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显智慧:能组织选举也能流汗铺路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蒋银花
记者(右一)与村民在清点选票。韦钟留摄
记者(右一)与村民在清点选票。韦钟留摄

  在办公室抄写材料、跟在村委干部后面下村走走、不了解农村基层实际……在不少人眼中,大学生村官难脱“娇”、“骄”二字。那么,大学生村官是否真的如此,他们的日常工作是怎么做的呢?9月2日,记者来到横县马山乡克安村,当了一天大学生村官郭炜靖的助手。

  开妇代会 琐事一项接一项

  9月2日上午8时许,记者刚到克安村委办公室,便被告知:上午9时,村里将召开今年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妇代会班子成员。记者心里不觉紧张起来,因为自己虽然“与会无数”,但此类农村妇女大会,还是头一回参与,心里没底。

  “走,先把会场布置好。”郭炜靖引着记者,来到三楼的会议室。一看,不觉吓一跳:只见室内桌椅横七竖八,桌上搁着仍残留有茶水的纸杯,地面除了烟头、纸屑、泥土之外,还有斑斑茶迹……

  “农村就是这样,入乡随俗吧。”郭炜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递过来一把扫帚。于是,收拾杯子、扫地、摆桌子……弄好这些,记者已是满头大汗。此时,距开会时间已不到半小时。来不及歇息,记者又赶紧帮忙挂横幅。

  “这是选票,要赶在会议开始之前,把候选人的名字都写好。”说着,郭炜靖递过来一沓选票和一张样板,叮嘱记者照着样板抄写。此时,村民代表陆续到场,“等一下要记得让村民签到。”选票还没写完,郭炜靖又给记者布置了一项任务。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此时已是9时20分。不过,整个会场很热闹,妇女们正交头接耳地聊家常。郭炜靖解释说:“人还没到齐呢,农村开会,说是9时,但能在9时30分开始就很不错了。”记者留意了一下,果然,过了5分钟,又来了两名妇女,其中一个还抱着孙子。

  上午10时,妇代会开始了。在会务组的安排下,记者有幸担任了计票人,与两名监票人一起进行选票清点、发放以及唱票等工作。一个半小时之后,选举完毕,会议结束。不过,大学生村官还要继续填写选举结果报告等资料。记者数了一下,共有19份材料要填写,且要求一式两份。

  中午12时25分,记者在郭炜靖的“监督”下,终于完成了38份材料的填写。“基层工作就是这么琐碎。”郭炜靖表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工作,自己早已习惯。

  创新工作 忙于建网站搞宣传

  “小郭,拍几张克安村委小学榃镇教学点的相片,放到网站上做个招租的宣传吧。”吃午饭时,榃镇屯经联社主任韦照苏跟郭炜靖说起了“正事”。原来,因农村小学撤并,榃镇屯教学点的楼舍已闲置3年。如今,村民们正琢磨着将这个场所出租,以免浪费资源。

  “好呀,下午就去看看,然后拍照尽快放到网站上。”郭炜靖爽快地答应道。

  “什么网站?”记者问。

  “克安村网呀。”村民们乐呵呵地说,并告诉记者,“这是村里的骄傲。”

  克安村是一个有着5800多人的大村,下面有9个自然村和一个乡镇级开发区,常年有近2000名村民外出务工。2008年9月,大学刚毕业的郭炜靖,作为广西当年459名大学生村官之一,被选派到这里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然而,初来乍到,迎接他的不是欢呼声和掌声,更多的是村民怀疑的眼光。“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他能干得下去吗?”

  对此,郭炜靖没有退缩,而是用行动开始了“证明之旅”。

  为克服沟通障碍,郭炜靖决定先从学方言开始。他拿出大学里学习专业课程日语的劲头,一有空就练习。“不到三个月,基本能和村民进行简单的对话了。”郭炜靖说,突破了语言关,自己与村民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之后,郭炜靖利用闲暇时间,为村里创建了克安村网,帮村民将一些信息及时发布在村里的网站上,给村民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更让村民们觉得惊喜的是,今年“七夕”前夕,村级公益婚恋网站“克安村相亲网”也正式开通了,为村里的大龄青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大学生就是不一样。”这时,村民对他的看法由怀疑转为赞赏了。有村民悄悄告诉记者,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已经有一对青年确立了恋爱关系。

  时常下村 以便了解民情

  午饭过后,记者与郭炜靖来到韦照苏所说的榃镇屯教学点拍摄照片。之后,正欲打道回府,村民李先生过来热情地打招呼。

  据李先生介绍,村民正在附近修路,大伙干得很是起劲。于是,记者与郭炜靖来到修路处,一看,修路的队伍还真是庞大。除了青壮年,村里的妇女也参与了,年纪最大的是一位85岁的老太太。记者注意到,当中还有一名独臂男子。

  被大伙的热情感染,记者也想为修路出点力。无奈自己既不会砌砖,也不会拌沙浆,于是分到一项“体力活”用小斗车拉石头。由于从石头堆放处到工地是上坡路,拉了几趟后,记者已气喘吁吁,浑身是汗,感觉手臂越来越使不上劲,每迈一步都很费力。

  “因为这是村里最后一条还未硬化的道路,所以,大家都想快点把它修好。”在记者休息时,郭炜靖介绍,为筹集硬化道路的资金,村民每人凑了400元。

  记者惊讶于眼前这位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了如指掌时,郭炜靖笑了笑说:“这没什么呀,多下村走走,就知道民情了。”说着,他又加入到修路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