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县三式工作法破解大学生村官三难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

    临洮县注重从帮带、管理、培训等关键环节入手,着力破解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适应难、作为难、就业难的问题。

    一是"链条式"帮带,破解大学生村官"适应难"。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普遍存在的"适应难"问题,建立"4+1"捆绑式培养帮带制度,即1名组工干部、1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1名乡(镇)驻村干部、1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联合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发挥"四个导师"作用,加强"链条式"培养帮带,即组工干部当好"思想导师",每月定期约谈,了解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缓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压力;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当好"政策导师",通过政策开导、业务指导、信息引导,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乡(镇)驻村干部当好"生活导师",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当好"工作导师",带领他们了解熟悉村情民意,参与村级事务,重点传授做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

    二是"层级式"管理,破解大学生村官"作为难"。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知识层次高、眼界宽、脑子活、信息灵的优势,让他们义务担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科技特派员"、"司法助理员"、"法律法规宣传员"等职务,积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贡献。县、乡、村三级层层建立大学生村官基本资料数据库和日常管理信息库,大学生村官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进行一次思想、工作汇报,上报《甘肃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实绩报告单》。每年底,县委组织部根据乡镇党委考核情况和民主测评结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综合考评,考评结果存入大学生村官个人档案。同时,充分整合资源和力量,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项目投资、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裂变式"培养,破解大学生村官"就业难"。对年度考核称职、符合任职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一年以后,推荐担任村"两委"委员或以上职务并明确分工。完善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研究生等考试,积极向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输送优秀大学生村官,特别优秀的,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切实解决了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就业难"的忧虑。近三年来,全县共选聘大学生村官59名,目前6名已考录为国家公务员、2名已考录为事业干部、1名考录为农行临洮支行客户经理,其它50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到村开展工作,其中36名已进入村"两委"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