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高金磊:回到大山把更多人带出去
在百丈河村任职时,高金磊在万头猪场检查自繁小猪的生长情况。 湖北省委组织部供图
重回百丈河,路遇的查方明老人无视记者的存在,拉住高金磊的手叙家常久久不放。 汪 滢摄
生长在平原的人,看到山就觉得看到风景。当绵延的大别山脉渐渐走进视线时,我心里想的却是一个陌生的身影——此行要见的主人公高金磊:长在这大山里,然后上了大学,然后有过高薪的工作,然后有成为地税公务员的机会,现在通通放弃、在山里安安静静做着一个小村官的他,不会是舍不得我眼中的这些风景吧?那么这大山里又是哪片风景在吸引他?
湖北英山,毕升故里,茶丝之乡,然而也是多年的贫困县。记者手上有一堆介绍高金磊事迹的材料,知道他是“湖北省十佳村官”,“2011CCTV年度三农人物”,也知道他是“感动英山”的青年,“感动中国”的候选人。但纸上的他让我有些担心,马上就要见到的真人能不能感动我。
高金磊,不高,黑,瘦但不弱,合身夹克,板板正正一个硬朗小伙,只是长得着急了些,看上去比他27岁的年龄“沧桑”得多。寒暄中才知道五个月前他已经离开温泉镇百丈河村,调至更贫困的草盘地镇任副镇长。
初闻高金磊
温泉镇党委组织委员陈惠兰和高金磊接触很多,她对金磊的总结很简洁:“金磊嘛,工作上就是两个‘好’,任何时候布置他任务,他的回答一个字:好!事情做完,不管谁去检查,对他的评价也是一个字:好!”
村里“万头养猪场”门外,三个正在平地的村民,腼腆,不太愿意和踩着高跟鞋的我搭话。我多少有些挑衅地问:“高金磊有外面说的那么好吗?”这下都理我了:“金磊好着呢!什么事找他,他都说好,教我们电脑,教我们养猪,教多少遍都愿意,从不发脾气。他走了,我们老想他。”
想他的可不止这三个。或许是听到高金磊的说话声,猪场门里突然跳出个怯生生的小男孩,扯着一个中年男子的衣襟就往外拉:“高叔回来了,高叔回来了呀!”中年男子是猪场厂长、也是高金磊嘴里念叨的大哥张国全。几年来高金磊与这一家一起吃住在猪场,从猪场基础建设到把猪场发展为年出栏万头商品猪的种猪基地,他们一直在一起。当年高金磊跟他说要做猪倌时,张国全完全不相信,但高金磊在猪圈铲起第一锹猪粪时,张国全就和这个大学生成了“兄弟”。
想他的还有住在村委负责看门的五保户八奶奶。八奶奶从屋子里走到太阳下眯着眼看高金磊,待近前就拉住他手低低说话。支书王金初告诉记者:“她平时很少说话,但见到金磊总有话说。前两天还托人打电话给金磊,说想他。”
王金初比“想他”更进一步,她豪爽地抱着金磊的肩:“我爱他。他就像我的孩子。”王金初在湖北是个“角”,全国人大代表,为人爽朗热情,大胆有想法,这几年把贫困的百丈河变成了英山县出名的富裕村。高金磊很幸运,一颗好种子掉在一块好地里,这样一个泼辣聪明有办法的基层干部成了他村官路上第一位好老师。“金磊从不叫苦。一开始让他参与猪场建设时,我们确实不放心,但后来发现他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普通话说得很困难”的村主任高峰也抢着向记者佐证高金磊的“两个好”:“印象最深的是两家为房子中间的排水沟闹矛盾。去解决的时候,金磊二话不说,伸手到排水沟里往外掏脏东西。当时就感动了我。有次遇到一件房屋搬迁的纠纷,协调工作做不下去,我都拍桌子动粗了,金磊拉住我,坚持不懈给人家讲道理,最终圆满解决了。他遇事有办法。”
和高金磊在村里刚修的文化廊往下走。因为这天正月初八,查方明老人正急着赶亲戚拜年,看到返村的金磊,查方明倒不着急走了,立即拉上手,根本无视记者的存在,絮絮叨叨告诉金磊他走后村里的家长里短。临了还听他说了句:“做副镇长了,要记着,我们老百姓说你好,你才是真的好呀。”
百丈河村人冬天出门手里习惯提着一个小炭炉以便暖手暖身,高金磊被查方明老人拉着手有一顿饭时间,一老一少两手中间的小火炉里闪着隐隐的火光,一边暖着老人,一边暖着他。
感觉高金磊
跟高金磊聊天,能强烈感觉到这是一个自觉把一切挫折转化成生活体验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高金磊开始有意识增加自己在最底层打工的体验,他发过传单,做过建筑小工,端盘子洗碗,在被挤成沙丁鱼的农民工列车上,几无立锥之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高金磊心里甚至填满了喜悦。“不是为了挣钱,我就是要体验小人物的心情和处境,让自己知道,哦,原来这样的环境,我也能忍受!”
