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泾川县大学生村官李刚青春在果园里燃烧
今年25岁的李刚,2012年毕业于河西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后,他是计划着在外面创业的,便和三个同学在成都搞水果配送。“干了大半年,效益并不好,每天忙忙碌碌的,除过花销,根本赚不到钱。2013年5月,我们的生意散伙了,回到家里,父母劝我考村官,我想了好些天最终决定试一试。”9月,李刚接到通知后“走马上任”,当起算李村的村主任助理。
农村工作很琐碎,需要涉及方方面的知识,上班不久,李刚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几乎就用不上,辛辛苦苦上了多年的学就这么荒废了?他有些不甘心,加上多年的都市生活,再回到农村,心理多少还是有落差的,一时间很难全部适应,是走是留,他的心里打起了鼓。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乡上要求对申报农村低保的户进行摸底,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李刚发现有些农户的家境贫穷到不敢去想,甚至还有常年光吃开水泡馍的家庭,他的态度改变了,“我要留下来,干好这份工作,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我要努力去帮助那些贫穷的人,能帮一点是一点儿”,李刚说。
通过走访,李刚发现算李村民风淳朴,人人都很勤劳,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果树,就是群众们的思想太落后,他们只知道种粮,却不懂得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加之农民们缺乏果园管理的专业技术,所以村民们没有务作果园的热情。看着一片片栽起的果园没人管,李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必须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发展苹果产业才能够真正富起来。群众有顾虑,我就带头干。”家里有果园,自己也有务作经验,李刚一口气承包了村里的53亩新幼果园,而且一次性签订了二十年的承包合同。
“为什么别人承包果园时一亩地是50元,而你要出120元呢,他们承包的果树还比你的果树大很多?”很多人都会不解的问。李刚算起了自己的心里账:“别人主要是看重果园的经济效益,因此才把承包价格压到最低,我考虑的是能不能尽自己的力量为群众办点实事。之所以掏120元是因为我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亩地每年除去承包费还有财政补贴的80元左右的粮食直补,这样将果园承包出去的村民每亩地每年就至少有200元的收入,通过间作套种,我自己也能收入一部分,农忙时间他们可以到我的果园里干活赚钱,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学习管理果园的技术,承包期满后,他们就可以自己经营果园了。”不仅如此,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其他承包人都是将合同到期后果树的处分权归于自己,而李刚则是将果树的处分权仍然留给村民。“我干果园是有很大的优势,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知道农民发展产业的难处,自己家里之前也有6亩果园,积累了一定的果园管理经验,而且自己也有过经营果品的经验。”他时时不忘向村民传授果园管理的经验,正是这样,他和村民的关系越来越近,取得了村民的最大支持。
为了更好的管理果园,他早上六点就起床赶往果园,干一阵农活儿回到村部忙村里和单位安排的工作,忙完又继续回到果园,经常一忙就忙到晚上。就这样李刚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耗在村里和果园里的。夏季正是果园管理的关键期,需要定期追肥、喷施农药、拉枝、中耕除草、还要给套种的黄豆进行田间管理,他忙碌着、充实着……一有机会,他就联系乡林业站的技术人员来给群众们培训,自己也认真地学,仔细地记。
回想当初决定承包果园时家人的不理解、村民的不配合、资金不足、技术欠缺等种种困难,他也迷茫过、彷徨过,但是他没有放弃。“既然是创业,我就做好了遇沟过沟、遇坎过坎的准备,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我能做的就是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凭着这样的决心和韧劲,最终他做到了。
“既然选择了当村官,就一定不能辜负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一定不能让自己碌碌无为。”如今,在李刚的带动下,算李村的群众对发展果园产业的认识改变了,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果园管理标准化水平较往年大幅提高,该村的产业发展起步了,李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劲头更足了。
- 甘肃省两当县大学生村官 助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 (2009-11-24)
- 甘肃靖远县落实待遇严格考评大学生村官工作 (2011-07-14)
- 甘肃省灵台县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2011-08-26)
- 甘肃省甘南州110名大学生村官 进行岗前培训 (2011-09-05)
- 甘肃省凉州区注重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