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毛丽娜有感“香格里拉之子”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毛丽娜

  捧读这位“香格里拉之子”把生命融入迪庆高原的共产党员的事迹,使我有很深地感触,感慨良多。龚曲此里同志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诠释了当代干部的人生价值,浓墨书写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壮丽华章,巍然树立起党员干部的不朽丰碑。从龚曲此里同志的身上,我看到了崇高、忠诚和无私的精神。

  龚曲此里同志是我们村官学习的好榜样,给我们指出了成长成才的道路。

  村官只有立足基层,才能成长成才。基层是村官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广阔舞台。龚曲此里同志虽是一个部队大校军官,但他也是从基层事情开始做起的,他把全部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和睦与社会和谐的神圣事业,从而赢得了促进民族团结的优秀干部的崇高荣誉。龚曲此里同志三次放弃离开迪庆到昆明安家的机会,甚至把一双儿女也留在了高原。2007年,重返高原22年,在分区副司令员岗位上已届10年的龚曲此里到了规定的最高任职年限。面对去留,龚曲此里同志又一次选择留在高原的理由简单而又真诚:“留在民族地区,发挥一名藏族干部的作用。”龚曲此里同志的感人事迹激励我们村官在实践中也要向龚曲此里同志那样,培养和锤炼自己的的悟性,在实践中多思考、多观察、多体验,使自己静下心来,不断的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村官只有心系乡村,才能成长成才。出生于农村的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能有机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是回报养育我们的土地,报效祖国的最好办法,也是80后成长所必须经历的。我要向龚曲此里同志那样职责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在龚曲此里的心中,峰峰相依的梅里雪山,如同耸立在天地之间的和谐标志。在云南省海拔最高的迪庆州,他用24年从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高原的每一寸土地。他带病行程5000公里,深入牧场、寺庙,为7万多名各族群众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直至虚脱得瘫坐在草地上的场景,令人为之动容。他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修筑的通山路,成为披在高原上的最美的“哈达”……。我要把这种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了顺利、扎实的开展工作,坚定服务“三农”的决心,只有坚定决心,才有奋斗的动力和方向,才能有信心战胜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苦难。

  村官只有艰苦磨炼,才能成长成才。在艰苦的环境面前,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在处理问题中,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善于从中吸取教训,使这些挫折成为自己走向成功的前奏和序曲。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促发展,做好扎根的打算,不是去一二年就走人,而是在自己受到锻炼的同时,切实为农村做点实事,解决点问题,改变一下面貌,做“信得过、留得住”的村官。人各有所事,亦应各有所忠,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自己的信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脚踏实地干事,锲而不舍地追求。

  狮泉河水日夜流淌,那是人们对龚曲此里同志的绵绵思念;澜沧江水滚滚而去,寄托着人们对龚曲此里同志的无限哀思。龚曲此里同志的事迹之所以让人落泪,是因为他以自己的形象树立起了党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形象。人们呼唤他的名字,颂扬他的精神,是因为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优秀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这就是:参加革命为了人民,手中有权服务人民,一生一世造福人民。

  只要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能时刻恪守党旗下的誓言,只要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像龚曲此里同志那样时刻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龚曲此里同志为榜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纵观全局,发散思维,用自己的所学所学,积极为农民朋友寻找致富的好渠道、好路子,为本村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拥有干事创业的动力,为民服务的思想也进一步端正,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在自己所在的村做出更大的成绩。勤俭节约,埋头苦干,为民爱民,心里装着百姓,凡事想着群众。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名利,学习他百折不挠的精神,迎难而上,永不放弃。(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乡董庄子村 毛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