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市妇联深入开展女大学生村官调研
一、邵武市女大学生村官概况
近几年来共引进31名大学生村官,其中女大学村官16名(2008年4人,其中女性1名;2009年8人其中女性2名;2010年12人其中女性9名;2011年7人,其中女性4名)。16名女大学生村官绝大多数来自邵武本市,1人来自省外。
1、年龄结构。16名女大学生村官中,21-25岁的7人,占43.75%;26-30岁的9人,占56.25%。平均年龄25.4岁,最大年龄28岁,最小的23岁,是一个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为主体的、充满着活力与朝气的年轻群体。
2、文化层次。16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本科学历的有16人,占总数的100%。其中,有不少女大学生毕业于本省高校,所学专业较为广泛,包括法律、教育、旅游管理、中医学、环境工程等专业,她们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思想观念新,视野宽阔。
3、政治面貌。16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16名中共党员,占总数的100%,女大学生村干部整体政治素质较高。
二、女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
1、任职情况。邵武市村官资源配置大致遵循“回原籍”和“锻炼培养”原则,对本市的大学生,尽量选派到自己的家乡工作,以便尽快进入角色,同时,鼓励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大学生到条件较差行政村任职;对籍贯不在本市的大学生,根据其专业、工作特长、兴趣爱好进行安排。对省选聘的、具有大学文化同时又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女大学生,初到村时,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
2、工作现状
①工作环境较好。市委组织部建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女大学生入村后,邵武市各级党委、政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措并举,力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如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当地农村党员培训计划,不折不扣落实村官的各项待遇和保障,工资由当地财政统一按月打卡发放,并统一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险,同时,推行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部书记,选拔优秀女大学生村官兼任乡(镇)街道妇联副主席,目前兼任乡(镇)街道妇联副主席的女大学生村官有7人;各乡(镇)街道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管理新模式,通过给位子、压担子、树靶子、搭梯子,使大学生村官的潜能激发到了最佳状态。同时,村干部、村民都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对她们开展工作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
②工作内容广泛,工作量合理。鉴于女大学生村干部的年龄、阅历等因素,在考虑分工时,侧重于让女大学生从基础工作做起,边学边干,充分发挥女大学生具有耐心、细腻、细致、负责,能常常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依法办事,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等特点而安排的,女大学生村官们普遍认为工作量还是比较适中的。
③工作优劣势明显。实践表明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优势和劣势较为明显。优势:由于女大学生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与群众接触时比男同志更具有亲和力,更能做村民的贴心人,真正能做到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在改善农村人际关系,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劣势:与男大学生村官相比,女大学生村官在体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在抢种烟叶等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相对吃力。
3、思想认识状况
女大学村官在任职中相对理性,面对农村较为艰苦的环境能够坚持不懈,积极融入,能够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女大学生们普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到的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发展新理念、致富的信息等输送给当地群众,增强农民致富的信息。在协助村主任调解百姓间纠纷、普及法律科普知识、搞好当地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政部门对引导“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村官”这个特殊岗位作了大量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学习及生活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实际脱节。女大学生村干部在校所学专业包括法律、教育、财会、医学、经济管理、新闻、英语、金融、中文等多方面,总体上看,文科居多,而深受基层欢迎的涉农专业偏少。
2、普遍缺乏基层特别是农村工作经验。大部分女大学生是从校园直接到农村基层任职,有的甚至从未在农村生活过,同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性别歧视影响,造成女大学生村官想法建议不被重视和采纳,外界对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重视、不放心、不信任”心态。
四、配套政策及做法
邵武市认真贯彻《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闽委组通[2009]33号文件),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根据《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闽委组通[2008]55号)等有关要求,在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方面出台了一些列相应的配套政策。
1、建立定期选聘制度。积极对接省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落实选聘工作,引进优秀大学生村官,两年一届。
2、建立岗位培训制度。一是制度培训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我市大学生“村官”任职上岗前,都要安排岗前培训,聘用期间,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岗位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7天,并参加培训情况,要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推优的依据。二是突出培训重点,针对大学生“村官”岗位特征,开设培训课程,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打开工作局面。三是拓展培训渠道。依托党校、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等,大力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系统培训。
3、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岗位调配时对于女大学生村官给予优先照顾,主要安排在离乡(镇)较近的村,交通较为便利,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同时妥善安排大学生村官食宿;落实其任职期间社会保险;保障大学生村官工资及时拨付,并逐步提高,2008-2009年工资为1200元/月,2010-2011年工资为1400元/月,从2012年1月起我市大学生村官工资参照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待遇按照2660元/月执行。
4、建立跟踪培养制度。一是明确岗位职责,结合基层需求及大学生村官特长对村官进行任职分配,明确其岗位职责;二是实行结对帮带,要求乡镇党委要为每个大学生“村官”确定1名乡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进行结对联系帮带;三是注重实践锻炼。乡村党组织要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交任务,帮助确定合适的项目和任务,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锻炼、干事创业。四是搭建交流平台。结合实际,依托当地政务网站、报纸、电视、广播设立大学生“村官”信息专栏,搭建交流平台,推广宣传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和创业经验,为大学生“村官”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创业条件;五是强化管理考核,由市委组织等部门负责,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深入考核,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形式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5、建立正常流动制度。对于届满大学生村官,采取鼓励担任村干部、择优选拔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务员、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支持继续学习等方式拓宽大学生村官出路。截至目前我市24名届满大学生村官(含正在办理届满审核的)12名女大学生村官中9人转为选调生、录用为公务员,1人参公,1人事业,1人另行择业。
6、妇联在促进女大生村官成长方面的积极探索。女大学生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妇联组织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女大学生村官动态跟踪,及时准确了解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情况,在促进女大学生村官成长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借助妇联刊物《半边天地》、网络平台《南平妇女网》、《福建省妇女网》等媒介宣传报道学习优秀女大学村官先进事迹;二是通过下基层走访、座谈等方式积极了解女大学村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工作情况,帮助女大学生村官反映心声、解决问题;三是鼓励优秀女大学生村官加入基层妇联组织,将符合条件的7名女大学生村官吸纳为乡(镇)街道妇联副主席,为女大学生村官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四是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鼓励女大学生村官加入市妇联巾帼志愿者队伍,通过活动增强女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意识,同时充实和丰富其业余生活;五是将优秀女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者纳入“三八红旗手”、优秀志愿者等表彰范畴;六是加强女大学生动态跟踪,将优秀女大学生村官作为女性后备干部向有关党委政府推荐。
- 福建邵武市卫闽镇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精神 (2011-11-08)
- 福建省卫闽镇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源潮讲话精神 (2011-12-12)
- 福建邵武市卫闽镇大学生村官身体力行促春耕 (2012-03-07)
- 福建邵武市卫闽镇大学生村官巧编防灾顺口溜 (2012-04-11)
- 福建邵武市卫闽镇大学生村官勇当工作多面手 (20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