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生存样本
自1995年张家港率先探索市、镇联动选聘大学生村官至今,省、市、县级市(区)、镇、村(社区)选聘的1554名大学生村官中,有90%选择扎根基层。
临近岁末,是各个街道社区最忙碌的时段,苏州市区某街道便遇到这样一个相对少见的“尴尬”:三个大学生村官都先后离开,事都没人做了。
基层面临的是一个个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想当村民、居民的贴心人非一日之功,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对大学生村官来说,选择“扎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各种年终报告、台账、创建评比让人焦头烂额的时候,记者特地采访了部分选择扎根基层的“村官”以及已经离开的“村官”。
留下:渴望出彩
做梦都在想怎样创新工作
中午11时30分,市区某社区仍是一派忙碌景象,66岁的王阿婆正急着咨询办低保的事。阿婆是退休职工,老伴没有收入,44岁的儿子因病已买断工龄,儿媳在私企打工,月收入不到1000元,小孙女还在读书。社区干部小张是一名今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今年29岁。他告诉阿婆,她家的情况还不符合低保政策,但可以向街道申请一次性补贴,以解燃眉之急……不知不觉半个钟头过去了,阿婆终于连声说起了“谢谢”……“解决社区贫困居民的生活困难,是年底一项重要工作。自己上任不到一个月,类似这样的情况已碰到六七次。 ”小张对记者说,“有些居民不太熟悉政策,有时候情绪会比较激动,所以一定要耐心,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
记者了解到,该社区有1000多户居民,平均年龄在五六十岁,此外还有大量外来户。社区新班子刚成立不久,几名社区干部多是30岁不到的年轻人。“暖心行动募捐、举行居民代表大会、迎接各项检查评比、年度总结和排明年工作计划……年底大半个月挺忙。 ”小张扳着手指说,下一步,打算从社区党员开始,挨家挨户跑个遍,自己到这儿时间不长,得抓紧时间了解情况、掌握社区的特点才好开展工作。“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自己现在做梦都在想怎样创新方法,把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别的啥都不想。 ”小张感慨地说,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自己深感不在这里经历过,不了解社区居民的心声,将来任何事情恐怕都做不好。
希望能干出成绩来
“总共收您600元,收据请拿好! ”记者赶到吴中区某街道办时,大学生村官小陆正在为居民办理书报订阅手续,“这两天一直在登记台账、核对账目,年底总是最忙的。 ”
作为2006年苏州市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经过基层2年锻炼,如今的小陆已顺利得到了一个事业编制。“转正以后,各种福利待遇比以前好了不少,领导也挺关心的,经常安排我们去不同的岗位锻炼、熟悉业务。虽然忙,自己对这个工作挺满意的。 ”小陆说,当初得知要选聘大学生去做村官的时候,心里其实有些矛盾,因为根本不知道“村官”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也不知道去做些什么工作,但考虑到就业压力那么大,就试着去报了名。有幸被录取以后,自己发现这个工作比她想象的要好。
小陆告诉记者,“转正以后,年收入也有近4万元,希望自己能在基层岗位上干出一点成绩来,在这里扎根下去。 ”
只有安心工作是正道
去年从本市某高校毕业的小李,考研失利后被聘到一家外企上班。今年7月,他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被选聘到市区某社区当了名“村官”。“当初决定考村官确实是一种权宜之计,以为基层空闲,能有时间复习,为将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作准备。 ”他向记者坦承,可几个月下来,却发现社区并不像想象的轻松,家里办红白事借桌椅、老人进护理院、居外医疗费处理等等,居民样样都要找社区帮忙,“白天忙不完,晚上加点,工作日忙不完,双休加班,三天两头‘5+2’、‘白加黑’,别说抽大段时间看书,就是休息也没个准点啊! ”“生活必须有一个重点,既没时间看书,干脆既来之则安之,一门心思把手头工作做好。 ”小李笑着说,如果说开始时还有点无奈的话,现在自己早已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人不能太功利,安心工作才是正道。一旦投入进去,常常发现能学到许多东西,很受用,我已经真正爱上这个岗位了”。
小李向记者坦言,自己并无“长远打算”,只想着任期满后,能有机会考一个与社区工作相关的事业单位,希望到时候能出台一些政策,让大学生村官们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离开:感恩基层
“没有村官经历根本考不上事业单位”
小赵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6届毕业生,2007年选聘到某街道司法所工作,今年1月任某社区主任助理,7月参加事业单位招考被录用。接受采访时,他对记者说,“社区样样涉及民生,对毕业生是很好的锻炼。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段经历,自己根本考不上事业单位,从内心讲,自己是舍不得离开社区的。 ”“社区工作不同于企业,大学生接受的锻炼是全方位的。 ”小赵说,比如暑期开展社区小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如何接送孩子、如何与家长建立联系、活动成果如何体现等都要考虑;再如,居民上门来投诉举报,有时情绪比较激动,该如何进行沟通交流、如何向有关部门反映、如何达到一种和谐,都是要考虑的。
小赵认为,坚持自己的理想,选择扎根基层,值得钦佩。把当村官作为“跳板”,或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不可取。他说,既然当了村官,就应该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在这个前提下,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毕竟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没有这一年,不可能从千军万马中胜出”
小沈毕业于南京某高校,2007年被选聘到市区某街道当主任助理。时隔1年多,她又将穿上警服,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交警。
