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贷款数十万元艰难创业遇销路难题
大学生村官范军华贷款数十万元艰难创业,流转土地种植红薯、加工淀粉、生产纯红薯粉条,眼看春节销售旺季临近,却苦于没有销路,资金难以回笼不说,对合作社768户入社社员的承诺也难以兑现,这让他愁眉不展——
1月18日,带着“节前基层行”的采访任务,记者来到了尉氏县永兴镇东范庄村的新营种植专业合作社。
与以往忙碌的景象有所不同,记者这次去采访时,合作社内外显得颇为冷清。合作社副理事长、东范庄村大学生村官范军华招呼记者坐下后,便又开始不停地忙着电话联络事情。
“没办法,还有200多万元资金被产品套着。如果粉条没有销路,还真不知道这个春节该咋过呢?”打了一通电话的范军华愁眉不展。大学生村官艰辛创业,生产出来的手工纯红薯粉条却没有销路,这一情景也令原打算采访粉条火爆销售场面的记者惊诧不已。
在范军华的指引下,记者在合作社的仓库里看到,粉条整齐地堆放着,已经装箱的粉条堆积如山。“这才加工不到4万斤的淀粉,今年合作社生产了30万斤淀粉,还有20多万斤存放着没敢生产。眼下加工出来的近4万斤手工纯红薯粉条还找不到销路,资金也周转不过来,提起来就犯愁……”范军华告诉记者。
种植红薯、加工粉条是永兴镇东范庄村的一项农业产业发展传统,然而传统的手工作坊加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收益也不理想。为了改变现状、带动农户种植、促进农民致富,范军华经过3年的考察,购置了数十万元的红薯淀粉生产加工设备,并申请注册了合作社“田益兴”的商标,以期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创造更高的效益。
2012年,范军华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近700亩红薯,红薯从种植到收获,范军华和村支部书记范东营都精心管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坚持用诚信打造无公害、环保、绿色农产品。创业之初,资金有限,当该县县委组织部了解到其情况后,与县人社局、县农信社协商为范军华发放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贷款资金50万元。
各项工作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范军华创业的信心也与日倍增。范军华说,2012年种植、加工了170万斤鲜红薯,生产淀粉30万斤,从种植到产品,都全部遵循源于自然的理念。按理说,在大家日益注重养生、健康、绿色、环保的今天,纯红薯粉条应该不愁销路。然而,近4万斤的粉条还是滞销在仓库,他也曾在周边县市开辟市场,附近乡镇也有一些销售,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因为是第一次创业,加上没有经验、没有积累人脉资源,尽管有了‘田益兴’的品牌,且产品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粉条还是遭遇销售难题。”范军华说,“这些粉条销售不出去,合作社的损失不说,全村768户入社乡亲们的损失可就大了,眼看着春节一天天临近,仓库里的粉条还是堆积如山,真的是天天愁得睡不着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记者手记
范军华是尉氏县颇有名气的大学生村官,他成立合作社,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并于2012年5月份被评选为“尉氏县十大爱岗敬业感动尉氏人物”。从他创业小有成绩之初,记者便开始关注他,采访至今,记者的每一次采访都能从他身上发现闪光点,体会到他的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和创业的艰辛。在越来越多大学生村官走到基层锻炼的今天,真正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大学生村官很少,希望全社会共同携手,给这些有思想、敢作为的大学生村官创造一片干事、创业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