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宁县:多一名大学生,就多一份致富希望
中国甘肃网9月7日讯 据庆阳网报道 (记者 闫慧)核心提示:宁县平子镇孟城村今年考出了10名大学生,在四邻八村传为美谈。他们都来自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从离开村子的那一刻起就被父老乡亲寄予厚望。他们能否通过学到的知识改变整个家庭的面貌,能否带领村里人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在农村,一个家里出一个大学生究竟意味着什么?记者进行了探访。
“看看人家村上,一下子考出10个大学生……”每每听到这话,宁县平子镇孟城村的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村民孟平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共有19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10名学生考上一本大学。
8月20日晚,村庙舞台前,掌声雷动,锣鼓喧天,乡亲们从四邻八村赶来,为这10名大学生及家长戴花、挂红、送锦旗。“看人家娃娃咋那么有出息”“希望明年我娃也能站到台上戴红花”,回忆起当时的盛况,村里人无不津津乐道。
为了这次“民间表彰”活动,孟平自掏腰包5000多元,前后奔波了一个月时间,往返县城十几趟,制作锦旗、购买大红花和奖品。
“过去,村里人不太重视教育,原因是没有尝到教育带来的甜头,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现在,村里人的观念有所转变,再说社会环境也不一样了,就是出去打工也得要有知识、有文化,否则还是出苦力。我希望借这个机会,表扬考上大学的孩子,树个好榜样,也让家长们更重视教育。”孟平说。
8月27日,记者来到孟城村,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已经陆续启程奔赴学校。考取中山大学的孟龙飞从初中起就一直跟随着奶奶王玉兰生活,父母远在广州打工,一年到头难得见一面。提起自己的孙子,王玉兰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这娃娃就喜欢读书,经常是班里的第一名,考上大学好,将来有出息,但我也舍不得他离家这么远。”
村民孟天常即将送女儿去广东上大学,他说:“只要娃能把书念下去,我们创造一切条件供她上学,多读几年书能懂得更多的道理,少走弯路,如今没知识没文化,走到哪儿都吃不开。”
村民孟春阳自己没念过太多书,所以他希望儿子孟博博能有一个好出路,儿子在西峰读高中时,孟春阳则一边做生意一边陪读。今年,孟博博顺利考取了医学院,全家人都特别高兴。“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要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作为父亲,我希望孩子毕业以后能回到家乡,但也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孟春阳说。
今年62岁的孟平曾经是宁县一中的高中毕业生,与同龄人相比,他也算是读过书的人,“我很遗憾,当时也没有条件继续深造,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前多年走南闯北的吃了很多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孟平和妻子要供养5个孩子读书,为了省几块钱,常年跑运输的他连饭馆和旅社的大门都不敢进,饿了啃上两口馍,累了在车里睡一觉。“哪怕再难,我也没想过要放弃,1998年以后,孩子们相继中专、大专毕业,都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生活。现在,我自己的生活也轻松了许多,回想过去,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孩子们都很争气。”孟平说。
在孟平看来,村里人的教育观念已经有很大转变。经济条件好些的农村家长纷纷带着孩子去县城读书,如果有孩子不愿意读书,家里人也会千方百计地做思想工作,让孩子继续学业。
几年前,村里出了一位大学生叫孟永刚,毕业之后回家乡工作。他时常和乡亲们沟通农业技术知识,尝试种树、种花,告诉乡亲们要科学种田,通过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来致富。孟文静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如今,她是村上的副支书。孟艳妮考取了湖南一所高校,毕业回来参加考试之后,留在县城工作。“当年像我这样能继续完成高中学业,并且考上大学的女孩子不多。因为有些农村家长觉得,女孩子没必要读那么多书。”孟艳妮说。
孟城村村支书曹旺社说:“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供一个大学生需要几万元的花费,这虽然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但对于改变整个家庭的生活面貌和经济收入影响很大。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变,他们有见识、有想法,对国家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会。村上的村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有文化的大学生学成返乡,通过参加考试担任村官以后,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带回了村里,带领乡亲们科学种田、脱贫致富,这对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2013年8月,在宁县金村乡老庄村,三个年轻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骆甲龙带上自己的两位同学回乡搞养殖。如今,自己动手盖起来的三间瓦房就是他们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一辆二手面包车是他们的代步工具,100多只羊是他们全部的“家当”。5万元的贷款加上7万元的外债,沉重的经济压力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创业热情。
“去年,羔羊的成活率只有60%,今年应该在80%以上,现在已经有30多只羔羊了。”数着圈里的羊只,骆甲龙和包趁东终于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去年4月至8月份,因为没钱买饲料,两个人只能上山放羊,100多只羊赶出去,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七八十只,损失惨重。
为了维持合作社的正常开支,他们代理了饲料产品,一边做饲料市场的推广,一边壮大养殖规模,还租种了几十亩香紫和玉米,多渠道拓宽创业之路,节省成本,盘活资金。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放着城里的好地方不去,偏要回农村来养羊,大学不是白上了吗?骆甲龙说:“上大学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在农村搞养殖有广阔的天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年轻人要有敢闯敢拼的劲头。”
今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的盘克镇武洛村大学生吴龙龙也选择回乡创业,他与两个同乡一起筹集80多万元,成立了宁县东牛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基础母牛80多只,基础母羊100多只,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植苜蓿和玉米,为养牛、养羊储备饲料。
“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有志从事这个行业,通过大学四年的在校学习和校外实习,我更加热爱这个专业。回乡创业主要考虑到自身经济基础一般,专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如果留在北京发展,只能是给别人打工,自己创业前期投入较大,而家乡的养殖业刚起步,本地草料、玉米秸秆等充足,劳动力成本低,机会更大一些,也能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力。”吴龙龙说。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5年,我市共有1000多名大学生村官服务于基层,积极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2013年,我市出台了自主创业资金扶持实施细则,对自主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给予创业补贴1万元,截至目前,共为359名高校毕业生兑现创业扶持资金359万元。
对于未来的打算,已经就读于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孟龙飞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我想继续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想回家乡工作和生活。我自己是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毕业之后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馈家乡。从自己所学的专业来看,我相信今后能在家乡有一席用武之地。”
- 甘肃省555名大学生村官 换届当选村委会委员 (2011-07-10)
- 甘肃省永昌县积极创新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模式 (2011-07-12)
- 甘肃酒泉肃州区多举措提升大学生村官执行力 (2011-09-19)
- 甘肃省庆城县“三举措”帮助大学生村官扎根 (2011-10-19)
- 甘肃省127名大学生村官 选进乡镇机关公务员 (2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