忍,对他的农村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高金磊形容自己是感情丰富的急性子。但在百姓的嘴里,这个急性子却从不着急,脾气好得很,“甚至超过了我们这些做了几十年农村工作的,关键他不着急啊。”草盘地镇居委会支部书记涂英俊说起小高,满脸佩服的神情。
五个月前,高金磊到草盘地镇的时候,正赶上镇上搞镇容镇貌整治,居民不肯把猪圈狗窝扒掉,说要政府赔偿。自己不抽烟的高金磊口袋里总是有几包烟,看到乡亲先递上一支烟再说话,来了没几天,已跟镇上老人熟络得很。“也不知他怎么做工作的,大家很快扒掉了猪圈狗窝,一分赔偿也没要。”
在好多人眼里,农村干部处理问题“狠”。老一辈村干部长期在农村,多年相处,老百姓对他们的“狠”能理解,高金磊不能狠,他得忍,他说,我是年轻大学生,大家把你当小辈,当孩子,你怎忍心对长辈狠。特别是大学生村官任期只有三年,说不定大家还没来得及理解自己,自己就已经走了,他不愿意让乡亲带着不舒服看着他离开。
事实是,百丈河的乡亲不是带着不舒服而是带着万分的不舍得送高金磊离开的。高金磊去草盘地镇上任那天,村里乡亲买了烟花炮竹一路送他到村口。这一幕深深感动了金磊,也感动了前来接他的涂英俊:“以前在电视上知道他的事迹,但没想到他这么受老百姓承认,场面像是嫁女儿。”
09届大学生村官黄锐很佩服这个“师兄”,在黄锐眼里,高金磊就是个孤独的奋斗者,任何困难都选择默默忍受。一次,高金磊下山到镇上办事,晚上9点多突然出现在黄锐家门口,一为村里猪场饲料费筹款,一为借车。太晚了,十几里山路。回村的山路原本对高金磊并不陌生,但他奔波了一天,已经实在没力气再走回去。那时候还没有修现在的水泥路,二十分钟车程的路用运动员的步伐也要走一两个小时。
高金磊晚上十二点前永远睡不着,头几个月是不知做什么,后来是思考怎么做。长期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导致高金磊一天晚上突发肾结石,那个痛只有得过的人才能体会,高金磊不想告诉任何人,忍着剧痛好不容易拦到一辆车下山找到医生。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其实也很脆弱。三年里,高金磊掉过一次眼泪,那是黄冈市村官演讲比赛,他得了第一名。那天,本地的村官选手身边都有亲友围着,尽管一向主张独立,但毕竟才二十几岁的高金磊看到这些,心里还是翻腾了一阵。也许是平时超载和放弃得太多,回到村里,高金磊不声不响地钻进猪场的宿舍,躲进被子失声痛哭。至今高金磊还说,当时“不知是什么心情”。
体味高金磊
高金磊嘴甜,走进村里,一路能听他“爷啊奶啊”的叫过去。“在农村工作,和农民建立感情基础非常重要。我一心想成为他们的自己人。”
然而,成为“自己人”是要付出的。村官三年,他欠了几万元的债。
“万头养猪场”是村里的集体产业,每家每户都投了股,高金磊很想在养猪场锻炼自己,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地大学生想在这里拥有话语权,难。经济拮据的他一咬牙,最终东挪西借入了5万元股,“别小看这5万块,村里人一下子就把我拨到他们碗里了,成了同甘共苦的自己人。”猪场刚开始发展,分红很少,高金磊每年还得付债主利息,这5万元,到现在他也没还清。
高金磊还保留着一万多元从没打算去报销的发票。“也没地儿报销,村里其他干部也从不报销。毕竟我们还很困难。留住这些票根为的是记录我这三年的足迹。”三年来,他每月的收入只有1200元,联系业务打电话每月就要用去三四百。有一次,村里有喜事,份子钱把他难住了,身边只剩两百元。“包了一百,剩一百,说实话当时真的舍不得。”
因为能干,想聘高金磊去做事的人很多,猪场的一个客户允诺他来的第一个月就开五千,但最终高金磊哪也没去。媒体一直啧啧称道他放弃地税公务员这档事,说起这,高金磊没有骄傲,甚至并不十分高兴。因他的放弃,递补进去的那位“税官”一直要请他吃饭,他不太想去:“这是个艰难的选择,到现在父母都怪我。”高金磊是个和考试很有缘的人,但凡考试演讲面试,几乎都是第一名。在放弃地税公务员之前,他还有一次进入银行的机会。尽管有诱惑,有不舍,有犹豫,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最终想做的是什么。高金磊对记者说得最多的话是我是农民的孩子,农村和农民在他心里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关键词。“过去离开山村是为了走出去,现在回来,是希望能带更多的人走出山村。”
