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生村官刘亮:青春无悔“亮”在基层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刘亮,一个外地小伙子,2010年,怀揣着理想与激情,毅然辞去优越的工作,走进了安化山村,踏上了大学生“村官”之路。

  从到林家村的第一天起,刘亮就把自己当林家村人。面对简陋的住宿和办公条件,他没有任何怨言。简单地安顿好后,刘亮带着一个笔记本,逐户上门拜访,一声声“嗲嗲”、“婶娘”等亲切的称呼,让林家村人对这小伙子一点也不见外。就这样,他仅用15天就走遍了全村330户人家,迅速摸清了村情民意,也让林家村人熟悉了这个外地来的“官”。

  林家村地处县城南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征地拆迁是当地党员干部最头疼的工作。村支书考虑到刘亮是外地人,没有安排他参与这项工作。看着同事们忙前忙后,刘亮坐不住了,主动请缨:“不如先让我试一试吧。”嘴上没说,但刘亮是吃了称砣铁了心,要干就干出个样子。领导拗不过他,答应下来。第一天跟随管委和村上领导来到拆迁现场,面对不愿搬迁的住户,刘亮发现自己事前准备的宣传动员套路完全用不上,话在喉咙里打了几个转又吞回去了。撞了“南墙”的刘亮并没有回头。他狠下决心白天在现场认真观察老同志群众工作的方法技巧,晚上恶补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同时,他按照领导意见,针对每一户拆迁户的具体情况和诉求,提前做好处置预案。思路捋清了,刘亮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了。村民胡世文家拆临时过渡房,影响到周边几户的饮水、用电问题,一时双方争执不下,找到村上,声称不处理好就撕毁已经签订的拆迁协议。刘亮了解情况后,主动向上级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方案,并最终被采纳。经过协调,迅速“摆平”了这起麻纱,没有让任何一方吃亏。事后,几个当事人都竖起大拇指:“亮伢子干事,没的说!”打这起,村里的领导彻底取消了对刘亮“特殊照顾”。村上的统计表册清楚地记录:刘亮共“销号”征地拆迁过程中的民情问题32个,联系的12户拆迁户全部搬迁,遗留问题为零,没有一户出现反复。

  征地拆迁之后,移民安置的问题接踵而至。刘亮继续奋战在一线。他充分运用自己的建筑专业知识,协助管委干部对安置基地进行施工放线、抄平整平,对移民基地进行给排水线路设计、施工放样,协助进行地质勘探,基础打桩数据记录和核对。村民林步云家基地,由于地质情况不好,原有的桩机打不进。刘亮通过咨询以前在建筑公司工作时候的同事,并联系县设计院的同志到现场查看情况后,提出了打复桩、扩大夯扩强度等措施,圆满解决了这个难题。

  县里给村上配齐了远程教育的各种设备,希望借此帮助村民上网学些科技知识,为村上发展注入活力。可村上大多数有技术、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操作人员。有设备没人才,大伙只能看着这些“宝贝”干着急。“不能把这些好设备荒废了!”刘亮暗下决心。林家村历来就有养殖生猪的传统,但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刘亮决定从这里入手。他通过搜索下载生猪养殖的信息、技术,刻录成盘或打印成学习资料,及时发送给养殖户。同时,把养殖户的疑难问题经远程网络向各地的养猪“达人”请教并反馈回来。养殖户的技术越来越好,信心也越来越足。村民林长行养猪原本只是为了“赚点小钱”,“没想过要做这么大”。在刘亮的技术支持下,他的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达200头,成为全村养殖户的领头羊。目前,林家村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6家,年产值600万元。

  一年来,刘亮还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等党建视频120多个,培训680人次。同时,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帮助村上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强化了村级组织建设。

  热心肠的刘亮,不只是把工作放在自己村里。今年,在他的倡导下,安化的大学生“村官”开展了一次无偿献血活动,集中展示了大学生“村官”团体的形象。7月22日他组织部分大学生“村官”和湖南师范大学支教团一道到田庄,看望了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了宝贵的学习用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了益阳政府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