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罗权:建华村的致富引路人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王兴亮

  大学生村官,作为走向农村去贯彻执行"国家战略",开辟"建设新农村"战场的"带头人",在中国较发达地区提起"她"不足为奇,但在贵州一块偏僻、贫穷、落后,被称为 "野马三槽"之地,见到"大学生村官"直属凤毛麟角。

  前不久,笔者回故乡--贵州省惠水县打引乡建华村探亲时,乡亲们满透着憨厚和慈爱迎接了我。火塘边,茶席间, 乡亲们讲述了家乡近年发生"新鲜"的事儿--组组通公路,户户有水用,茅草房、吊脚木楼变成了"洋房"……,听着,听着,我仿佛悟出了什么:古老的山村人,他们的脚步正逐步迎合了时代前进的节奏。提起这一切的变化,父老乡亲们便络绎不绝地称赞着"大学生村官"、现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罗权。

  让人人念致富经

  1985年8月出生的罗权,是一个热情好客、勤劳善良的布依族后生。2006年7月,从贵州民族学院毕业的罗权参加了惠水县第一批"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考试,成为一名选聘生。被选派到打引乡建华村任村主任助理。

  "野马三槽"贫穷之村来了个"大学生村官",人们寄予很多的厚望。

  然而,摆在罗权面前的是超乎想象的恶劣环境:打引乡位于惠水县城的西南部,距县城66公里,是解放前土匪颇多被称为"野马(蛮)三槽"(即王佑、长安、打引)三乡中最偏远,经济、文化最落后之乡,也是被贵州省列为25个"两山"(麻山、瑶山)贫困地区的乡镇之一。建华村地处打引乡南部,与罗甸县董王乡、长顺县敦操乡接壤,素有"三(县)不管"的边缘之地,也是1972年9月才投案的残匪陈老奤居住之地。

  该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聚居着布依族、苗族,总人口2857人15个村小组,13个自然村寨,寨与寨之间群山环抱, 大多村民还过着祖辈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部落生活。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和人文观念落后,贫穷和愚昧成为这里的代名词:男人是主,他们骨子里有条亘古不变的公式--"有钱先酒,有酒必喝,逢喝必醉";大多数村民住的是茅草房,人畜饮水全靠人用肩挑;子女入学率极低,大多小女孩未满18岁就嫁人"早当家";种植的水稻、玉米均是"长高脚"的老品种,基本不种蔬菜、小麦;每户仅靠几分田地种植产量极低的水稻、玉米来维持生活;全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

  进村伊始,罗权被看到的和听到的惊呆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和茫然。

  困难不言而喻,是进,还是退?而此时,几个在深圳、杭州等地发展的同学分别来电:"你到发达地区找工月薪3000多元,发展空间很大,而你在那穷地方有啥搞头,家里为供你读书时欠的债何时能还?"

  "人各有志,人生的选择不能随意改变。既来之,则安之。"罗权雄心壮志不减,决定在这里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宏伟的志愿--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人的行为总要受一定观念的支配,农民致富也同样如此。没有致富念头的萌发,便难以释放致富的热情。"罗权心想,唤起农民树立致富观念是当务之急。

  于是,在老党支部书记的带引下,罗权走村串寨,向村民传递致富信息,引导科学种养。村民宋小贵长年在自家承包田种植"长高脚"的老品种水稻,产量低,连年粮食不够吃,生活十分困难。于是,罗权将他作为主功对象,经多次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后,他便愿意种了杂交水稻,当年产量便提高了三分之一。宋小贵的成功,人人看得见,村民们均愿种植杂交水稻。于是,罗权便与县种子公司、畜牧局联系,争取得到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选用优良的杂交品种给村民种植,全村水稻亩产从原来的400多公斤到现在的亩产500多公斤。同时,罗权还引导村民种植一年多熟制的小麦、油菜、荞子五谷杂粮等农作物,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吃饭问题解决了,如何让村民们钱口袋慢慢鼓起来,就得在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养家禽等上下功夫。

  2008年初,罗权发现建华村周围的群山长满了一种名为"禾本科"的草,适合于养"土黑山羊。"

  "养殖土黑山羊?前无人养,能行吗?"告诫、批评、质疑接踵而至,罗权领教了村民的冷漠和观望的态度,但他没有被怀疑的目光击退:"虽前无古人,但我们可做后来者嘛"。

  在他多次耐心劝说下,破共组的梁冬芬同意试养土黑山羊,但前提必须帮解决资金问题。于是,罗权和该村民找亲戚和朋友借,并其帮忙到银行贷款,筹集了3万多元购买了50多只土黑公、母羊来饲养,进行繁殖,6个月便出栏。梁冬芬饲养的第一批土黑山羊已初显效益。(1只出栏的土黑山羊按50斤×6元×50只=15000元;还另有土黑山羊年产1.7胎剩下的幼羊……,一年就收回了成本)。

