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永远的忠诚有感沈浩给我们一个全新价值观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涛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他就是人们的好公仆--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沈浩在小岗村6年的点点滴滴,体现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心系群众,服务为民,以沈浩事迹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始终保持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始终保持一股敢为人先的锐气,始终保持一股干不上去誓不罢休的志气,振奋精神、凝聚发展合力,努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和地科院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沈浩原来在安徽省财政厅,一个体面的公务员,工作了十八年职位没有进步,按照世俗的标准,他是平庸的。来到小岗村做第一书记,沈浩有了财权和人权,开始做事。很多主旋律电影会为了突出主题而艺术化地处理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以拔高主人公的形象,但我相信《永远的忠诚》的内容是忠实的,有这样的人,一直默默无闻,某一天找到平台,充满激情,奋不顾身。“党的好干部”或者“人民的好儿子”,只是一个结果或者附属品,根本的原因是沈浩在把工作当作事业,不计回报持续付出。一方面看,壮志未酬、事业未竟,沈浩的人生并不圆满;老母尚在、女儿年幼,沈浩的人生充满遗憾;但另一方面,沈浩短暂的人生找到了全情投入的事业和挥洒自我的舞台,这一点上,沈浩是幸运的。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看完《永远的忠诚》,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动和敬佩。这部影片之所以被观众接受,是因为它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影片的特点,而是通过再现沈浩在小岗村工作6年的点点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重现了他感人的生活细节。没有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观众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给我们的感觉:沈浩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普通却不平凡,他用行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这部影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的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无数英雄和模范,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从沈浩身上却表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正是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对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党员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组织?如何对待人生?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即将于今年的11月份转为正式党员,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真正地实践“三个代表”,像他那样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踏实干事,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与担负好自己的责任。

  永远的忠诚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生活的六年,其中的困难和艰辛,成功和收获一一道来。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沈浩。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最终我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对当年的小岗村牌坊、大包干纪念馆我的记忆是模糊的,而当代的沈浩故居、红手印却通过这部电影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影片通过平实的纪录风格让我相信,世上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尽力,尽力遵守做人的原则,尽力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尽力做一个大写的人。

  通过观看《永远的忠诚》,我认真思考了片中沈浩同志的心路历程,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广大群众党员学习的榜样是出于两个字:踏实。该剧具有很强的警示教育作用,腐败分子之所以腐化堕落,沦为阶下囚,关键是他们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失去了做人和做事的底线。通过观看此片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里,如果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失去理想信念,就会走上违反党纪国法之路。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做让党、让群众放心的共产党员。

  小岗、大包干、红手印……历经三十多年的传诵和洗礼,这些符号已经成为烙刻在勤劳善良开拓的中国人心中永远不曾离去的印记。今天,沈浩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无愧天地和百姓的奋斗,给我们心中不曾离去的奋斗史诗中,增添了“第一书记”崇高的形象。

  他传承的是奋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他演绎的是奋斗的感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

  他展现的是奋斗的光辉。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

  观看永远的忠诚时,臧克家《有的人》一直在耳边: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