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坛大学生村官细说上任之后酸甜苦辣

来源:常州日报 作者:沈向阳赵…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最近一次讲话中,把大学生下乡当“村官”,提高到了“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
  而在江苏,大学生村官的“发端地”毫无疑问应该属于金坛——1997年,金坛市率先在全省推出招考优秀大学生下乡当“村官”的举措。当年12月,本报报道了《金坛八位大学生下乡当‘村官’》的消息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纷纷给予关注,并引发了广泛讨论。

  此后的1998年、2002年、2007年、2008年,金坛又相继选拔了五批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目前,总计有52名“新村官”。

  在这场“新上山下乡运动中”,走出了“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在广阔天地究竟有怎样的酸甜苦辣?前不久,记者走近他们,听他们细说甘苦。

  薛埠镇茅庵村党总支副书记 王欢:

  看着果农们分红数钞票,我心里比果甜

  我2005年毕业于江南大学,2007年经过金坛市组织部的公开选拔,成为大学生村干部之一,现任金坛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联谊会副会长。

  我所在的茅庵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村里的山地特别适合果木尤其是桃树的生长,近600亩山地种的都是桃树,但大多单独经营,果农们习惯了“提篮小卖”,生意总也做不大。

  我意识到,如果将这些果农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经营,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为了尽快促成此事,我辗转联系了直溪镇的金坛市永乐牛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相关人员前去学习和考察,通过和永乐牛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交流、学习,了解了合作社的具体操作方式、规章制度、入股分红形式,果农们坚定了成立专业合作社的信心。2008年1月,在我的牵头组织下,有23个种桃大户参加的“金坛市茅山果品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现在,合作社经营的油桃等果品年销售额达到800多万元,获得金坛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首批市、县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进一步带动了茅庵村更多农户进行专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专业化水平。

  看着果农们分红数钞票的情景,我心里比果还甜。

  指前镇芦家村委会主任助理 孟明俊:

  做村官,就要敢于“带头富,带着富”

  我2005年毕业于天津商学院贸易经济系。市里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干部后,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暗下决心:要做就做农民认可的好“村官”。

  做村官,就要敢于“带头富,带着富”。到任后,为给村民趟出致富路,我自己先带头投资办起了养兔场,然后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加入。对于新加入的养殖户,我再上门指导搭建简易兔舍,并免费提供幼兔,成本价提供饲料。

  随着养殖的规范化,农户兔子养殖的成活率平均能达到85%。在成活率稳定后,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我又开始尝试自己配置添加剂,因为这样既能降低饲料的成本,还能根据不同兔群配置不同的添加剂。2007年以兔场为主体,我与养殖户一起,申报成立了“金坛市金农兔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建成了3座冷藏库,贮藏量达到40多吨,使兔肉及下脚料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又新建了30多亩的鱼塘,养殖了河蟹、河虾、甲鱼、乌鱼等,这样一来兔子的下脚料可以做成饲料,通过水产养殖,得到了转化,带来了经济效益。又在兔舍之间的沟渠两侧,种上了葡萄,一来夏天可以遮阳,二来葡萄也能为兔场带来经济效益。到2007年底,兔场已按照我预期的计划,成为一座生态型的养殖场……

  我的理想是:在认真履行好一名村干部职责的基础上,打理好合作社,实现 “建一方基地,带一片百姓,富一方农民”的目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