信任,多了一份真诚与热情。

  点点滴滴,融入其中

  2010年,每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了!作为村里的大学生村官,他负责全村人口最多、情况最复杂的一个片区,面对艰巨的任务,他一刻也不曾松懈,除了完成分给自己的任务,他还主动把年过60的村主任的入户普查工作接了下来,双份工作量让他累得不行,但双份工作就是双倍锻炼机会的信念支撑着他,给他继续的动力。在普查期间,他了解到把边村岔河小组在云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的支持下新修了一条连心路,道路主干道是修好了,但有一段挡墙还没有加固,如果不及时加固,当汛期一到,新修的路就有塌方的危险。把边村是典型的空壳村,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本没有能力自筹资金修建挡墙。向镇政府写了申请资金的报告,得到的答复也是:“没有相关配套项目。”但他说:“时间不等人,汛期也等不得。”就主动和时任村总支书记的陶家荣商量到县级各部门汇报情况,争取物资或资金上的支持。就这样,他带着村民到县人民政府、县水务局、县文体局、县发改局和县武装部等部门“化缘”。最终,将所需水泥、石料等建材一一落实,赶在汛期到来前完成了连心路挡墙的修建。这件事还诱发他总结出了“三个一点”工作法即“面向上级要一点、讨讨要要凑一点、自筹自建补一点”。连心路修完后,为感谢他岔河村民小组组长普照兵说要请他吃饭,他说:“我不敢去,你们哈尼族喝酒太厉害。”这句话让这个朴实的哈尼汉子感触很深,他深知在工作面前小沈从来没怕过,但在吃喝面前他比谁都胆小怕事。于是普照兵说:“小沈,你过来吃饭吧,不让你喝酒了,以后只要有我们岔河组的小伙在,你的酒我们全代了。”这一刻起,在把边村民心中他已经真真切切地从一个“外来人”成为了“自家人”,融入了这片热情的土地!

  虽败不馁,渐入佳境

  2011年,对他来说是倍受打击的一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2011年2月17日宁洱县委组织部下发了一个关于党员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以党委委员的身份自然过渡成为公务员的文件。当时,他的预备期已满(2011年1月5日),确切地说是转正期已过,满心欢喜的他以为一个难得机会来了,但此时一个晴天霹雳让他欲哭无泪,因镇党委没有及时召开党委会议讨论他转为正式党员,致使他无法进入乡(镇)党委委员的考察范围。大家都知道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的父母更是百感交集,要为他向组织讨回公道,他的一句“爸妈,我还年轻,还有许多机会,我会努力自己考取的,不要去麻烦领导和组织了”让他的父母很动容,这件事也随即画上了一个不完整的句号。同年,磨黑镇政府把宣传打造磨黑古镇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而作为兼具宣传策划及摄影特长的他成为镇政府的不二之选。来到政府上班的第一天,镇党委书记就把磨黑镇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交由他组织策划。作为一个只凭兴趣而非科班出身的摄影和影视剪辑半吊子,他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性难题,但经过努力,他还是为大家呈现了一台口碑不错的“建党90周年纪念红歌会”,由他录制剪辑的影视带也幸运地被宁洱县电视台采用,还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全程转播,这为磨黑古镇宣传打响了红色第一炮。随着时间的推移,宁洱信息网、宁洱电视台随处可见他撰写的新闻报道。2011年底,为了加大磨黑古镇的宣传力度,他又大胆的向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建议拍摄磨黑古镇宣传片,并到磨黑各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取景,但景美的地方往往人烟稀少、道路不通,这为拍摄带来了不小难度。比如,为了拍摄扎罗山瀑布,他自己扛着摄像机和脚架在向导的带领下爬了近3个小时的山才到瀑布脚下,陡峭的山路、沉重的器材让这个胖子累得连脚上爬满了干蚂蝗都没有力气弯腰去拿掉。素材拍摄完毕后,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他又主动将素材拿到专业人士那里剪辑,使宣传片完美的呈现于众,只要在百度上一搜索“磨黑”一词,这段宣传片便会为您讲述磨黑的故事,宣传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磨黑,磨黑古镇的知名度也渐渐打开。

