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组织部:畅通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渠道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北京市委组织部
    2009年—2011年,北京市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共7470名,聘用期满全部实现了流动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畅通竞争选拔渠道,吸引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一是公务员定向招录一批。每年按不少于当年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总数10%的比例拿出公务员岗位进行定向招录,三年共招录1106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二是事业单位录用一批。从2009年起,为每个乡镇增加两个专项事业编制,择优录用具备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条件、有培养前途的聘用期满优秀大学生村官。区县组织所属事业单位每年拿出10%的招聘指标面向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聘。事业单位三年累计招录1183人,其中专项事业编制招录364人。三是公开选拔一批。2010年、2011年我市共拿出59个乡镇科级领导岗位,面向续聘和进入乡镇机关公务员编制、专项事业编制的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拓宽了乡镇机关干部的来源渠道,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四是选调储备一批。2011年首次把新任职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选调生选拔范围,有60人经过考试测评确定为选调生,提前把优秀人才纳入各级组织部门视野。2008年以来,全市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大学生村官共有2289人,占30.64%。

  二、畅通选聘见习渠道,引导大学生村官进入企业工作。一是举办专场招聘洽谈会。每年3月,我们都将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基本信息、各区县“村官办”联系方式提供给有招聘意愿的用人单位。每年6月初安排专项经费,举办大学生村官双向选择洽谈会,统筹全市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岗位资源,提供的岗位数量均超出当年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数量。二是拓宽进入企业就业渠道。积极对接邮储银行、神华集团、农业银行等央企用人需求,协助做好信息提供、组织推荐、岗前培训等选聘工作。统筹促进就业的有关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都市型现代农业企业吸纳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一些区县还与区域内规模较大企业联手建立“大学生村官就业基地”,引导企业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三是支持带薪到企业见习。把岗位实习纳入再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支持即将聘用期满人员提前到有接收意愿的企业实习,尽早适应环境、进入角色。三年累计向企业输送了2506人,占总人数的33.54%。

  三、畅通续聘留用渠道,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建功立业。一是鼓励续聘留村发展。鼓励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型村干部,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经考核合格,可根据本人和行政村双方意愿进行择优续聘,三年共续聘945人。二是畅通进入村“两委”班子途径。按照中组部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干部的要求,鼓励支持到村任职一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依法参加村“两委”选举。截至目前,有207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5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4人当选为乡镇党委委员),3人当选村委会主任。三是引导进入社区工作。抓住全市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夯实社区工作基础的有利契机,发挥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优势,建立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再就业与社区工作者选聘对接机制,三年来共有648人进入社区工作,占8.67%。

  四、畅通自主创业渠道,拓展大学生村官发展空间。一是完善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整合国家和我市在支持扶持创业方面的各类优惠政策,统筹有关力量,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服务网络,积极为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不同类别、符合实际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村官使用北京市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办理自主创业贷款担保时,免除反担保,支持他们领办、合办和参与各类创业项目。二是强化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服务。建立专家资源库和顾问团,组织专家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开展“一对一”帮扶。如,延庆县康庄镇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校,建立专家与大学生村官的“一对一”服务体系,对每位大学生村官进行定向指导和扶持,成功引进包装“七彩甘薯”等多个项目。三是引导大学生村官立足本地,辐射村民,开办规模种植、民俗旅游、乡村特色餐饮等产业。截至目前,共有83名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进行自主创业。在创业过程中,涌现出不少典型。如通州区肖庄村董超联合9名大学生村官,成立了北京市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大兴区王场村胡建党和陈默,创办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怀柔区北沟村段文银带领村民,成立了北京北旮旯乡情驿站餐饮有限责任公司。

  五、畅通跟踪服务渠道,促进大学生村官转岗安置。针对个别大学生村官就业困难的情况,建立流动发展跟踪服务制度,跟踪掌握就业情况,适时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对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的大学生村官,发放相当于三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对期满尚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由区县人才服务机构逐一登记,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家庭生活困难的,进行重点推荐就业。各涉农区县、乡镇根据推荐人员情况采取聘用制等方式,选聘进入其他单位或经济实体工作,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基本都能找到合适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