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参加农业部华西村培训的心得体会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陈熹柳

  学习西霞口先进经验 发展洞庭湖村域休闲渔业

  --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习心得材料

大学生村官参加农业部华西村培训的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陈熹柳,是湖南省益阳市香稻村的大学生村官。很荣幸能参加农村实用人才渔业培训班,在美丽的西霞口村,向尊敬的农业部领导、田文科书记、各地同仁学习请教,受益非浅。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在中国,西霞口只有一个;但建设新农村,像田文科书记这样的带头人不能只有一个。我们大学生村官和各地的同行来到这里,即是取村庄发展之经,更要立开拓进取之志。在汇报心得体会之前,我先用三句话概括一下香稻村基本情况:

  地处鱼米之乡,渔业经济起步阶段。香稻村毗邻东洞庭湖,系围湖造田而成,区内土地肥沃、水网纵横、绝少污染,农渔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全村耕田面积2713亩,数百亩连绵成片,盛产香稻、棉花;水面面积320亩,接通洞庭湖活水,出产甲鱼、龙虾、四大家鱼,现有100余名居民依靠下湖捕捞为生,部分居民以船为家,居无定所,被称作洞庭湖上的"天吊族",渔业经济较为粗放原始。

  前身国营农场,多省移民和谐共处。香稻村前身系成立于1951年国营农场,全村所有土地仍为国有土地,适宜于集中流转。村内居民全系来自于湖南、四川、云南等五省的自发移民,在村里即可以尝到正宗的四川美食,又可聆听到传统的云南山歌,多省份文化相互交融,原生态民俗保存较好,形成了独特的农垦族群,集体主义氛围极为浓厚。

  "香稻"名扬三湘,一村一品特色显著。香稻村建村60载,香稻种植历史就有50年。村庄80%的耕地长期栽种优质香稻,形成了香稻酒厂等衍生产业。2010年8月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我村题名--湖南香稻第一村。现阶段,借助洞庭湖天然资源,发展休闲渔业,培育"香稻"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成为实现村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方向。

  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我觉得可以借鉴西霞口先进经验,围绕两个方向作发展本村休闲渔业的探索。

  一是盘活资源,发展洞庭湖畔村庄休闲渔业。我村毗邻洞庭湖,烟波浩渺,芦荡深深,风光如画。现在村里小渔港五门闸附近,外地慕名而来品尝河蟹、湖鲜的游客络绎不绝,形成了湖鲜美食一条街。但除湖鲜餐饮外,未带动形成其它产业。也就是说,游客来了只有"好吃的",没有"好玩的"、"好带的"。如能整合社会资本,组织本村渔民成立休闲渔业合作社,推出"渔家游"等新项目,引导游客上船娱乐,下湖捕渔,通过"一江水煮一江鱼"、手工艺品制作、山歌联唱等特色民俗,体验原生态的传统渔民生活。甚至可以通过与婚庆公司合作,邀请新人到洞庭腹地拍摄婚纱照,并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作相应的炒作策划,不断提高本村休闲渔业的知名度,提升文化附加值,以助推村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以渔带农,通过休闲渔业推介香稻特色产业。休闲渔业能有效提升村庄知名度,聚合人气,可成为展现区域特色产品的窗口。我们村香稻产业较为发达,可通过与渔家乐从业者合作,借助餐饮消费、特产购物、参观原生态酒坊等方式推介香稻及其衍生品,在旅客游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香稻品牌影响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试行"社区支持农业"模式,通过建立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试点建立"基地-客户"的特供销售模式,即:根据客户群体的"特供订单"要求,划出相应面积的耕地为其专门种植香稻,建立客户实时监督、意见反馈长效机制,为其生产绿色、安全、健康的生态米品。通过发展休闲渔业助推香稻村特色农业。

  各位领导,与闻名遐迩的西霞口相比,香稻村只是一个奋发于起跑线上的平常小村。我们没有久远的历史,没有巍峨的建筑,但我们同样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样具有勤劳坚忍的乡村精神。在那片待开垦的土地上,我们不缺少建设村庄的智慧和信心,我们等待的是平台和机会。而孕育希望的田野,就是我们的平台,各位领导的青睐与莅临,就是我们的机会。最后,我谨代表全村乡亲发出邀请:期待各界朋友的指导莅临,期待各位给年轻的村庄带来新的机会!

  湖南省益阳市金盆镇香稻村大学生村官 陈熹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