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打造基层治理体系纪实:和谐农村新风貌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进中 叶乐峰 王君
  “聊天长廊”“百姓事马上办”“村务权力清单36条”“群众考干部”……2014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集社情民意发现、群众诉求办理、权力监督约束和干部作风保障等机制于一体,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体系的主要载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农村的生动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聊”出群众路线新模式

  几百年来,宁海的农民有个习惯,喜欢到村里的桥头、祠堂坐坐,聊村里发生的大小事。如今,这一传统得以延续,乡镇街道基本都建起了一个“聊天长廊”。聊天的除了村民,还有县、乡干部。聊天内容上至党的方针政策,下至邻里间纠纷。现场没聊完的,还可通过微博、QQ、微信等网络虚拟“聊天长廊”继续聊。

  “岭口是市级河道五市溪的源头,上游干净了,下游才会清爽。老年人要带头做好河道保洁工作。”岭口村老年协会会长舒惠德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西店镇岭口村村民听了联村干部伍哲伟讲解西店镇河道保洁实施方案,听说村里专门落实了3名专职保洁员,镇里还安排了3万元的保洁经费,村民们纷纷表示赞赏。

  “‘聊天长廊’成为干部收集问题的好地方。”桥头胡街道党工委负责人对记者说,汶溪流域有好几个村庄,干部在与村民聊天中听到最多的是村民支持镇里整治河流,但希望能保持原始生态。于是,桥头胡街道召开专题论证会,吸纳了村民的建议。

  在聊天时,干部通常会带上《民意反馈手册》。孩子上学找不到好学校、出门旅游想找个可靠的旅行社等,干部听了,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了,当场解决不了的,就记在手册上。

  “与原来聊天聚会场所不同的是,这些‘聊天长廊’现在逐渐变成村里的‘村务议事厅’和‘户外大课堂’。”宁海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东海说。他们还会在“聊天长廊”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布民生信息、解答政策方针、进行文化传承等,使“聊天长廊”成为各村的新闻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

  “办”出农村和谐新气象

  2014年7月,是“百姓事马上办”平台成立10周年,宁海县委组织部与县新闻中心联合拓展了该平台,开设了乡镇(街道)一站通,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市镇前岙村村民叶德安说,“百姓事马上办”的“5个工作日必须响应”的服务模式延伸到基层,让政府部门主动为民服务的理念更加无缝对接。

  叶德安说了这么一件事,一市镇近日有村民反映,他们村的供水接入大水网后,自来水呈乳白色,担心其水质会影响健康。这一问题反映到该镇一站通后,很快得到了县水务集团的解答。原来,这是由于一市区域自来水用水量有限,造成自来水在管道中停留时间过长溶入空气造成的。“有问有答,老百姓就清楚了。”叶德安说,有了一站通后,“百姓事”更能“马上办”。

  记者了解到,为了突出实效、取信于民,“全程跟踪”“限时办结”也成了一站通平台运行过程中的两条“高压线”。联系村、社区、企业等基层组织的乡镇(街道)干部,作为群众反映事项的第一受理人和责任人,负责全程跟踪办理。群众反映事项属乡镇(街道)职责范围的,有关责任科室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确需延时办理的复杂性事项,必须在5个工作日先予答复。同时,专门建立回访抽查制度,对百姓事办理服务情况定期进行倒查复核,对应受理不受理、应办不办,弄虚作假、消极办理的,要追究责任,确保掌握“评价权”的办事群众真正感到满意。

  “框”出村级权利新边界

  项目招投标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村民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审核、困难补助申请……宁海梳理出台《宁海县村务工作权力清单36条》,村干部手中的小微权力首次有了明确的“边界”。

  “在村级组织换届时,信访件大多集中在小额工程建设和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两大方面。”县纪委副书记王兴兵表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光县级财政到村的强农惠农基金每年就有4亿元至5亿元,但村级组织权力事项不够明确,“人情账”“糊涂账”仍然存在。对此,宁海将各条口涉及村级权力的条文进行整理,浓缩成简单易懂的36条“权力清单”,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招投标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及村级财务管理等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进行了固化。

  “村宣传橱窗里张贴着‘36条’漫画,每户一本《村级权利三十六条》小册子,现在村里人人都知道‘36条’,村民办事有据可依,村干部干事也有章可循。”前童镇沈坑岙村村民刘继英说。

  “对于村民来说,村里的一包烟、一卷纸,最好都能在眼皮底下运行。”力洋镇平岩村支部书记张贤安说,在崭新的“权力清单”中,光宅基地审批一项,就有提交证明资料、联席会议及代表会议通过、7天公示等9个环节,“就像交通规则一样明确了方向、空间。面对一些关系户,只要告诉他有‘36条’,对方就可以理解了。这也是对干部的保护”。

  “考”出干部亲民新作风

  辨认大屏幕上一张张滚动播放的村民照片,生二胎要办什么手续,养老保险怎么买……村民抛出的一个个问题,需当场回答。宁海县黄坛镇峰山村,两名“考生”杨颖超和王珏正接受村民代表的考问。

  这是一场特殊的考试——由群众考干部。而类似的考试场景已在宁海很多乡村上演。县1700多名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走到台上,谈发展思路、说办事流程、答群众疑问、认村民面孔,再由群众当场打分投票。

  宁海县在深化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中,深入实施“走村不落户、群众考干部”活动,切实推动乡镇干部转作风、强服务。全县18个乡镇街道363个行政村,村村设考场,干部当考生、群众当考官、联村工作当考题,通过以考促学、以考促访、以考促干,倒逼干部沉下心来抓好联村工作。

  “现在必须主动学习,否则无法回应群众的各种诉求。”岔路镇农办主任王崇波说,过去,自己对农业相关的业务知识掌握多些,而对计生、城建、民政等政策不太熟悉。通过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基层社会治理直接关乎民生福祉。今后我们要在深化、细化和系统化上做文章,通过有效整合载体,全力打造集发现、解决、监督、保障于一体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宁海县委书记褚银良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