小沈说,在社区工作虽然很充实,很稳定,领导也非常器重,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我是法学专业的,读了4年法律,到社区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快抛到九霄云外了”。专业不对口,是她选择提前离开的主要原因。“但是,在社区这一年,自己确实学会不少东西。没有这一年积累,自己也不可能从千军万马中胜出的”。
小沈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要大学生真正扎根基层,就该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保障大学生村官的收入待遇等;第二,可以出台相应的约束机制,要求提前离职的大学生村官,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第三,选聘时应注意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相关经验,让他们能较快胜任。
苏州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随着今年苏州各县级市、区新近招录的650名高校毕业生陆续分赴各村(社区),1830个村(社区)共拥有2211名高校毕业生。至此,苏州已全面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目标。围绕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待得住、干得好等问题,记者近日采访有关方面负责人。
观点之一:大学生村官"优化"基层干部队伍
“自1999年至2007年,区所属街道因控编未招过工作人员,基层干部青黄不接现象较明显。 ”双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菊告诉记者,街道所辖10个社区,加上近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总人数为110名,平均年龄47、48岁,高中学历占到70%。
“当前,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的实情”,对此,王菊认为,要在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他们做好群众工作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的同时,“要通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后备人才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基层队伍的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和能力”。她说,在处理基层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经受考验,在服务居民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将成为大学生村官人生宝贵的经历,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吴门桥街道所辖15个社区,共120名社区干部,平均年龄约46岁,还有13名退休后留用的,大专学历的仅17名,其他均为高中学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潘桔萍告诉记者,街道2006年、2007年各选聘1名大学生村官,任期满2年后已先后转入事业编制。今年7月和9月,街道共选聘了17名大学生村官。街道按个人专业和特长安排大学生,给他们压担子,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目前,何家塔、湄长两社区都是大学生村官在主持工作。 ”“年轻大学生接受能力强,对于计算机、网络这些高科技的知识可谓熟门熟路,到了社区就能很快上手,而且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也比较高,多数为党员或预备党员,自我要求高了,工作积极性当然会很高,”提起大学生村官,市区某街道组织部门的赵主任不断点头。记者问及担不担心大学生村官离职时,他表示,“如果要走,我们也不会阻拦,年轻人要发展,有他们的想法嘛。但他们只要在这儿一天,我们就会重用他们一天。 ”
观点之二:大学生村官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岗位”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生村官要对“村官”这一角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树立扎根基层、长期奋斗的意识,要运用掌握的知识和专长,为基层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基层情况的深入了解,缺乏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这名负责人说,到基层工作后,大学生要主动放下姿态,虚心学习,尽快熟悉农村情况,掌握工作方法,踏踏实实地从头做起、从点滴做起。“只有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和民生民情,虚心向基层群众和基层干部学习,才能在服务农村、服务社区的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 ”
沧浪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伟民表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关键是要让他们在基层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对他们要实行结对帮带,支持帮助他们创业,还要健全交流平台,并强化管理考核。他认为,一方面对表现优秀的要提供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对不适合继续在基层工作的要及时解聘。
苏大社会学院副书记查佐明告诉记者,学院220多名应届毕业生中,七八名学生考上了村官。他认为,大学生村官年纪轻、冲劲足、思维活跃,应当把到基层工作当作人生历程中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邵群 朱梁)
- 团苏州市委开展大学生村官风采展示月活动 (2009-09-09)
- 高新区选聘村官 32个职位引来167人报名 (2010-05-27)
- 江苏苏州张家港45名大学生村官兼职税官 (2010-08-04)
- 苏州大学生村官开设博客共享种植实践 (2010-08-18)
- 江苏苏州太仓大学生村官开“农民博客”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