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村官蒲召月 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来源: 作者:

    蒲召月,万山特区黄道乡长兴村人,1949年7月生,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来,他在村“两委”主要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他满怀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一腔热情,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硬是让昔日闭塞、贫穷落后的长兴村旧貌换新颜。  

  “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把公路修通!”  

  长兴村位于黄道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 7公里 ,辖33个村民组、946户、3686人,有党员80名。境内峰峦叠幛,沟壑纵横,是典型的贫困山区。  

  由于地处偏远,不通公路,村里丰富的农畜产品、经济林木得不到外运销售,铅锌矿、锰矿等矿产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只能眼睁睁地守着“金山”受穷,全村3600多名群众长期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蒲召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修通通村公路。1996年8月,蒲召月开始筹划修建通村公路,在积极动员群众集资3万元余元后,他组织村里的劳动力,开始修建全长 7.6公里 的猴栏至黄茶通村公路。由于工程难度大、开挖土石方多,公路仅修了 2.6公里 ,群众集资的3万余元就用完了,而剩下的 5公里 全是难啃的“硬骨头”—石方和悬崖峭壁,经公路部门测算,修通公路最低也还需要40多万元,面对这一天文数字,村民们修路的决心开始动摇了,有的消极对待,有的称病,有的借家里有事而不去修公路,昔日上百人热火朝天修建公路的劳动场面不复存在了,工程陷入停工。  

  看到眼前的“半拉子”工程,蒲召月紧锁眉头,思绪万千,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面对群众一双双信任的目光,自己当选为村支书时一定要让群众富起来的诤诤誓言不断在耳边回荡。蒲召月的心像拨浪鼓似的,有两种声音在激烈斗争。一个声音在说:“自己是共产党员,做事不能因为遇到了困难和阻力,就半途而废,一定要想方设法修通公路”;另一个声音却说:“修路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群众都没有信心了,就不修了吧”。“不行,我决不能放弃,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把公路修通”。蒲召月挨家挨户地走访群众,耐心细致的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动员群众再次集资1万余元。他带领党员、群众克服没有炸药、雷管、铲车,推土机的重重困难,硬是用钢钎凿、大锤砸,把公路推进了 2公里 。然而,巨大的困难在后面,剩下的 3公里 全部是悬崖峭壁,非常险要,而群众再次集资的1万余元也已用完,再也拿不出钱来修建公路。面对此情此景,蒲召月来回奔走于特区各部门之间,积极争取他们支持,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争取到特区交通局支持,现场办公解决工程材料经费5万余元,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指导施工。  

  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增强了蒲召月带领群众修通公路的信心和决心。他对群众说:“哪怕是用手一块块地扒,也要把路扒通”。为了节省时间,蒲召月率领群众自带被褥、米菜,搭起帐蓬,砌起锅灶,吃住在工地上,率村班子成员、党员和年轻小伙,腰间系着绳索,在悬崖上打炮眼,装炮,放炮,彻路基,经过半年的奋战,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崇山峻岭间拉通了一条长7.6公里的通村公路。  

  1998年5月1日 清晨,长兴村通村公路上锣鼓轰鸣,礼炮阵阵,欢呼之声不绝于耳,全村3600余名群众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通村公路建成通车。这一天,长兴村的历史终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彻底结束了没有通村公路的历史。看着全村群众用汗水换来的通村公路,看着全村群众含着泪水欢呼雀跃的情景,修路过程中的处处艰辛,历历在目,所有辛酸一起涌上心头,蒲召月激动得蹲在路边哭了起来……  

  “不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我就不当这个村支书!”  

  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那天,蒲召月作出了“不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我就不当这个村干部”的承诺。通村公路的修通,为群众致富提供了基础。但如何依托通村公路把村里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了蒲召月必须攻克的又一道难题。经过深入调研,蒲召月制定了“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为使村里的铅锌矿、锰矿等矿产资源得到有效开发,蒲召月带领村两委班子拿着矿石自费到地区、省里化验,确定矿石的品位,并多方寻求开发商,当听说铜仁重山公司是搞矿产开发的时,蒲召月喜出望外,迅速与村班子成员一起来到铜仁重山矿业公司洽谈矿产开发事宜。重山公司老总一听说他们村在大山深处,就连连摆头说:“不行,不行,你们那里开矿成本太高,不划算。”说完就作出送客的架式。一想到希望将破灭,蒲召月也不管老板听不听,硬是一口气介绍了村里基本情况,并向老总承诺:“如果你到长兴村搞开发,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老百姓,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说了一上午,重山公司老总终于被蒲召月的诚心打动了,同意随他一起到村里看看。考察过程中,长兴村丰富的资源、淳朴的民风给重山公司老总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即表示愿来办厂开矿。目前,重山公司正投资300万元修建铅锌矿选矿厂,预计年底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解决该村近百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长兴村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条件得天独厚,蒲召月瞅准了养牛、养羊、养猪投资少、时间短、风险小、见效快、价格好的市场行情,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养殖业。为了使群众掌握养殖技术,他多次到特区畜牧局等相关部门邀请技术人员到村对群众进行培训和用村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村民学习养殖技术。在他的组织、倡导下,养殖大户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发展起来,改变了农户以前“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鸭为了零花钱”的传统养殖模式。目前,该村已建立了养殖小区2个、养牛基地1个,培养养猪大户35户、养牛大户5户。牛大户肖维德逢人就夸:“多亏了蒲召月支书,没有他我脱不了贫,致不了富,更别想做‘养牛大王’的美梦”。如今肖维德的养牛场养殖肉牛20余头,年收入达5万多元。蒲召月根据长兴村的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积极实施特区委、政府“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动群众种植经果林,建立了50亩高山葡萄基地1个,种植了板粟、枇杷、柑桔、桃树、李子树等经济林木500余亩,实现了户户都有经果林,人人都有“摇钱树”的目标。  

  “不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体现不出党员的先进性!”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群众享受更多实惠,人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是蒲召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  

  村民富起来后,蒲召月首先想到的是教育。他看着村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冬天透风,夏天漏雨,辛酸地说:“看到孩子们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这个村支书心中有愧”。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蒲召月积极争取特区政府支持,投资30万元实施义务教育项目工程学校,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为解决村民喝水难问题,他积极组织村民自筹资金安装自来水,现在全村 80%以上的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同时,通过他的努力,村里安上了有线电视,群众看上了清晰的电视节目,装上了程控电话,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为倡导文明乡风,蒲召月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入手,利用村级活动室对群众进行农业适用技术、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群众的精神世界。根据本村傩戏艺术氛围浓厚的实际情况,组织村里的傩戏艺术人才成立了傩戏艺术团,傩戏艺术团多次赴湖南芷江、新晃等地演出,创收2万余元。今年3月,又以原生态形式相继登上了特区和地区的演出舞台,既传承了侗家文化,又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蒲召月还组织村里群众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村里群众打架斗殴、打牌赌博的现象减少了,矛盾纠纷减少了,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一个和谐、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我不求做什么大事,只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看到大家一天天富起来、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作为农村的一名产党员,我觉得就体现先进性啦!”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蒲召月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