  罗权以此为例,与村民小组长一起做村民们饲养土黑山羊致富的思想工作:按每户养10只土黑山母羊(年产1.7胎)计算1.7×10×300=5100元,每户每年获利5100元,再按每户平均4.5人计算,那么5100÷4.5=1133.00元。仅养殖土黑山羊一项,就能为建华村带来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

  致富典型的榜样是无穷。村民们饲养土黑山羊的热情逐渐被调动了起来,目前养多的有250只,养少的也有10多只,全村已有存栏羊620只。如今在建华村已经形成村"党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

  但刚开始饲养的土黑山羊销售渠道不畅,基本是本乡人过节庆和办喜事时才买。为打开销路,罗权每到县、省城出差,逢熟人必讲,逢酒店必宣传:土黑山羊"无公害",肉质鲜嫩,口感清甜,有健胃之功效。一传十、十传百,销量与日俱增,县城有10多家羊肉馆与建华村达成购羊协议,土黑山羊已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拳头产品"。

  工作出色,组织信任。罗权2009年便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10年3月升任书记。

  作为支部书记的罗权深知"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春满园"的内涵。于是,罗权扑下身子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每一点可让村民致富之源都不放过。2009年初,罗权发现位于蛮纳组的一个荒废水库适合养鱼,当他在村两委会上提出以村集体的名誉养鱼的想法时,便被老村支书否定了:小罗啊,养什么鱼啊?你如果想吃鱼,就把买鱼苗的钱存好,何时想吃就买吧,搞什么养殖啊。但罗权还是决定一试,购买了鱼苗来饲养,年底就实现收入3785.20元。这笔钱在城市人眼里虽不起眼,但在建华村其意义非同寻常。

  2009年,他又引导花泽华等4户农户饲养了价值不菲的珍珠鸡,而今珍珠鸡已经发展到1000多只,价值约5万多元。罗权引导村民饲养的珍珠鸡受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长罗永光实地察看珍珠鸡养殖情况,了解到该村地理资源适合发展养殖后,即立项报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投资,力争将珍珠鸡打造成打引乡的一个特色品牌。现今该项目已在村里实施。为了把养殖发展做大做强和解决销路问题,他大胆的设想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

  建华村人的致富观念日渐更新了,人更勤劳了。养殖从原来的极少数到现在的家禽15000只,存栏牛500头,猪600头,黑山羊600多只。

  让户户有水用

  水是生命之源。但由于建华村多数村寨居处半山腰,周围高山深谷,地表崎岖不平,其间岩峰丛石裸露,植被覆盖差,岩溶强烈发育,碳酸盐岩出露占全村面积的50%以上。因此,这里的山不存雨,地不蓄水,"十年九旱"。

  地裂、庄稼干;人中暑、牲畜渴死。2010年初,百年不遇的旱灾不期而至,更让"靠天吃饭"的建华村农民们深感"水贵如油"。

  人畜饮水不断告急,村里已有多个村寨出现严重缺水情况。特别是挖朝组有38户152人,78头大牲畜,由于水窖积水用尽,男女老少只好起早摸黑,翻过两座大山,到3公里以外去背水。相邻的播绕组、蛮纳组告急,旱情更为严重。

  灾情就是命令,群众的困难就是召唤的号角。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罗权,立即组织召开村干会议,成立抗旱工作小组,明确"两个决不让"的工作责任,即决不让无力远行取水的人家断水,决不让因无水而导致人员死亡事故发生。

  由于取水地点远,山路崎岖难行,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用水十分困难。罗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带领村党员干部和青壮年劳动力,义务为背水困难的群众送水,确保每家每户天天都有水喝。

  抗旱送水期间,罗权几乎没有节假日、上下班概念之分,群众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有时他一天送水四、五十桶,回到住地已是深更半夜。全身疲惫的他躺在床上,脑海里久久浮现老百姓渴望水的眼神,使他辗转难眠。挖朝组陈大爷已70多岁,由于儿女在外打工,且又体弱多病,取水最为困难,他自然成了罗权送水的对象。每隔两3天,罗权就会给他送去一桶120斤装的水。当罗权把水送到他家灌满水缸时,老人总是颤颤巍巍地握住罗权的手,感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给我们派来了这么好的支书。"看着老人眼里感激的泪花,听着老人动情的话语,罗权露出欣慰的微笑,但心情更加的沉重。他清醒地认识到,送水只解决一时之需,必须以多渠道、多方式解决村民人畜饮水困难,才能保生活稳定、促生产发展。

