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市实施五大工程引领大学生村官成长
2008年以来,恩施市连续 3年共选聘了74名大学生充实到全市43%的行政村。为管好用好这支村官队伍,该市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促使他们在服务新农村和“仙居恩施”建设工作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
实施培训引导工程,确保大学生村官“能下去”。把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每年量身定做培训课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团委等相关部门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和一次座谈会,大型活动、全局性工作中抽调他们参加。邀请市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优秀村干部给他们上好“理论课”,安排组工干部担任“学 习老师”,落实乡镇分管领导和组织干事担任“思想老师”,确定村干部担任“工作老师”,切实提升他们的政策水平、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建立联系人制度、市、乡、村干部三级定期谈心谈话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有些村官刚踏入社会,理想与现实落差大,心理不稳定,把村官岗位作为“跳板”一门心思复习备考等情况,中共恩施州委常委、恩施市委书记谭文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兰英等市领导及时到村与他们促膝谈心,鼓励他们以良好心态积极融入社会,在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使他们实现由学生到农村干部的身份转变、由学校到基层的环境转变、由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任务转变,做到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真正沉得下去、安得下心。
实施待遇保障工程,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安心”。一是在工作条件上达到“五个一”。 全市所有选聘生均被安排在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村任职,为每个村官安排了一间寝室、配发了一套办公用品、发放了一本工作日志、落实了一台电脑、提供了一份电话号码本。同时,所在乡镇、村尽全力办好村食堂,平时生活、差旅补助跟乡镇机关干部待遇同等,为村官提供了较好的后勤保障。市领导每逢节假日必到联系点看望慰问,各乡镇党委书记逢下乡必过问,安排每个村妥善安排好他们的食宿,使他们舒心工作,生活上有家的温暖。二是在经济待遇上做到“四个及时”。市委组织部及时与村官签订聘用合同,及时办理工资卡,按月足额兑现村官工资及生活补贴,对中央及省补助资金还未划拨之前,由市财政先行垫付,及时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及时协调办理村官组织关系、落户和人事档案。三是在政治待遇上坚持“三个优先”。把他们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压担子、交任务,待条件成熟后通过组织程序优先选进村级班子。目前在岗的60名村官中,2名任村党组织副书记,8名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50名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把非党村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优先发展入党;对现实表现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反映好的,在评优表模时优先考虑。在今年的全市“十大杰出青年”中,专门给“大学生村官”一个名额,太阳河乡石林村主任助理刘涛被评为恩施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
实施培管帮带工程,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干好”。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对村官的培养和管理。及时制定了《恩施市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积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一是严格在村工作制度。对每个“村官”定岗定责,规范管理,对村官的流动或抽调工作规定必须报组织部门审批,采取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查岗”,对部分市直、乡镇直属单位截留、借用大学生村官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及时纠正。规定到村官在工作期间因事、因病需要请假 3天以内、7天以内、7天以上分别由所在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市委组织部的主要负责人批准。二是建立培养帮带制度。推行“3+1+X”帮带模式(“3+1”即1名乡镇班子成员带1名驻村干部和1名村主职干部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X”即市委主要领导、组织部门领导、妇女领导等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村官),对全市74名村官实行结对帮带,教方法、指路子、传经验,促进他们不断成长进步。三是推行“五个一”日常管理制度。即一日一日志,一月一小结,一季一交流,半年一报告,一年一考核,让村官工作有动力、有压力,营造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氛围,形成了比拼争先、创先争优的竞争机制。2010年对62名在岗村官进行年度考核,测评优秀率均达95%以上,评定优秀大学生村官6名,称职56名。四是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村官中凡有长时间外出、婚嫁等重要事项的,及时通过村、乡逐级上报至市委组织部,保证了对其情况的随时掌握。五是实行档案动态管理。市委组织部为每名村官建立了包括基本情况、重大事项报告、调研报告、工作考勤、工作总结、考核结果、奖惩情况在内的动态管理档案,有效实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动态管理。
实施实践锻炼工程,确保大学生村官“能成才”。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引导他们承担起党建指导员、政策宣传员、科技推广员、群众事项代办员、远教站点管理员等职责,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宣传、法律法规普及、文明生活方式传播、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创业等工作,使大学生的愿望与任职村的需要相适应、大学生的专长和任职村的要求相适应,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我先行,‘仙居恩施’我奉献”主题实践活动,使他们亮身份,作承诺,积极投身恩施市打造“八大生态走廊”建设“仙居恩施”的主战场,切实发挥了他们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民居改造、生态公路建设等工作中宣传引导发动群众的作用,形成了“四比一争” (比学习、比能力、比形象、比业绩,争做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的良好氛围。二是提供创业培训指导和扶持资金,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市委高度重视,多方筹集资金,设立了“仙居恩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在市委副书记陈江龙的倡导下,有2家爱心企业为基金注入首批资金15万元,市财政每年注入资金20万元,到2010年底该基金累计达45万元,同时,争取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创业“扬帆计划”立项4个获得扶持资金8.5万元;经陈江龙牵线搭桥,该市成功引进东风帮扶大学生村官基金项目,对“扬帆计划”扶持成功的富硒植物油料加工、有机葡萄种植等项目给予了 5万元的奖励。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决定》,其中采取直接提供创业资金补助和创业小额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大学生初次创办小企业、小市场、小基地、小书店、小诊所等“五小”项目,并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评选奖励。同时与高等院校单位联合建立实训基地,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采取集中讲授、开放式研讨、到企业参观考察的方式,先后举办创业培训班5期,学习考察2次,共280人次参加了创业培训。该市还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组织优秀民营企业家、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有成的基层党员干部与他们结成对子,为他们创业做好引导帮扶。目前,共有20名村官提交了创业计划。2008年选聘生刘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借款和拿出工资积蓄57000元,在所任职的太阳河乡石林村创办了一家以加工、销售纯菜油为主的榨油作坊,打造旅游特色农产品,带头和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目前,已实现年利润3万元;陈勇杰在所任职的盛家坝乡二官寨村发展的有机葡萄种植项目,亩产5000斤亩平收入 1万元以上。三是积极构建交流沟通平台。该市成立“大学生村官”网上党支部,在恩施党建网站设立大学生村官园地,市委组织部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有效地达到了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
实施畅通出路工程,确保大学生村官“能流动”。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先后通过恩施党建网、新闻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布招考简章、设立热线服务电话等形式,及时向“大学生村官”提供各级公务员招考和国有企业招考信息,开展考前培训,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各类考试。截止目前,全市共有 12名村官考上公务员(其中2名进省直机关,8名进市直机关,2名到乡镇),1名考取教师,其中1名考选到省农行。同时,引导他们根据自身专长、性格特点规划选择,把创实业作为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选择,不挤公务员这个“独木桥”。并为有志于留任村干部、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的村官搞好多方面的服务指导。(曹显)
- 湖北公务员考试将给大学生村官“留位子” (2009-06-12)
- 湖北关沮乡五项措施构建大学生村官成长平台 (2008-11-11)
- 团竹溪县委走访慰问大学生村官 (2008-12-04)
- 湖北恩施大学生村官吴长毅:初露锋芒 (2008-12-13)
-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落实大学生村官政治待遇 (20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