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市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问题浅析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马双双

    一、主要做法

  1、坚持“三个注重”,加强教育培养。一是注重理论培训。开展以“诚心做人、全心学习、安心做事、热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心”主题活动,鼓励他们扎根基层,在实践锻炼中成长。广水市委组织部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城郊乡考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参观 “广水北三镇”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等观摩活动,帮助大学生村官感受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拓宽工作视野,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念。二是注重实践锻炼。结合 “扬帆计划”创业项目申报活动,积极向团省委申报创业项目,寻求政策信息技术支持。目前,已成功申报项目13个,获得扶持资金30余万元。三是注重“传帮带”教育。市及区(市、县)委组织部每名部长至少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和1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各乡镇党组织书记为直接联系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村指定一名“两委会”主要干部作为大学生村官的直接帮带人。区(市、县)帮带人采取政策指导、理论学教和实践锻炼等,提高任职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指导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兴企;乡镇帮带人主要通过开展信息引导、方法帮教,提高任职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组织领导能力,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村帮带人对任职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全方位帮带,进行言传身教,让大学生村官长见识、增才干。

  2、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待遇保障。一是合理确定分配去向。区(市、县)委组织部根据基层实际和大学生村官生活需要,实行“双向选择“制,妥善安排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二是科学安排工作职务。各级组织部门明确要求是党员身份的配职为“村书记助理”,非党员的配职为“村主任助理”,并确定一名乡镇领导干部与其结对子、一帮一。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上,引导他们发挥特长,经受锻炼,为基层发展做贡献。在2008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通过选举,6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支部委员,5名当选村委会副主任,让他们“来得了,安下心,干得好、有出路”。三是落实福利待遇政策。区(市、县)委组织部门协同财政、人事、公安等部门办好保险、人事档案、户口等大学生村官关心的事情。曾都区委为大学生村官每人配置一台电脑,丰富村官业余生活。随县为每位大学生村官办理邮政储蓄卡,每月定期将生活补贴打入个人账户,确保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到位。

  3、加强三级督查,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建立不定期督查制度。出台了《大学生村官考核细则》、《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登记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动态考评与定期述职相结合,群众认可和组织认定相结合,年终对大学生村官个人进行综合考评,结果记入个人档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履职尽责。区(市、县)委组织部不定期经常性的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教育和日常考核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把检查结果作为乡镇年终责任制考核和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评定档次的依据之一。同时走访群众,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动态,听取村主要干部对他们的工作评价,并将其作为平时督查考核成绩。二是建立定期督查制度。乡镇包村领导每周入村检查,重点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农村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进行检查指导并记录在案,作为大学生村官日常考核的依据。三是建立经常性督查制度。村主职干部在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引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每月同选聘生沟通交流一次,强化思想督查,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加以引导,增强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促使他们当好办实事做好事的表率。

  4、定期交流沟通,注重思想互动。一是建立定期座谈制度。市委组织部分管领导每半年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座谈,区(市、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每季度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约谈,村党支部书记每月与选聘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 帮助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畏难情绪,对发现的不良倾向及时教育引导促其改正,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助克服。二是定期进行网上交流。曾都区委组织部和团区委分别向大学生村官公布了热线服务电话,在网站上开通了大学生村官论坛,在内部刊物上开辟“大学生村官之声”专栏,在网上成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让他们能经常相互学习交流。广水市委组织部在《广水党建网》开辟《村官家园》栏目,将关于大学生村官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要求,及时在网上公布,利用网络形成了一个组织部与大学生村官交流互动的平台。三是公布约谈电话。市及区(市、县)委组织部向大学生村官公布了组织科办公电话和科室负责人手机号码,选聘生有困难,有诉求均可同组织部门取得联系。各级组织部门安排组织科一名干部加强同大学生村官的联系,逢年过节给大学生村官打一个电话、寄一张贺卡、送一声祝福,使他们经常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面临身份尴尬的困境。大学生村官到村一般担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在法律上却真正意义上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既不属于事业单位人员或者乡镇公务员,大多又不是村委会成员。模糊的角色困境使大学生村官处于“上面没人听,下面没人信,无职无权的两无人员”的尴尬身份,这种尴尬的身份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2、面临难有作为的困境。由于国家政策对大学生村官的限定,使很多有理想、想作为的村官得不到政策的支持,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长处;又由于其尴尬的身份,使他们在村班子里难有说服力,始终难以进入村里的决策层,只能干些辅助工作,没有决策权,相当一部分村官充当着村级文件起草、档案整理、村级卫生清洁等勤务员工作。

  3、面临无法轮岗的困境。大学生村官一旦签订了合同,就要在所选聘村干满三年,其间无正常流动机制保障。不同的自然村条件差异较大,有些无农村生活经历的村官刚从学校毕业突然来到艰苦环境中,而且一干就是三年,心理落差很大,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容易心灰意冷。长时间在相对狭窄的环境中工作,不经历一些轮岗交流,无法获得多方面的工作经验,不利于村官成长成材。

  4、面临创业发展的困境。部分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性格内向、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官,把在农村工作当作临时性、过渡性岗位,一门心思想通过考试进入事业单位、公务员队伍,创业热情不高,创业自主性不强。部分大学生村官受专业、经历等方面的制约,“有知识缺创业技能、有热情缺创业本领”的问题较为突出。还有一些女村官,受传统观念影响,创业存在心理弱势,敢闯敢冒精神不够。在农村基层,大的创业环境没有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会遇到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因素制约,往往有想法没办法。

  5、面临期满出路的困境。我市于2008年开始招录大学生村官,选聘期为3年。目前向大学生村官倾斜的政策主要是考公务员适当加分或定向招录,同等条件优先录取和考研究生加分。由于三年后出路不明确,使得大部分大学村官”把主要精力用于复习备考,逢考必考,当“未来发展”和“献身农村”放在同一天平上时,村官们无可厚非地把筹码压在了自己的未来上,而不是安下心来,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

  三、意见建议

  1、续聘考核称职人员。对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经所在镇(街道)考核称职以上,经双方协商同意,报请组织部人事部门审定后继续聘任,鼓励他们在农村岗位上建功立业。

  2、鼓励担任村级干部。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灵活的措施培养大学生村官进入村领导班子,特别是重点将综合素质较好、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大学生村官列入后备干部培养,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征地拆迁、社会事务管理等岗位进行锻炼,加速其成长。

  3、拓宽定向招考渠道。研究制定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事业单位人员的具体办法,专科生也应符合招考条件。在区、市、县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实施定向招考或适当加分等优惠政策。

  4、实施跨地轮岗交流。对于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其本人意愿,由乡镇提出意见,报区、市、县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在村(社区)之间、镇(街道)之间轮岗交流,合理流动。

  5、鼓励自主创业。落实选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合同期满不再续聘的大学生村官到基层自主创业。

  6、鼓励另行择业。对于聘期考核称职,不再留村工作或不参加公务员招考的,帮助和支持其另行择业,择业前免费安排他们参加职业培训,实行跟踪服务;对素质能力不适应岗位要求、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或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予以解聘,引导其另行择业。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等用人单位,优先聘用或招录具有2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