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大学生村官5年回顾:收获大于彷徨

来源:临海新闻网 作者:胡慧红

    5年前,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鲜的词汇,被列入即将跨出高校大门学子们的就业名单;5年来,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为人熟知的群体,已经遍布大江南北。


    寂静的农村,因为这群热血青年的加入,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我和我的村子”一时传为美谈,活跃在青年学子所到之处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村官”任期最长6年的时限,又在这群学子的心头,蒙上丝丝不安。


    一边是转瞬即过的青春,一边是漫漫人生之路,时间的砝码如何平衡人生的天平?且听我市大学生“村官”一一道来。

2010年12月1日,我市3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并与全国百名“村官”在北京天安门合影留念。

    2010年12月1日下午,我市3名大学生“村官”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会议现场。

  ○曾经的大学生“村官”

  林迪华 女 涌泉镇副镇长

  从“村官”到副镇长 “连跳三级”

  从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副镇长,林迪华形容自己是“连跳三级”,这样的机遇,让很多大学生“村官”羡慕,但是,她坦言,“有欣喜,更多的是压力,担子重了,工作的范围也更广。”

  2006年,林迪华大学毕业,去一家银行上班。当年,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刚出台,父母认为,“村官”也是在政府里工作,跟公务员的环境差不多,便建议去报考。结果,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成为我市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

  回顾自己的历程,林迪华认为,国家当初推出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用意是很好的,既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乡镇基层干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农村市场是非常广阔的,当城市日益饱和的时候,农村便成为许多有想法、有抱负、敢作为的年轻人新的奋斗方向。如何开拓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在国家是一种尝试,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挑战。”林迪华侃侃而谈,“当然,作为国家来说,不可能精细到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官’量体裁衣,制定培养方式,因此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独特眼光,发展农村市场,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遇,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林迪华的这番话语,既是对自己过去5年来所走过路程的总结,也是送给当下大学生“村官”们的一块“试金石”,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把握自己的青春和明天。

  而对于自己,她觉得,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好好充实,“先站得稳了,才能走得更远。”原先当“村官”的时候,更形象地说,当助手的时候,只要积极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就好了;如今,身为领导,是要下派任务交由其他人员去完成。这其中,对于工作主动性和全局性的把握,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从2010年9月正式担任副镇长以来,我能顺利走到今天,靠的是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这一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不过还有更多等待我去学。”

  葛曲 女 大田街道妇联主席

  从外企到“村官”,重新认识农村

  2010年底,葛曲考出大学生“村官”队伍,成为大田街道妇联主席;今年7月,她又通过竞争性选拔考试,成为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目前,组织安排她在市信访局挂职锻炼。

  葛曲是陕西人,在成为“村官”之前,已经在家乡的一家外企工作2年,从事贫困农村教育扶持项目。自从成为临海媳妇,听说临海招考大学生“村官”,心想,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新兴的群体,组织上重视,以后的发展也会好的,便去报考。

  分配到汛桥镇长石大岙村后,葛曲看到村里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大多无暇也无能力顾及他们的学业辅导,暑期里往往无所事事,于是产生开办免费辅导班的想法,以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暑期免费辅导班办得很成功,葛曲赢得了村里百姓们的称赞和信任,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走上大田街道妇联主席的岗位后,从办事员到领导的角色转变,让葛曲用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看待发生在农村的事事物物,“原先认为在农村工作很没有前途,但是2年的‘村官’体验,改变了我对农村一直以来的看法,农村发展很快,党的三农政策适应时势所需。”

  葛曲说,如果没有大学生“村官”这个平台,她也不会有今天,“大学生‘村官’的经历,是一辈子难忘的。”同时,她以自身的经历,鼓励现在的“村官”们,“我们都是在一个战壕里共同奋斗过的战友,农村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只要继续努力,一定会有更好的生活在前面等着。”

  ○在任的大学生“村官”

  杨广意 男 东塍镇竹岙村党支部书记

  与人交流,从20分钟到一个上午

  我市大学生“村官”中,经选举,当选为所在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两名,其中一名是涌泉镇横路村的项玉君,另一名就是东塍镇竹岙村的杨广意。

  大学毕业后,杨广意干了一年的医疗器材销售工作,听说家乡临海招考大学生“村官”,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同时也抱着在农村宽广天地闯荡事业的想法,于2008年底考上我市第三批大学生“村官”。

