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学生村官魏华伟亮出最有价值的青春
他是高考状元,他是天之骄子,他有勾画自己青春的无数种可能。可他偏偏选择了农村,如今他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岗街道办事处文楼村党支部书记。他叫魏华伟,2008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一头扎进了河南的文楼村一个他眼中“青春用的最有价值的地方”。
为“一双公筷”,也不能丢下大家
一张被日头晒黑的脸,一个高八度的大嗓门,谁也想不到魏华伟曾是文质彬彬的高考文科状元。这天是周末,他骑着辆破电动车,照例走村串户。
华伟来自农村,第一次人生选择时,想都不用想,考出去,走出农村。第二次人生选择时,面对报名当大学生村官,他为之心动。
“去就去一般人不去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最需要人。”下了决心,他一头扎进农村,更主动要求来到了全国重点帮扶的文楼村。文楼村辖6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3693人里面,艾滋病毒携带者占1/10。一般人看到文楼的人都躲着走,外村的亲戚和他们断了来往。
去这样的村子当村官,你不怕?无数人问过魏华伟。300多名艾滋病患者散落全村,刚来时不是没有担心。有天从别人口中知道,一个患病村民想请他吃饭,却始终张不开口。魏华伟考虑再考虑,咬咬牙,走进了这个家庭。在饭桌上,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次性餐具,每一个菜,旁边都摆放一双“公筷”。魏华伟扭过脸就哭了。“一旦在朴朴实实的村民中间,你就没有了怕。”他说。
让时间证明自己扎根的决心
在其他乡村,干部不吃群众的饭是廉洁自律。但在文楼,不吃乡亲们的饭就会让大家心里有“疙瘩”。魏华伟没想到,工作竟然是从尽量满足村民的“吃请”开始。
刚调解一起邻里纠纷,魏华伟被一个村民拦腰抱住。“魏书记,这一次,你可得给我个机会了!”定睛一看,说话的是一个患病村民。去年9月,他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但学费让全家犯难。魏华伟几经周折,联系到了救助项目。9月,孩子上学报到那天,夜里两点,这个村民含泪打来电话,“魏书记,没别的事,我就想请您喝个酒。”这样的吃请,魏华伟不能拒绝。魏华伟知道,敢吃他家的饭,才说明你不躲他,不嫌他,工作才推得下去。
现在村民把魏华伟当成主心骨,大事小事愿意找他说。因为他懂法,他见过世面,他热心,他是“自己人”。刚来村里时,魏华伟却听到了很多质疑。不少人问,你是来镀金的吧?话语中充满了不信任。一个村民更是直截了当:“小魏,干好了,你走时我们敲锣打鼓送;干不好,你不走,我用砖头砸你走。”
信任靠的是点滴积累。一次,村民正在聊天,魏华伟走过去。一个老人起身要给他搬凳子,魏华伟却一屁股坐到了砖头上。就这样,魏华伟和大家越来越“对味儿”。入村2个月时,他已走遍了17个村民组。
病魔下的文楼村也要发展
穷是根子。因为穷,文楼卖血,因为卖血,村民染病,因为染病,文楼更穷。
到文楼村不久,村里几个年轻人敲魏华伟的门:“魏书记,我们病号,出去打工受歧视,重活又干不了,你能不能给俺弄个营生?”
一次次要甩开膀子干,魏华伟都一次次被泼了冷水。2010年,魏华伟通过校友联系了一家节能灯企业。企业最后关头还是退回去了。“外人为啥就不能改变对文楼固有的态度?”挫折更坚定魏华伟为村里致富的决心。
“外面的企业不愿来,只有自己闯条路出去。”魏华伟和村“两委”班子合计,文楼多年种菜,又靠近县城,可以搞大棚种菜。但是多数村民穷怕了,怕亏本,都不敢试。
魏华伟不急不躁,带村民出去学习,又组织种植户考察外地蔬菜产业,还请来专家现场讲解。半年里,魏华伟开了29次村民会。有村民迈出了第一步,文楼村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蔬菜种植合作社。18户村民中,7户建起了温棚,每个温棚经济效益5万多元。就这样,全村蔬菜种植发展到500多亩。
魏华伟说,只要动起来,走得就快了。现在,文楼年年有新的致富项目落地,村民观念也在悄然转变。2010年,魏华伟在外学习时,发现种白金瓜周期短、见效快,就与武汉一家公司合作,签订了一个最低保护价,鼓励村民试种30余亩,实现每亩增收1500元。接下来,建菌种厂,解决了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引进饲料厂,30多名群众就近打工。希望,让一个被病魔折磨了20多年的村子泛起了生机。
- 大学生村官韩海伟: 建“农家书屋”PK“麻将桌” (2009-11-18)
- 河南省内黄县大学生村官:关心慰问留守儿童 (2011-09-29)
- 河南内黄县女大学生村官十一期间兼职当老师 (2011-10-08)
- 河南省邓州市大学生村官服务队忙“三秋” (2011-10-09)
- 移民村大学生村官朱前鹏:助村民适应新环境 (20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