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吴凯:从书香到山乡 情牵洣水之西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曾彦

     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涌向城市,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立在繁华的都市的时候,吴凯毅然选择做一名大学生村官,当起了一名最普通的村干部,以一股“痴劲儿”扎入新农村建设中。

从“书香”到“山乡”,满腔热忱投身泥腿族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吴凯更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也有着当代青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008年8月,吴凯告别校园生活,毅然奔赴距炎陵县城约30公里、偏远闭塞的炎陵县水口镇水西村,当起了一名村干部,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泥腿族”。

    水西村因地处洣水西岸而得名,有8个村民小组分散在各个山坳里,吴凯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去村里的情形,那天下着蒙蒙细雨,组与组之间只有山路,满地的稀泥,群众出行极不方便,更不用说骑车出行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最朴实的想法萦绕在脑海:一定要为乡亲们解决最直接、最切实的困难。

    面对一穷二白的水西,他没有气馁,早出晚归,下组入户,深入了解路情路况,综合各种情况,并多次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情况,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终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争取资金达48万元,新修水泥路4.3公里,实现了全村组组通水泥路,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乡亲们笑了,同时也从心底接纳了这个不辞辛苦为群众办实事的“大学生村官”。

从“仰望”到“俯身”,倾注爱心帮扶弱势族

    吴凯非常喜欢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来到水西村,他了解到外出务工人员达300多人。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吴凯牵头成立了炎陵县首家农民工工会——水口镇水西村工会委员会,并通过与株洲职工大学联合办学,采取多方式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外出务工的竞争力,真正当好了本村农民工兄弟的“娘家人”。

    水西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自然多,每当看到这些懂事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时,吴凯总会想方设法地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温暖,在学习上给予他们鼓励。吴凯同志经常利用寒暑假,与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活动,还建立了“留守儿童”亲情档案和“成长卡”,定期开展“写一封信、见一次面、谈一次心、送一本书、搞一次联谊”等活动。

    2009年8月底,村秘书李明山打来电话,向吴凯反映说村里有个初三毕业班学生想缀学出去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吴凯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学生家中,以谈心的方式,做起了学生的思想工作,并通过电话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沟通,还特意送了励志书籍《耶鲁精神》给他,使他打消了辍学的念头,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从“骄子”到“村官”,发挥优势助推创业族

     作为一名大学时的学生干部,学的又是经济管理专业,吴凯对“助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创业、奋发成才”的工作就由衷热爱。吴凯在担任水西村团支部书记期间,尤其注重促进返乡青年创业就业以及示范带动就业,主动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金筹措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帮助水西村的创业青年实现绿色致富的梦想,该村返乡创业致富典型郭远余就是其中一位。

    2007年,郭远余返乡回家,在荒山上放养了近400只黑山羊。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袭来,郭远余的200多只黑山羊被活活冻死。吴凯得知后,主动与郭远余联系了解情况,通过实地考察,为其争取到一定补助资金,并制定了一份详实的创业计划书,协助郭远余申请到银行10万元贷款进行创业。去年年底,协助郭远余租下乡亲们荒废的果园和山地,修路、开荒、建房,建起了水西村绿色生态农业园。昔日的荒山野岭,今日的猪羊成群、果树满山。

    今年年初,吴凯审时度势,抓住炎陵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水口镇大力发展商品蔬菜这一有利契机,协同村主干一起,号召村民联合起来种植商品蔬菜,目前水西村商品蔬菜的连片种植面积已达百亩。

    三年来,通过吴凯的正确引导和真诚服务,水西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日益美化,人均收入逐年大幅增长,党建工作充满活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村民一致称赞“是个有志气、脑子活、做事有一股劲的好村官,我们需要这样的村官”。

(炎陵县远教中心   曾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