  一开始,杨广意信心满满,可是一到竹岙村,看到破旧的办公楼,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内心不免有点失落,“我们村处在半山腰,那村路,晚上一个人都不敢走,草很长,有蛇,感觉就像是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村庄。”

  既来之,则安之。杨广意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首先从村容村貌入手,建议将村道路进行水泥硬化,并配合全市的康居工程,对村民进行思想动员。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使杨广意在村中人气剧增,逐渐获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2011年3月,他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被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

  “刚接手的时候,发现村里的集体经济只有38元”,上任伊始,杨广意便提议由村“两委”干部每人拿出1万元,凑成9万元,作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启动资金,“我们到村里是本着做事情的想法,而不是从村里捞钱的想法,时间长了,老百姓自然就会知道。”而“少开会,多干实事”则成了杨广意督促自己的行动指南。

  回顾过去3年“村官”的生涯,杨广意自言从中学到了很多,现场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明显增强,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与人沟通更加随意自如,“原先并不善于交流沟通,跟人打电话从不超过20分钟,现在,可以很轻松地跟村民谈一个上午或下午,做事情,哪有不开口讲话的呀,就这样锻炼出来了。”

  李总平 男 桃渚镇岩下村党支部副书记

  与贾庆林主席、回良玉副总理合影

  2007年底,李总平放弃在一家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的工作,考入我市第二批大学生“村官”行列,分配桃渚镇岩下村;2008年,镇里任命他为该村的党支部副书记;2011年3月,他再次满票当选。

  在4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涯中,最令他难忘的,莫过于2010年底,作为浙江省仅有的3名应邀大学生“村官”之一,去北京参加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李总平说,如果不是作为大学生“村官”,如果没有在村里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事,他很难想像自己会有这么一个跟国家领导人合影、交流的机会,可以分享全国500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人生经验。

  李总平在高中就入了党,是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大学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因此社会经验比一般大学生丰富。刚到岩下村,他就协助村“两委”处理了农民葡萄树被污染事件、村民坟墓被炸毁事件,以及其他的矛盾纠纷。此后,他又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变村容村貌。

  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他觉得自己可以大有作为。2010年3月,他从发展农村经济出发,与其他几位大学生“村官”一起,创办“临海市平利畜牧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一职。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53户,以养殖鸡、鸭、羊、猪为主,年产营业额300多万元。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这符合我党的一贯政策。我本来就来自农村,扎根农村可以最直接地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从而反馈给党和政府,真正利益三农。”李总平表示。

  他说,自己定的人生规划,就是走从政的道路,在其位,谋其政,人生如果专注于做一件事,一定可以成功。

  ○刚入职一年的大学生“村官”

  何海燕 女 杜桥镇十八浒村书记助理

  “村民接纳我了,这种感觉真好”

  2008年,何海燕大学毕业后,在杭州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2年,感觉生活压力比较大,那时又正值大学生“村官”考试热门,于是回到家乡临海,投身到第五批大学生“村官”的队伍。

  “回到家乡,首先有一种归属感。‘村官’的工作,具体做起来,比广告公司有意思,领导也很亲切。村民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们来办事时,我们能很好地接待,顺利地帮他们完成,就会对你很客气。老百姓最普通也最朴实。”这是何海燕一年大学生“村官”的体会。

  记得刚到村时,村民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她当客人般看待,有时开会帮他们倒点茶,也会忙不迭地说“谢谢”。“我多次跟他们说,我不是客人,是自己人,不要这么客气。现在好了,他们渐渐接纳我了,这种感觉真好。”何海燕说到这儿时,特别开心。

  谈到将来的打算,她很乐观,因为“村官”的聘期,最长是6年,6年之后,如果还在“村官”的队伍里,就得自己重新找工作,“从头开始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要有恒心,不管当不当‘村官’,工作性质都是一样的,只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

  黄琛 男 古城街道两水村书记助理

  “大学生‘村官’

  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

  干了一年多的协警之后,黄琛选择考大学生“村官”,“当时很多人都去考‘村官’,‘村官’的名声很响亮,政策也很优惠,而且我从小在城市长大,对农村接触很少,一般也只在每年清明时才去农村,于是就想着也去考‘村官’,去农村看看。如果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得去它的农村。”