  为寻找就近水源,罗权每天奔波于各村之间,上山下山无数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罗权终于在蛮纳组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水源。找到水源后,罗权立即以村委会的名义拟建提水站的专项报告乡政府,并申请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援助。县水利局、供电局领导获悉此事后,分别免费拨给建华村10吨水泥和电杆、电线等设备,帮助修建提水站。这个提水站的建成,解决了5个组村民的饮水困难。

  在该村的东面,离乡政府最远的巴超组,这个寨子99户全住在半山腰,饮水很困难。2004年,该寨子发生一场大火灾,就因缺水无法紧急有效扑救,导致29户被烧尽,经济损失惨重。在大旱大灾的2010年,为了解决该组缺水问题,罗权与乡政府挂该村领导白子靖,再次到县水利局申请到2000米的引水管和潜水泵后,他便立即组织村民架设水管、建蓄水池等。建成了人畜饮水工程,畅流入户的清水让祖祖辈辈因缺水犯愁的436名村民喜上眉梢。

  让组组通公路

  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丰收了,养殖的家禽数量增多了,可村路不通,外运销售困难,"路"已是该村脱贫致富的"瓶颈 "。

  解决村通公路刻不容缓。于是,罗权找来有关人员勘查、测量、拟定建华村通往打引乡公路的可行性方案后,多次向乡党委书记熊文芳进行汇报。乡政府对建华村修路的报告很重视,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拨了9万元补助该村修路。

  筑路进村,消息一传,盼望已久的村民个个兴高采烈。可修路,说易做难啊!

  首先,修路要占用部分农户的田地,有的农户做一下思想工作就解决问题了,但有的让你磨破了水皮也做不通,成为"钉子户"。"修什么公路啊,你还想开飞机来建华村吗?""修路把我家的田都占了,谁不心痛哦!"因修路要用到他们一部分田地的的三户村民串通一气,干扰阻拦不同意。罗权和村干部一起上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时,其中一户见到他们的到来赶紧把门关上。吃了闭门羹的罗权并没有退缩,多次与其讲清"修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道理。在罗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动员下,陈某终于开口同意了,他们终于把自家的田地让出来修路。

  其次,修建的是盘山路,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筹集到的钱如杯水车薪,只够用来购买爆破、水泥等材料。为将少量的钱用在刀刃上,罗权组织村民每天起早摸黑挖土方、抬石头、砌路基,铺沙子等,经过全村人三个多月的努力艰苦奋战,终于建成了宽5米、长6公里通往打引乡的公路,并有中巴车开往建华村。

  随后,各村寨均以主路为中心,根据地理特点,组织修建通往本村寨的村级路。离建华村部最远的巴超组,因居住在最高的半山腰,修路要绕几座陡峭的大山,但他们全村人用一股"愚公精神",挖山不止,也修通了路。目前,农用车可直接开往全村的每一个村寨,为村民出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是一条孩子们上学的平安路。该村孩子12岁还未入学的56名儿童到村小学就读,现在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这是一条村民通往山外的致富路。罗权与县就业局联系,组织520名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输送到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务工。每人每月平均寄回500元,全村每年就可增收26万余元,真是"一人打工,脱贫一户"。

  路通信息灵,建华村逐步变了个样。土黑山羊、珍珠鸡的养殖户也不用愁销路了,别人会开车到村里来买;建新房,在也不用人到打引乡肩挑砖头、扛水泥……

  他由于工作事迹突出,2008年度被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州团委三家联合评为黔南州优秀选聘生。2008年度被县引导办评为全县优秀选聘生;2008年度被团县委评为全县青年志愿者;2009年度被县引导办评为全县优秀选聘生;2009年被评为打引乡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作为青年团干部被团县委派到贵州省团委学习;2009年8月贵州电视台到村对他进行事迹采访。2010年被县引导办评为全县优秀选聘生;2010年入选2010年度中华儿女年度人物100强;2011年作为全县唯一的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被县委、政府选派进名校-----厦门大学学习。

  穷则思变,这是人们走向致富的共识。"其实大学生村官所处的地理环境各异,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出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来。比如创业,我们村的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允许我开公司。但是我来之后,确实给村民带来一些变化,这就是我的成功。" 这是罗权2010年10月20日到北京参加"向祖国汇报,为亚运喝彩"红段子微薄大赛座谈会时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所说的话。2010年12月1日,应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扶贫》杂志社邀请,前往北京参加"中国百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他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村官们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亲切接见,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当天,还参加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换届大会,与部级老领导、知名学者、成功企业家进行交流,他介照了建华村的基本情况,并呼吁有关部门继续帮助建华村扶贫开发。他在工作之余还积极学习,并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写下来,他参加全国扶贫开发协会和中国扶贫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我和我的村子"全国大学生村官征文比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暮然回首,五载春华秋实,罗权在这边远的贫穷山村里初尝了成功的甘露。愿罗权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创造出更多的成功和辉煌,立起一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