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怎样融入乡村取得群众的信服
熟悉农村、融入基层从生产创业开始,这是一条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捷径。大学生们精心栽种的西红柿成熟了,他们的科学生产方式也征服了周围的村民。
大学生“村官”怎样融入乡村
———葫芦岛绥中县13名大学生通过大棚生产创业锻炼成长为合格的农村基层工作者
记者/翟新群 费灵雨
核心提示
在只有半年的人生长度里,能够积淀多厚的人生阅历?能够发生多大的人生改变?
由从未干过农活,到把蔬菜大棚侍弄成周围农民取经的示范棚;由朗读文章,到在市场上朗声叫卖西红柿;由生活能力很差,到做饭、烧炕样样精通;由听不懂“农村话”、不被农民信任,到越来越理解农民、并被农民承认和接受———由浮躁、稚嫩的大学生,到踏实、成熟的农村基层工作者。
让我们来看看,在短短半年的时光里,绥中县13名大学生“村官”如何通过合作租赁蔬菜大棚创业,使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和超越。
“农民的话,我听不懂;我说的话,他们不明白”刚到农村一下子“蒙”了
2008年,响应组织部门号召,刚刚走出校门的13名大学毕业生,先后来到绥中县1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任职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
这13名大学生“村官”全部是党员或预备党员,在大学里都是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可当他们踏进农村后,却一下子“蒙”了。
“农民的话,我听不懂,我说的话,他们也不明白。”家在沈阳市里的车晓倩是顶着父母不同意她下乡工作的压力来到葫芦岛的,希望“和这座年轻的城市一起成长”。可刚一工作,她就倍感失落,“去调解纠纷,怎么也说不到点儿上;人家村书记来了,三两句话,解决了!”
13人中,有6人是在农村长大的,可是因为从小就一心读书,并不真正了解农村和农民,因此遇到的困难也不小。高雪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村里当村主任助理,做人口调查,原本以为很简单,可在一户正在玩麻将的人家,一句“没看见正忙着呢吗,没时间搭理你”,差点把她的眼泪呛出来。
“遇到问题真是不知怎么应对”,沈连弟说,“我们对农村、对农民确实了解得太少了,那段时间只能打个字,送个文件。”
但是在一片茫然中,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努力地观察和思考。他们发现,朴实的乡亲们最向往的就是过上富裕的生活,目前最缺乏的是致富技能。“有些农民性格比较固执,即使专家给出主意,他们也不信,必须有人真这么做而且成功了,他们眼见为实才肯相信。”
能不能从这里打通一个突破口?一直密切关注大学生“村官”实践的葫芦岛市和绥中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契机,因势利导,号召大学生们从自主创业开始扎根农村,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去年11月,他们每人自愿出资3000元,在位于绥中县西甸子镇西甸子村的家家乐蔬菜公司的棚菜基地里合作租赁了两个蔬菜大棚,想通过种植有机蔬菜,来示范先进的棚菜生产、管理技术,达到“带动周边、锻炼自我”的目的。
我省第一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