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陈埭镇三举措为大学生村官指路引航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镇在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和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在“留得住”上动脑筋、“管得活”上想办法、“用得好”上下功夫,为大学生“村官”发挥才华、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抓并举,促大学生村官转变角色创先争优。大学生村官大都刚刚离开学校,对社会对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缺少实践经验。我镇党委从三个方面帮促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一是抓“细节”,促工作安心。在生活上帮助上。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官”的住宿地点,配备了生活必需品,统一在党委食堂就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思想上关心。镇分管领导和组织委员多次组织大学生“村官”谈心,指导工作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情况,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工作上支持。各村为大学生村官安排了办公室,统一配备了办公设施,方便开展工作。二是抓“培训”,促能力提高。主要体现在例会培训上,镇党委每月举行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通过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问题、讨论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工作的认识,激发在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抓“帮带”,促健康成长。建立“4+1”大学生“村官”帮带机制。“3+1”帮扶机制即:组织委员、工作点副点长、村干部三者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以组织委员为“思想导师”,在每月召开的例会上,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等,帮助健康成长;工作点副点长为“理论导师”,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村干部为“工作导师”,一起参与村级事务,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帮助更快适应基层工作。
三级管理,促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创先争优。严格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的村官制度是大学生村官进行工作学习的保障,是他们行为规范的依据。一是镇级管理。我镇建立了大学生“村官”考察档案,创新采用一人一档制度,由镇组织办集中管理,将每个村官的学习工作成绩、进步成果等相关材料归入档案,作为年底考评的依据之一。二是村级管理。对平时工作,由所在村进行重点管理,特别是在上下班时间、工作方法、工作作风、请销假制度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从严要求。我镇采取双向考勤制度。村官工作期间,实行镇、村考核相结合。镇组织办公室负责考勤,实行每日早签到、晚签退。三是自我管理。成立了镇大学生村官小组,成员由前几届大学生村官和新一届大学生村官组成。探索实行在党委领导下的自我管理新的模式,大学生村官小组已成功完成了“中秋之夜”文艺演出、“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的策划和筹办,使大学生村官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团体,真正成为了大学生村官的自我管理组织。
三个平台,促大学生村官服务一线创先争优。对村缺乏实际了解,空有理论知识无法运用自如是大学生村官共有的通病。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农村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镇党委采取多种措施为大学生村官搭建三类平台。一是通过推行大学生“村官”任镇团委副书记、村团支部(总支)第一书记制度,为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村干部“土生土长”的“体内循环”的传统模式,同时改善了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具有文化水平高,接受事务能力强的特点,到村工作以后,很快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员、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党的政策的解说员,不断提高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鼓励大学生“村官”在日常的工作中,结合村内客观实际,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发挥所长,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改善基础设施、抓好安全生产、帮助农民就业、加强技术指导、提供致富信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大学生村官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的张燕萍分到了我镇坊脚村后,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经常进村入户,为村民解决法律方面困难,在为民服务中创先争优。三是创造平台,把大学生推进基层一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跃分子。目前我镇正紧张筹备晋江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人口普查的抽样调查、“打盗抢,抓整治,促稳定”以及城北片区组团。镇党委结合各村和工程的实际情况,把大学生村官派到工程一线,参与具体工作中去,让他们与一线面对面,切身感受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而锻炼了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
- 福建闽江学院 赴三明湖美乡仁美村调研选聘生工作 (2009-11-09)
- 福建省闽侯县大学生村官 全部兼任农村基层团干部 (2009-11-09)
- 福建省福鼎市大学生村官“暖民心解百家困” (2011-07-26)
- 福建大学生村官工作感悟:心贴农民耕耘稻田 (2011-08-29)
- 福建省厦门市大学生村官中期提高培训班结业 (201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