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张敏将电子加工厂开到村民家门口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谭柯 张春莲


永川区何埂镇李家湾村党总支书记张敏(右)在田间了解民意

 

  工作中的张敏

    她大学毕业放弃了城里三千多元月薪的工作,选择回乡当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几年里,她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拥护,实现了从一名青涩的“学生娃”到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由一名村官到群众认可的村党总支书记的蜕变。她就是永川区何埂镇李家湾村党总支书记张敏。而在4年前,她仅仅是个刚从湖北省长江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时年23岁。

  扎根基层  

  大学毕业回乡当村官

  2009年7月,毕业于湖北省长江大学文学院的张敏回到家乡永川,考取了永川区第二批大学生村官,被派往何埂镇李家湾村工作,开始了她人生的一段新旅程。

  到村工作没几个月,永川区开始试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张敏和村干部一起向村民宣讲新政策,这时候她患了重感冒,嗓子都哑了,村干部劝她休息,她依然坚持。这个只有825户2809人的小村,村民大部分收入都靠外出打工。没有特色产业,也没有集体收入,这让刚到村里的张敏有些失落,她决定从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儿做起。

  “朴实、勤快、不矫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时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刘德金对张敏的印象越来越好。

  在办理养老保险存折账号时,遇到了麻烦。全镇几万人口必须在一两个月内办完手续,由于短期办理的人多,银行系统一时“堵车”。银行表示时间紧,不能完成。张敏多次同银行沟通,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加班开户,批量入账。但工作量实在太大,村干部们都觉得困难重重。这时,张敏主动请缨,要求到银行帮忙加班,负责收资料、存保费。永川农商行姜主任被张敏的真诚所感动,他说:“这个小姑娘啊,还真是不错,为人实诚,是个好村官!”

  村民瞿传六住址偏僻,消息闭塞,又不识字,迟迟没有参保。张敏主动帮助他往村里、镇里来回跑了两趟,办好了所有手续,还亲自将养老金取出来交给瞿传六。接过存折本和养老金,瞿传六感动地说:“大妹啊,谢谢你,谢谢你……”

  心系百姓  

  暴雨夜紧急疏散群众

  到村工作一年多,张敏以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认可。2010年村党总支换届,张敏以全票当选李家湾村党总支书记。她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天晴久了,担心庄稼受旱;大风大雨,又担心危房户有灾情……在工作中,张敏总是把群众放在心里。

  2011年7月的一天傍晚,暴雨狂风来袭,雨水漫进了村民家里。张敏马上召集村干部,挨家查看现场情况,疏散相关人员。

  村民王珍华家房屋破旧,大风吹落了屋顶瓦片,家里人只好四处找胶布挡雨。张敏把村会议室钥匙递给王珍华,“今晚肯定还会下雨,你们到村会议室住一晚,等雨停了,把房屋修整好了再回家里住!”王珍华连声说“感谢,感谢……”

  村民蒋光福家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受损,其妻子李泽明上房修补,不小心从屋顶滑落,头部受伤去世。张敏赶到蒋光福家,安慰他家人,又帮他写好一份临时困难申请书,第二天便将临时救助款亲手送到了蒋光福手中。

  抢抓机遇  

  借助项目规划新蓝图

  2010年,永川区决定修建港桥大道。李家湾村境内有五朱路和港桥大道两条交通要道通过,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为了抓住机遇,张敏一边准备相关资料,做好项目策划前期准备工作;一边往城建办、规划局跑,找相关负责人谈想法,争项目。她还和村干部一起做当地群众的工作,宣传政策,落实土地。经过张敏和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2011年6月,李家湾村终于拿到了新农村建设项目。拿着村规划图,张敏深感肩负重任,她盼望着手中的蓝图能早日成为现实,期望着李家湾村的明天能更美好。

  李家湾村农华片村交通条件较差,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张敏考虑将大山坪发展起来,让农华片村的村民走上致富路。经过多次考察,发现这片土地适合发展黑花生特色种植。张敏很快就联系上了黑花生种植商,说服对方带着种子来实地考察。

  张敏跟对方谈好了价格,没想到村民听说种子要10元一斤,就没了种植的积极性。张敏耐着性子对村民们说:“虽然黑花生种子10元一斤,但它稀有,老板又保证收购,大家不愁销路,风险很小嘛。你们种的那些普通作物基本都是自家消化了,没有钱赚嘛。如果我们种黑花生种出名堂了,就会有更多人知道咱们这个地方,也会有更多领导来关心我们,那我们也有理由向领导要项目了,就能把我们李家湾,把农华整得更好嘛!”在张敏苦口婆地心劝说下,村民们你三斤、我五斤的买下了种子,张敏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经过一两年的尝试,如今,黑花生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不少。

  推动就业  

  将电子加工厂引进村

  “去年,在和朋友的一次交流中得知,其电子加工厂要开分厂后,我就琢磨着如何把电子加工厂开进村里。”张敏说。

  “这家电子加工厂主要是生产一些电子零件,制作工艺简单,同时收益还不错。我希望村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更多的收入。”于是,张敏主动跟这个朋友接洽,并带着他们看场地,帮助他们招工人。年底,电子加工厂开业,吸纳了二三十名本村和周边的妇女就业,每人每月能挣1000多元。

  大家都高兴地说:“电子厂都开到我们家门口了,上班轻松,也不去搓麻将了,一个月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好安逸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