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生村官:青春在基层闪光

来源: 作者:
新华网贵阳12月31日电 题:青春在基层闪光--贵州“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王橙澄 
    2008年岁末的一天,气温骤降,冻雨浸骨,刚到任一个月的“大学生村官”李克丽,行走在贵州省遵义市忠庄村前往镇政府的小路上,“我必须尽快熟悉村里的工作。”李克丽想。 
    李克丽是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研究生,曾在埃及开罗大学留学,在当村支书的爸爸支持下,她辞掉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支援农村建设。在2008年贵州省选聘的639名“大学生村官”中,她是唯一的一名研究生。 
    此前,贵州已有一批高校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投身基层建设。其中包括7692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1000名“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和6000名“大学生村官”。 
    “基层大有可为,基层渴求大学生” 
    2003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的唐开文,如今已是贵州省修文县六屯乡党委委员、卫生院院长。在他带领下,六屯乡卫生院从濒临倒闭发展为新型综合性乡镇卫生院,成为一家“老百姓放心医院”。 
    毕业时,唐开文被南方一家制药公司选中,正准备签合同时,得知贵州在招募基层支医志愿者。 
    “征求父母意见,妈妈说,贫困地区看病不容易,去吧。”唐开文说,“我家世代行医,我是第十三代。” 
    大石布依族乡是修文县最贫困的一个乡,卫生院最好的药品是青霉素,最好的设备是一台X光机,但无人会用,仅有的几味中药是20多年前产的。 
    在这里,唐开文开始自己的“乡村大夫”生涯。 
    不管多远多累,只要有病人需要出诊,唐开文随叫随到。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夜里摸黑外出,只记得被狗咬了裤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摔坏了手电筒,“最难忘的还是淳朴的乡亲拉着我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唐开文说。 
    为了改善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唐开文多方奔走,为卫生院添置新设备,协助院长制定新制度。在他的努力下,大石乡卫生院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补足了职工的差额工资和福利待遇。 
    调任修文县六屯乡卫生院时,院子里站满了送行的老乡。一个中年男子拽着十来岁的儿子说:“跪下,你的命是唐医师救回来的,他是你的再生父母,你就叫他一声爹吧。” 
    这一幕,唐开文至今记忆犹新,“老百姓的呼唤,就是对我这个大学毕业生最高的肯定!基层大有可为,基层渴求大学生,我坚定了扎根基层的决心。” 
    “人生没有草稿,篇篇都是正文” 
    “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不屑于我的选择,但我无怨无悔,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农民的血。”芦国清说。 
    出生在贵阳的芦国清,2006年从国家检察官学院毕业,起初打算在大城市找个好工作,看到贵州省“三支一扶”计划后,她毫不犹豫报名,并很快被安排在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乡服务。 
    刚上任,她便利用空余时间走村串寨,了解民情。得知板干村的黄流杏和妹妹因家庭贫困辍学后,芦国清走了三个半小时山路,用自己的160元钱帮助姐妹俩交了学费。 
    “这是我四分之一的月生活补助,光靠我自己,帮不了那么多农村孩子。”芦国清说。 
    如何让更多贫困孩子入学,如何让村里的群众脱贫致富。芦国清写了一篇稿子投给《贵州商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些孩子,来为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稿子刊登后,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在有关方面的工作方案已着手制定并落实。 
    “人生没有草稿,篇篇都是正文。我不想成就个人的丰功伟绩,而是想用自己的青春去回报生我、养我的故土。”芦国清真诚地说。 
    “你把老百姓装在心中,他们就把你当成亲人” 
    “景支书不仅是咱们的带头人,也是咱们的贴心人啊!”江古村的村民们这样评价“大学生村官”景俊章。 
    2006年,从贵州民族学院毕业之后,景俊章加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被选聘为贵州省镇远县江古乡江古村党支部书记。 
    一到任就下乡调研,新买的皮鞋,三个星期就开了口;饿了,啃一口自带的干粮;因为缺水,一周洗一次衣服……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景俊章,逐渐了解农村,“乡亲们期盼的眼神,让我感受到肩上的重任。” 
    结合当地实际,景俊章提出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把烤烟种植、种桑养蚕等作为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他自学烤烟知识,一家一户给农民讲解,并引进和推广了蚕桑种植,还组织村民硬化主便道、砌水沟、改厨改灶。 
    一年后,江古村烤烟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建成烤烟基地7个,全年全乡创造税收达29万元,“脏、乱、臭”的村容也得到全面改造。 
    有一次在田间耕作,景俊章被农机剐伤了,血流不止。村民把他背到家里,一边用碘酒帮他涂抹伤口,一边问他:“小景同志,你一个城里的娃子,跑到这大山深沟里来,受这样的苦,图的是什么?” 
    “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中,他们就把你当成亲人。”景俊章说。 
    目前,2008年中央选聘的629名“大学生村官”已逐步到岗,接过了建设西部、服务农村的接力棒。 
    “很多人不理解我,但我相信自己的选择。在基层好好干几年,多为农民做点实事,服务期满后可以留任,可以考选调生,也可以考公务员,人生同样精彩。”李克丽干劲十足,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2009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大学生们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基层需要你们,欢迎你们。”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宋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