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聂程伟:带头开办家庭农场种红薯

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王广厚 吴战通 左朝君

    霜降后,正值收获红薯的时节,聂程伟很早便开始通知工人们准备做好收红薯的准备。大学毕业后他放弃老师在郑州给他寻觅的好工作,到回到穷山沟当农民,从大学生村官做起到如今的村主任,从村主任到自己开办家庭农场,当起了种植红薯的农户,他这一路走来,让村里人百思不得其解。

  放弃省城好工作 他回家种地

  聂程伟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考上郑州一所大学,大学期间更是努力学习,深受老师喜爱,2001年大学毕业时,老师帮他找到了一份在省城的工作,眼看就要成为城里人了,可是固执的聂程伟却选择回家发展,一下子让老师和村里人百思不得其解,村民纷纷议论:“这孩儿放着省城的好工作不干,回家修地球,挺聪明的一个人,是哪根筋搭错了呢?”

  聂程伟明明知道自己所在的济源市承留镇南沟村,是一个自然条件很不占优势的村庄,村民们常说:南沟南沟,名不虚传,沟沟岔岔,地处丘陵,耕不成块,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土地全是“望天收”,但凡遇到旱年,收成寥寥无几,甚至颗粒无收。

  这么恶劣的自然条件,聂程伟为何会主动返乡呢?

  “我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大学生,一步步成长,都离不开父老乡亲们的帮助啊!树高千丈也忘不了根!”在学校的时候,聂程伟就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忙里偷闲学习带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刘庄的史来贺、西辛庄的李连成的先进事迹一次次感动着他,给了他回乡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从大学生村官到村干部

  他用行动说话

  返乡后的聂程伟很彻底,直接把党组织关系转进了村里,参加村里的党员会,甘当小学生,详细学习三农工作。随后又很快进了村支两委会,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村官”,他从小事做起,靠点点滴滴的积累,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厚爱。

  “这孩子办事热情,踏实,我们有啥问题都喜欢找他解决。”村民们都这样说,2011年底,31岁的他凭实力被父老乡亲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承留镇最年轻的村主任。

  上任后,他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先后带领村干部们一起盖起了南沟村文化活动中心,结束了群众文化活动没场地、只好逛街轧马路的历史,如今农家书屋、远程教育教室、党员活动室、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一应俱全,群众首次有了娱乐、活动、健身的好去处。

  “聂主任每做的一件事都是为我们村民考虑。”据村里的王大娘介绍,村里大事小事都让聂程伟牵挂,困难户申请低保他负责跑手续,对于一些困难户、困难党员、军烈属,村里每年都要拿出5000余元,逢年过节给他们送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同时村里还实行了垃圾不落地制度,垃圾得到及时清理,群众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流转土地办家庭农场

  他敢为人先

  聂程伟深知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平时他就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每天坚持阅览党报党刊,获取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平时经常也上网浏览关于农业、农机、国家和地方土地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知识,精通农村业务。

  南沟村地处丘陵地带,条件不是很好,为了提高土地价值,聂程伟和村民商讨后,对所有土地进行流转,使土地成片集中,因地制宜发展一些比较好的经济作物。他遵从自然规律,村里土地干旱缺水,他就发展旱作农业,种植耐旱、高产的红薯。

  村里人听说不种粮食种红薯,心里有了疑虑,为了让村民们放心,聂程伟敢为人先,自己先承办起家庭农场,亲自承包了村里的300多亩旱地,种起了红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我一直在研究这个文件,现在要自己先尝试做起来,成功了就带领村民一起做。”不怕吃苦的聂程伟冬冒严寒、夏顶酷暑,每天在地里摸爬滚打,从春播、夏管到秋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如今他的300亩红薯丰收在望。

  带领大伙致富

  他让很多村民成为“双薪族”

  聂程伟不仅自己走上了富裕之路,还带富了父老乡亲。

  对于南沟村的王宣英奶奶来说,今年她可是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夏天。“老婆子我今年已经68岁了,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在家门口就能当工人,在家庭农场打工一个月能挣一千六七百元。”

  老人还指着自家的耕地告诉东方今报记者:“这是我家这块地,这一年前我还种哩,现在我不种了,每年收租金就有500多元。”

  由于土地流转,很多村民都拿到了租金,如今聂程伟种红薯需要工人,很多村民再次被返聘回来帮助种地,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还能拿到工资,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双薪族”

  像王奶奶这样的“双薪族”,承留镇南沟村就多达50多户。而这一切离不开聂程伟。

  据了解,聂程伟租用村里300多亩地,好的地一亩付500多元租金,最差的也要付30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光租金就需要付给群众十五六万元。再把村民返聘当工人。每人每月工资最少一千多元。每人每年最少进账两万多元。比在家里闲着以及种其他经济效益不好的农作物强很多。

  未来的希望在田野上

  他充满信心

  谈起南沟村的未来,聂程伟充满信心,他将对村里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蓄水池进行加固、改扩容,年蓄水量将达到30万立方米,把全村500亩的“望天收”基本农田全部变成高产稳产的水浇地。

  对于下一步家庭农场的发展,他计划把全村的土地都流转过来,达到500亩以上,进一步扩大家庭农场规模。然后在周边村再流转一部分土地。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要把家庭农场分为日光温室区、拱棚蔬菜区、玉米制种种植区、畜禽养殖区,再上一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农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的收入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