  身份尴尬,困难又现

  2012年,由于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县电视台领导来镇政府协商调他去电视台工作一事,但大学生村官身份问题使他又一次失去机会,他很乐观的说:“生活还得继续,只要我仍在努力,一定会有一个合适的岗位给我的。”当时也有人跟他说:“你这是何苦呢,拿着大学生村官的补贴,干着比公务员还多的工作”,但他却倔强的认为“做好安排给自己的工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仅此而已。”2012年4月,他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参加了普洱市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试,并报考了磨黑镇副镇长一职,经过笔试、面试后,终因综合成绩不足一分之差而未能进入组织考核阶段。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他始终坚信付出终有回报。但2012年8月底,不幸再次降临到他身上,在工作时他突然感觉眼睛看东西有点模糊、变形,而且还出现了重影。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说问题很严重,建议直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视网膜脱离,医生告诉他普洱不会做此类手术让转院去昆明做手术,而且必须抓紧时间马上手术,否则就有失明的危险。术后,昆明红会医院的医生说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多为“受过外力打击或者用眼过度”,让他警惕过度疲劳,避免病情再次复发,并强调如果复发情况将比这次糟糕很多。所以,他不得不离开镇政府,回村“修养”了。

  不弃不馁,再接再厉

  回村后,为改变“全手工”的办公条件他又运用“面向上级要一点、讨讨要要凑一点、自筹自建补一点”的方法,积极为把边村筹措了三台电脑、一台传真机、一台复印打印一体机,还培训其他村干部使用这些设备,如今的把边村不仅拥有完善的办公设备,而且每一名村干部都会用QQ收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了!设备更新容易,但村民的观念如何更新,腰包如何鼓起来却是难题。把边村海拔800m-1600m之间,年平均气温22.3℃、年降水量1700mm属于亚热带气候,“元磨”高速和G213线穿境而过,气候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如何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3年,村里来了群种花的老板,他觉得这是继2009年镇党委、政府推广试种“黑旋风”葡萄之后,又一件能为把边村民带来致富机遇的好事。当年的他主动承担葡萄种植推广宣传员的角色,在认真查找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向村民进行了有效的推广,使“黑旋风”种植面积在短时间内由21亩剧增至197.1亩,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样,这次他又把目光盯在了鲜花种植产业上。每天他都钻进花地里,跟着花农一起下地劳作,向花农讨教种植技术和鲜花的产销流程。几个月后,在100亩百合花在把边的土地上美丽绽放时,种花的老板也不禁叹气道:“你们的村官太鬼啦,技术都被他学走了,这不是抢我们的饭碗么!”与此同时,这几年把边村冬农开发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由原先单一的冬辣椒种植,发展成为辣椒、无筋豆、茄子、东升瓜、蕃茄等多物种种植,种植环境也由露天种植逐渐转变为大棚种植。在繁荣的冬农开发中,他协助村两委积极做好协调工作,把镇党委、政府引进的项目和技术推广到广大农户中去;认真做好种苗、肥料的统计分发和后续回收对接工作。他说:“群众最好的嘉奖,莫过于一句‘你办事我放心’”。截止目前,把边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200元增加至6938元。

  稳扎稳打,步步踏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五年来,他积极参与村上的各种工作。从人口普查,到经济普查;从农村公路建设,到征地拆迁村民安置;从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到劝访计划生育对象做结扎手术;从征兵宣传动员,到参军送检;从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到村民争先缴纳合作医疗费用;从协助处理村民矛盾纠纷,到独自调解村民矛盾。他逐渐的在现实中领悟到解决基础农村问题“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吃住在村,协助村支部、村委会完成了8条村小组道路硬化、6个村民小组文化娱乐室的建设。并协助党支部开展党员活动20多次。他作为把边村党员远程教育管理员,利用党员远程教育为群众开展实用性技术指导30余次;协助村两委处理村民矛盾纠纷10余次;制定和完善了村民村规民约,制定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实施方案和规划。经过他和其他村干部的多方争取,如今的把边村委会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办公,为群众在网上查阅和发布一些农业、科技、购销等信息提供了便利。只要遇到群众和其他干部不懂的,他就免费当他们的老师,并且还经常从网上寻找农业技术资料义务给群众宣传讲解,对把边村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销售、信息宣传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科技平台。

  五年的村官工作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在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宁洱县大学生村官年终考核中,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11—2012年度还被宁洱县磨黑镇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说:“在村里忙碌的日日夜夜,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开展农村工作、怎样与百姓交流,还让他体会到新农村、新农民渴望和谐美好生活的夙愿,也更加坚定了他走向一个更高平台——公务员的决心和信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大学生村官的美丽乐章,也让镇村干部及村民转变了看法,认为“我们这里的大学生村官真不错!”

  骄傲梦想,美好夙愿

  他深信扎根农村,多付出,多为村民着想,必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他始终告诫自己:“心系村民多一点、细致耐心多一点”就能做到“工作效果多一点”。正是本着这“三个多一点”的态度,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投入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到了“村官”虽小,干事动力不小,成绩也不赖的业绩。他坚信:“只有扎根农村,奉献农民,才能更好的体现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人生价值!”他也相信,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大学生村官,才使得他们所服务的广阔农村土地增添了别样的芬芳,也为他们自己开启了“充满泥土芬芳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