  怀揣这样的想法,黄琛来到两水村,开始度过期待中的“村官”生涯。“在村里,我们‘村官’真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大事、小事、琐事、杂事,只要力所能及的,我们都去尝试。”成为公仆的同时,黄琛也逐渐形成对农村、农民的认知,“老百姓的喜怒好恶,会很直观地表现出来,虽然他们有时候看起来给人一种距离感,但只要你对他真诚地微笑,他也会笑得很开心。”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黄琛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帮外来打工者讨回工资,为村民解决纠纷,去慈善机构做公益事业,这些,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村干部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也让他这个才出社会的大学生学到了不少,“心里有百姓,做事有耐心,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

  收获经验的同时,黄琛也在为这个村贡献自己的一技之长,“大学里学的是新闻采编专业,所以村里的材料汇编、对外发布、档案整理等偏于文字的工作,基本都由我承担;另外,我还将村里的信息,不光呈现在纸上,还搬到网络上。7月,我们还开通了两水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微博,这在其他地方可能也不多见吧。”

  采访手记

  6年期满,

  大学生“村官”何去何从

  大学生“村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它与其说是一种就业方式,准确地说,更像是大学生开创事业的一种过渡期,或者一个平台。

  大学生“村官”的各项政策,给了当前正处于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们一条崭新的道路。很多人通过这条道路,顺利考入公务员队伍,走上从政生涯;也有很多人因为这条道路,抓住稀有难得的机遇,从而创业富民;甚至有些人顺着这条道路,在不经意间,让一般情况下难以想像的事情,竟然成为了现实。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正在这条道路上彷徨徘徊。大学生“村官”最长任期6年的合同时限,让他们充满危机感,忧愁地思考着自己的明天。一位网友说:“在那山的那边村的那边有一群大学生,他们善良又聪明,他们学术又文艺,他们不怕吃苦每天下乡,从城里跑到乡下,可是六年一满还要被清退,哦~悲催的大学生,哦~悲催的大学生,他们齐心协力抵挡一切,拼命考编制;他们立志为民服务,可惜不稳定。”

  他们当中,有人因为每年的政策都摸不准,心里没个底,充满矛盾,到底是去还是留;有人觉得,如果没有下定决心走从政这条路,还是赶早另谋高就;有人因为当初迷迷糊糊地考进了“村官”的队伍,一想起6年后合同期满的事实,心中满是沮丧。

  沿江镇长甸三村大学生“村官”任芳建议,如果根据“村官”们的特长,分类、定向培养企业所需,这样,即使6年期满,也不怕找不到工作,每一个人都可以安心在自己的岗位期限内,尽己所能,服务三农。

  那么,6年期满,大学生“村官”到底何去何从?是继续考公务员、留任村干部,还是另行择业?风风雨雨,云卷云舒,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大学生“村官”们自己手中,但愿你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辛勤耕耘,努力收获!

  全市概况

  我市大学生“村官”

  频出先进典型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我市从2006年底开始招考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至今为止已招考6批,总人数为504人。从整个台州市来看,我市大学生“村官”总数在全市居最多,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计划比例在全市居最高。

  到2011年6月底,大学生“村官”中,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进入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及其他的,有119人。今年年初,在村组织换届选举中,我市有67名大学生“村官”被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

  5年来,我市积极探求多渠道、新机制培养大学生“村官”,使他们成为村(社区)“两委”班子、镇(街道)领导干部的后备人才,并多次在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省大学生“村官”论坛和台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浙江临海出现村干部争邀大学生“入阁”现象》一文在新华社领导内参《国内动态清样》专门刊登。新华社新闻通稿《长三角 大学生不做“白领”争当“村官”》一文中对我市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报道。

  5年来,我市大学生“村官”积极为发展三农经济献计献策。涌泉镇塘头村“村官”周达贵在兰田山开办十八潭农家乐,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尤溪镇古竹塘村“村官”张彦创办紫色蔬菜合作社,开发地区优势;括苍镇陈平等10多位大学生“村官”创办临海市旅游集散中心括苍分中心,促进旅游发展。

  5年来,我市大学生“村官”队伍里,不断涌现出各种先进典型。涌泉镇横路村“村官”项玉君被评为2010年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唯一一位大学生“村官”),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大田街道大田桥村“村官”孙德军被评为首届“中国优秀大学生村官”;永丰镇石鼓村“村官”吴高通被推荐为农业部第二期示范性培训班学员;涌泉镇梅岘村“村官”蒋雅珺被评为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