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鄢陵县大学生村官创业企业年创收9500万
一群走出校门才几年的大学生,在最基层的乡村,努力探索,在锤炼中实现了华丽转身。
他们成功创办了一家家年产值上百万上千万元的企业,不但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且促进了就业,带富了一方百姓。
这一群年轻人,除了有激情有知识外,还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学生村干部。
2008年以来,鄢陵县先后选派538名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目前在职的391名大学生村干部中有382名成功实现创业,创业率达97%,位居许昌市第一。他们创办的企业每年创造经济效益9500多万元。
对此,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二局局长陈向群,省委副书记邓凯,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副省长、许昌市委书记李亚等领导先后莅临该县调研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工作,对该县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群敢于创业的年轻人
鄢陵,从来都是一片充满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的土地。
今天,一群敢于创业、敢于做事、敢于成事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南宏海,柏梁镇孔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08年,他在家人的帮助下,多方筹资500万元,租用孔村和邻近村庄500亩土地,创办了林海园花木有限公司。经过在田间地头和商海中的摸爬滚打,他创办的企业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目前企业的花木基地面积达1200亩,年创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
南宏海本人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十杰”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党代表。去年5月,他作为全市唯一一名代表,参加了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祁帅磊,先后任马坊乡钦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副书记。2008年,他筹资28万元在徐坡村创办了陵北良种猪饲养场,如今企业生猪存栏达到4000头,年产值达2000万元。他还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30多户群众参与生猪饲养,直接安置30多人就业。祁帅磊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河南省“百优”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
马付强,陶城乡南大宋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助理农艺师,被县农业局聘为“农技指导员”。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马付强多次到扶沟、漯河、菏泽、寿光等地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并向当地的专家教授请教,对整个蔬菜行业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经过努力,马付强筹集资金建成了生态大棚瓜菜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140个就业岗位。在马付强的示范带动下,南大宋村成为特色蔬菜种植村,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00多亩,使农户增收100多万元。
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村干部还有肖景丽、温鹏飞、刘鹏威……
在鄢陵县,像南宏海、祁帅磊、马付强这样的创业明星还有很多。
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村干部,为何能在基层农村成功地搏击市场经济大潮?
答案是:他们背后有当地党组织强大的支持和推动!
一个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平台
“中央提出的大学生村干部五条出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通过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调查,结合鄢陵实际,我们认为,五条出路中的最佳出路是自主创业。”鄢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晓东说。
范晓东认为,推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鄢陵有优势,对鄢陵有裨益。一是鄢陵花木生产、畜牧饲养等民营经济较为活跃,创业基础较好;二是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成功后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添砖加瓦;三是依靠农业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村干部能扎根农村,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为此,该县高度重视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制定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各乡镇党委也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创业。
分管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鄢陵县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员刘会峰告诉记者:“我们首先帮扶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并通过‘三个到位’强化创业保障、‘三项支持’优化创业环境。”
重视到位。鄢陵县始终把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放在重要位置,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具体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帮带到位。该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工作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分别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指导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此外,该县还建立了县直单位、知名企业帮扶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标兵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项目做大做强、提档升级。
宣传到位。该县先后组织开展了三届“十佳”大学生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标兵评选活动,对30名创业成效明显、76名工作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干部,分别授予“十佳”大学生村干部和创业标兵荣誉称号。该县还通过印制《群星璀璨耀花乡——鄢陵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风采》画册,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激发了全县大学生村干部的创业热情。(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资金支持。鄢陵县多次组织金融部门召开协调会,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目前,全县金融部门已向创业大学生村干部提供创业资金3000余万元,协调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申请项目资金1500万元。
政策支持。鄢陵县协调工商、税务、土地、电力等部门,在企业注册登记、税费减免、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等环节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帮助,开辟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绿色通道”。
技术支持。鄢陵县抽调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40名,组成“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专家咨询服务团”,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基层,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解疑答惑1200多人次,举办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班6期,创业理念研讨会20期,培训人数1300多人次。
一个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平台迅速在鄢陵县搭起,一个个创业主体如雨后春笋迅速涌现。
独具特色的 “六大创业模式”
“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技制宜,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整合创业服务资源等一系列举措,我们形成了独具鄢陵特色的大学生村干部‘六大创业模式’。”范晓东说。
自主创业模式。对于所学专业与创业项目对口,个人有一定创业经验和资金积累的,该县鼓励其自主创业。南宏海上大学期间就在同学和家人帮助下承揽绿化工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此基础上,他创办了鄢陵县林海园花木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及销售并承接各种绿化工程,带动周边90多户群众发展花卉种植,为群众增收285万元,安排就业人数500多人。
“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干部+贫困农户”创业模式。对于创业项目风险小,资金需求较大的,该县引导大学生村干部整合各方资源,降低创业风险,探索实践了以大户投资为主,大学生村干部适当筹措资金入股,优先安排贫困农户务工的创业模式。金汇区大学生村干部赵国敏牵头创办了龙程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辣椒、大蒜种植、加工,吸纳240余名劳动力,带动186户贫困户脱贫,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龙程食品有限公司已被评为许昌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抱团创业模式。该县鼓励任职村相临、产业优势相近的大学生村干部组成团,打包捆绑,抱团创业。马栏镇大学生村干部温鹏飞、丁辛阳、马永涛等共同出资2000多万元成立神农达农牧专业合作社,向成员推广农资,收购成员种植的小辣椒。目前,合作社共吸纳成员180名,涉及周边8个乡镇。
“大学生村干部+基地+专业合作社”创业模式。对于成功实施创业的大学生村干部,该县引导其利用自己的创业项目发展专业合作社。马坊乡大学生村干部祁帅磊成功创办鄢陵县陵北良种猪养殖场,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周边养殖户30余户,直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30多人。
“高校专家+大学生村干部+专业合作社”创业模式。该县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快的优势,与省内外高校的农业科技专家学者的交流沟通,加快与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对接,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中的含量,鼓励形成“高校专家+大学生村干部+专业合作社”的技能提升模式。安陵镇大学生村干部张策、周伟聪创办的三文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依托北京林业大学发展花卉种植,并成立了花木专业合作社,吸纳60余户花农加入,直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268人就业,公司自主研发的“薇扦插组培技术”是全市首家。
大学生村干部+“双强”村党支部书记。该县利用村组干部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村干部与村组干部牵手结对共谋发展,从而为群众探索出致富的新路子。张桥乡大学生村干部韩仁峰到村任职后,通过调研提出了开发建材市场的方案,并积极动员村党支部书记共同投资创办卫江建材市场。目前,企业运营良好,向周边10多个村庄销售各种建筑材料,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余人,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对于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工作,鄢陵县委书记袁宝根自豪地说:“经过全力的引导支持,大学生村干部已成为当前我县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为鄢陵的发展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蝴蝶的美丽,需要经过一场蜕变,一场需要用耐心和努力去经历的蜕变。鄢陵县大学生村干部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天之后,一个个破茧而出,化蛹成蝶,在广阔蔚蓝的天空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 河南省鄢陵县大学生村官创大业带富一方百姓 (2011-06-22)
- 大学生村官常建操发展养殖业带领村民齐致富 (2011-08-10)
- 河南省禹州市女大学生村官韩小雅艰辛创业路 (2011-08-30)
- 河南鲁山女大学生村官董晓艳创办养鸡场致富 (2011-09-21)
- 河南省鄢陵县大学生村官南宏海的"花样"人生 (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