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市大学生村官率先创业富民纪事

来源:襄樊日报 作者:姚家才 洪莉莉 李晓军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行不行,要看带头人。”2007年初,枣阳市把“大学生村官”培养工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经过筛选,13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科技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回乡高中毕业生等被录取,成为枣阳市首批“大学生村官”。

  4年间,“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创业,成为带领当地群众致富的生力军,这一现象在枣阳上下引起极大关注。

  赵德凤:历经磨难勇创业

  为让“大学生村官”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枣阳市委多次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请来专家授课。

  王城镇“大学生村官”赵德凤经过学习、思考,决定依托本地优势,创办棉花加工厂,她用房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30万元,又劝说哥嫂与自己合伙投资50万元,创办杜湾村双轮棉业公司。由于技术不成熟、经验不足等原因,当年亏损10多万元,哥嫂撤走了投资。

  赵德凤冷静分析失利原因,暂停了工厂业务,到其他优秀棉花加工企业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学习加工技术和管理方法,又请能人到厂里现场传授技术。在收购大忙季节,她从产品的收购、加工、包装到销售等每个环节亲自把关。

  凭着吃苦耐劳精神,短短两年时间,赵德凤不但收回投资成本,还盈利30万元。

  像赵德凤一样,枣阳市13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近80人选择创业,其中47人创业成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褚学喜:带领群众奔富路

  11月12日一大早,刘升镇赵老湾村“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书记褚学喜请来技术员,为养猪技术培训班讲解生猪防疫知识。

  “今年已举办11期,培训500多人,附近的养猪大户全来了。”褚学喜高兴地说。

  褚学喜三年前选择养猪。外出学艺,每到一处,都要到猪肉市场和肉食品加工企业调研考察,光笔记就记了3本。学成归来后,他买回100头本地品种仔猪饲养,花了近5个月时间,终于全部出栏,虽然成活率达到100%,但除去成本,基本没什么利润。

  2008年,褚学喜怀揣2万元钱到河南省农科院学习饲养技术,并买回6头新三元杂交瘦肉型公种猪、50头仔猪和一大本资料,学习种猪交配技术和各种疾病防疫技术。到2008年底,他的养猪场所需仔猪全部实现自繁自养,并自己配制、加工混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当年出栏商品猪521头,创产值40多万元,获纯利近10万元。

  2009年起,褚学喜为乡亲们举办养猪技术培训班,系统传授专业知识。他与村“两委”干部商议,由村里负责组织农户参加学习,自己去请镇兽医站技术员前来讲课,并亲自担任实习指导。就这样,养猪技术培训班已培训农户1500多人(次)。在他的带动下,赵老湾村家家养猪,20多户年收入超过5万元。

  据统计,枣阳市133名“大学生村官”中,仅有10人外出打工,其他人都选择了留在家乡。目前,已带动6300多户农民通过种植、养殖、加工走上了致富路。

  邱晓发:“抱团”经营闯市场

  鹿头镇松扒村“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书记邱晓发种植优质高产“一边倒”桃树,可谓一波三折。

  他从网上了解到适宜本地种植的“一边倒”桃树第二年即可挂果,产量高,果实大,技术管理相对简单。邱晓发在自家地里种植10亩示范桃园,2008年春,眼见到了挂果季节,一场意外的冰雹,把桃树的幼果打得七零八落。

  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来。邱晓发重新选了10亩背风向阳的山坡地种植,如饥似渴地学习种植技术,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请技术员到地头现场指导。2009年,桃园每亩收7000元。

  邱晓发牵头成立了“松扒村一边倒桃树种植合作社”,吸纳全村桃农为社员,免费培训社员种植技术,并采用“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保护性地进行商品桃收购。全村的桃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由合作社统一对外销售。合作社先后与广东、武汉、郑州等地客商签订收购协议,每年桃子还没成熟,就已经“名花有主”,且价格每斤高于本地市场一角钱左右,农户每亩可增收600元—800元。目前已带动全村200多户农民发展桃树种植面积2000亩。

  目前,枣阳已有27名“大学生村官”带头创办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带领乡亲们一起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