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大学生村官纪实:这里需要我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批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提高农村干部知识水平,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一批知识丰富、有各自专长的大学生;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需要一批敢于扑下身子肯吃苦的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号召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倾斜,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农村作为事业发展的起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不但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也满足了农村基层组织对于人才的需求,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
在静宁县细巷乡细巷村,记者见到了从2008年开始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柳艳。
儿时玩耍在田间的快乐记忆,乡野的景色和泥土的芬芳始终萦绕在柳艳的脑海之中。2008年从河西学院毕业的她,经过一番努力,顺利通过考试,被录用为一名村官,分配到静宁县细巷乡细巷村。“当初毕业时,也没有想太多,就是想回到家乡,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为家乡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这一干,就是四个年头。
对于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和生活,柳艳感触颇多。她说,村官的日常工作其实是既简单又繁琐,但她乐在其中。“不仅要写材料、作宣传,还要挨家挨户地和老百姓打交道。”
四年时间,8个村社,她走村串户,宣讲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与农民交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春耕时节,柳艳更是与村干部一起,早早地来到农户的田间地头,指导他们进行覆膜,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他们亲自“上阵”,直至晚上六点半才与农户一起回来。
细巷乡细巷村,距离静宁县城25公里。看似不远的路途,对于去年10月刚刚结婚的柳艳来说却是极其漫长。“丈夫是八里镇的驻村干部,我们一般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见一面。”
四年来,柳艳都在不断地总结。从最初的懵懂到现在的成熟,从最初的犹豫到如今的坚定,柳艳在不断地成长着。她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做下去。只有做给村民看,才能引导群众干。”
在静宁,目前村干部年龄普遍比较大,文化程度比较低,全县902名村干部平均年龄达到了48岁,很难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担任红寺乡红寺村村主任助理的胡强东说,由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年龄比较大、知识也相对缺乏,他从2009年开始,负责管理红寺村的远程教育工作,在帮助村主任做一些村上日常事务的同时,周期性的给农民播放一些科教片以及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资料片。“农民很需要这样的知识。”胡强东告诉记者,刚开始并不是十分情愿到农村来,总觉得一位山东财经大学的高材生怎么着也该有个高起点。但是经过这三年的学习锻炼,胡强东明白了,人要在基层锻炼的过程中才能更快的成长。
静宁县委组织部部长何鹏峰告诉记者,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待得住”,当地对到任的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专项培训,让大学生村官吃住在农家,增进和农民的感情,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实现从“校门”到“农门”的转变。同时开展经常性教育,让大学生村官认识到农村发展非常需要有现代知识的大学生。
据了解,静宁县从2008年开始,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目前该县已聘任到村任职的大学生63名,其中13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50人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实现了该县境内一乡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 甘肃省静宁县选聘大学生村官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10-28)
- 甘肃省静宁县大学生村官助推新农村文化建设 (2011-12-05)
- 甘肃静宁县促使大学生村官成农村“领头雁” (2013-07-25)
- 甘肃省两当县大学生村官 助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 (2009-11-24)
- 甘肃靖远县落实待遇严格考评大学生村官工作 (20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