高金磊现在任职的草盘地镇是个典型的小山镇,全镇20多个村,不少在海拔几百米的山上。前两个月正逢换届选举,白天山民要下地干活,他便晚上9点多上山找农民宣讲如何投票。一次去海拔七百米的星光村,“晚上才能体会这个村为什么叫星光村,因为除了星光什么也看不见。”一个村小组组长开摩托车半路来接他,摩托车在崎岖的小山路上心惊肉跳地颠簸,山间冬天的风吹痛了膝盖,金磊感慨地说:这个路真难走啊。小组长说:别小看这条路,可是我们组里二三十人每天干完农活后自发一锹一铲挖了两年半才修成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高金磊:“我想带他们出大山,他们自己也在努力创造条件走出大山。我们之间的心是相通的。”他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给自己制定了短期计划:给山里的孩子建一个希望小学,让星光村能用上电话,找到给山里药材深加工的投资项目。
思考高金磊
采访高金磊,有感动,但更多是触动,这是一个思路清晰、有明确目标的年轻人,骨子里有压抑不住的想干出一番事业的激情。
提到高金磊,很多人都是一句:哦,那个能吃苦做猪倌的大学生村官。草盘地镇镇党委书记陈德峰当年也在温泉镇就职,他至今清晰记得第一次到百丈河村见高金磊的场景:“当时他的宿舍简单安置在猪圈旁边,靠墙一个箱子,墙上拉一个晾衣绳,印象最深的是简易床下两双沾满黄泥的解放鞋。我以为他是猪场的工人,一问才知竟是大学生村官。”
确实,记者行文时也一直犹豫是不是要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他养猪场日复一日的劳作,四处筹集饲料款的艰辛,骄阳下在工地上的暴晒,深夜炒茶时烫伤了手等等,但接触多了,发现这个27岁的小伙子心思远比做一个猪倌“复杂”。“我养猪,绝不是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养猪专业户。当然这是一门技术,俗话技多不压身。但更重要是,只有熟悉了整个养猪流程,你才有可能未来成为一个养猪场理智的管理者。我做任何一件事都这样。比如做村官,我就经常考虑如果我来带领这个村,该怎么发展。现在我是副镇长,我就要思考,如果我是一镇之长,我该怎么做。”在职业成长中习惯性高看一层,或许正是高金磊异于一般大学生村官甚至一般基层干部的可贵之处。
高金磊离开百丈河村后,24岁的柯谱成了该村新的大学生村官。提起这个优秀的“哥哥”,柯谱满怀羡慕和感激:“我刚来,怎么当村官懵懵懂懂。想到当年高大哥选择养猪,我就在村里的鞋厂学做鞋,有一天画鞋样,高大哥回村看到一把抓住我,说鞋做得再好,但不是目的,最多也只是一个优秀的鞋匠。你画鞋样的时候考虑的应该是有朝一日如果我来管理这个鞋厂该怎么办。多亏他一句话,目标一下子清晰了。”
高金磊很乐意把自己的村官经验教给这个师弟,但有一样他不教:“怎样走进乡亲家里我不教,也没法教。”刚出校门,一是话不通,二是不好意思,柯谱对走进乡亲家中很不自信。有人说,小高,你跟村里人那么熟,你带带小柯。高金磊说:“我不是不带他,他跟着我,人家还是只跟我说话。”高金磊和乡亲的感情,是用自己的心摸索出来的。
高金磊喜欢央视主持人柴静一次简短的演讲,这篇演讲他甚至能背诵:有一个老人看到一个乞讨的人,给了他500元,并告诉身边的人,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得失而放弃前进。“这个老人就是温家宝。我难有总理的大情怀,但我始终能坚持下去的原因,正是因为有前进的目标,我要把更多的农民带出大山。我们不是还年轻吗?什么时候都来得及赚钱,但青春能有几年?我努力,就是想给自己的青春有个值得记忆的交待。”
高金磊的村官三年,他不是毫无怨言,也不全是勇往直前,但弥足珍贵的,是他从没失去方向。 本报记者 汪 滢
- 大学生村官高金磊:带领乡亲们实现致富梦想 (2012-05-08)
- 大学生村官高金磊:养猪场里走出来的副镇长 (2014-02-18)
- 湖北恩施大学生“村官”王晓鑫 扎根农村奉献青春 (2009-11-06)
- 湖北大学生村官讲述经历:农民的信任最珍贵 (2011-08-15)
- 湖北英山大学生村官涂海峰指导茶农采摘茶叶 (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