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城黎锦林:从身家千万白领到成功村官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熊家余 谢…

  是在繁华都市驰骋商场,还是回到贫困山区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村官?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在鄂南的通城县,身家千万白领黎锦林完成了人生蝶变。
  告别亿万产业回到家乡当村官
  2006年开春,黎锦林平静而多彩的都市生活被打破了。
  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让他猝不及防。
  时任通城县委书记陈树林来到上海,黎锦林和在沪通城老乡聚集一堂,为县委书记接风。不想,举杯之前,陈树林掏出一个红本本,当众宣布,聘任黎锦林为宝塔村村委会主任、宝塔砂布厂厂长。
  他记得,这是县委书记第三次出面请他回乡。
  他还记得,不久前,老父亲带着村委会一班人赶到上海,说是专程请他吃饭,席间,也给了他同样的一纸聘书。
  老父亲摆的“鸿门宴”,县委书记“三顾茅庐”,让他心潮难平。
  198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武汉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后辗转来到上海创业,目前其创办的公司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
  回乡,意味着告别如鱼得水的生意场。看着大上海满街的灯火,他心有不舍。
  然而,总有一种情愫牵引着他。
  他忘不了家乡的父老。年幼体弱的黎锦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这些年,他几乎走遍世界。看到欧洲的牧场,看到美国的农场,他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的那一片山水,会在心里一遍一遍地为它勾画蓝图。
  以百万年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帮助打理上海的公司。2009年5月11日,黎锦林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现代管理方式让村庄脱胎换骨
  治厂,以刚克柔,雷厉风行。实行“指纹打卡”考勤制,推行ERP管理,实施生产任务量化核算制。
  治村,以柔克刚,春风化雨。推行村干部“首问负责制”,着力打造服务型村级管理。
  数据为管理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佐证。2006年,砂布厂销售收入打破长期徘徊在7000万元左右的局面,一举突破亿元大关。2008年,该厂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5亿元提高到3亿元,人均收入由5000元提高到1万元。
  2007年10月,黎锦林当选村党总支书记。
  不久,村委会议室里,挂上了一件新玩艺:宝塔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图。图上主要包括一条大道,一座农民花园,一座生态公园和一座农民科技园,简称“一路三园”。
  得花多少钱呢?黎锦林概算,大约要5个亿左右。
  一听这个数,不少人眼睛直了,多数村干部心里也在打鼓: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不是“天方夜谭”!黎锦林认为,不超前谋划,怎能迎头赶上。
  当年,在县政府支持下,投资2000万元的宝塔大道工程启动。投资5000万元的农民花园随之开工。村里先后投入1500万元,建设休闲园区。最近,宝塔村通过了湖北旅游名村的初选。
  黎锦林深知,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是发展生产。
  作为田地无几的城中村,发展生产主要靠工业项目。砂布厂通过管理革命,生产能力大增,但毕竟设备老化,产品低端,而且没有发展空间。思前想后,他决定另起炉灶,引进德国高档涂附磨具生产线。
  他的想法得到省、市、县三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去年8月,项目引资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省长李鸿忠亲临会场,鼓励各方精诚合作,早日实现规划蓝图。
  目前,项目可行性报告已经省发改委批准,前期投资1亿元已经到账,省政府特批300亩项目用地进入“三通一平”阶段。一座新型的农民科技园呼之欲出。(记者熊家余 谢慧敏 通讯员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