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结对 大学生村官多了个“妈”
近日,姜堰市俞垛镇俞耿村村主任助理孙红英和村党总支副书记纪冬平参加了一场特殊的婚礼。
新郎刘宝伟,天津人,2008年作为第一届大学生村官分配到俞耿村。敬酒时,刘宝伟搂着纪冬平、孙红英向家人介绍说:“这就是我在俞垛的‘爸爸妈妈’,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们。”
为帮助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环境、更快成长,今年5月,俞垛镇党委实施大学生村官引领成长工程,要求每个村都派有经验的村干部和新来的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形成了一套合理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
生活上的“爸爸妈妈”
老村干和大学生村官结对子,始于刘宝伟。
刚到俞耿村工作时,刘宝伟举目无亲,也听不懂本地话。俞垛镇副镇长、组织委员曹春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让孙红英和纪冬平多帮助刘宝伟。
孙红英的儿子和刘宝伟一般大,儿子不在家,她就让刘宝伟住到儿子房里。“被褥全是孙妈妈给我置办的,她待我就像亲生儿子。”刘宝伟告诉记者,孙红英经常带着他走街串巷,熟悉村中情况。为了激励他,孙红英还让刘宝伟和她儿子互相竞争,比比谁的工作更出色。
“纪爸爸”也不含糊,领着小刘一家一家上门去做“推介”,给他讲当地的风土人情,教他学说本地话。很快,小刘就和村民熟络起来,还经常收到村里人的喜帖。看着喜帖上写着自己的名字,这种被尊重、被惦记的感觉,让刘宝伟感觉很幸福。
由于效果不错,给大学生村官找“爸妈”的做法在俞垛镇推广开来。
工作上的“领路人”
“我很庆幸大学一毕业就遇到这样一位好的领路人。”大学生村官殷露今年刚到姜茅村,村里派党总支副书记姜庆中担任指导老师。“师傅真是特别用心。”殷露说,一次镇里安排村里写份村企调研报告,姜书记为让她“写出水平”,带着她把村里20多家企业全跑遍了,从塑料加工、钨的提取工艺到阀门法兰的制作,殷露“那一周真是开了眼界”。
殷露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不过她办公桌上除了日常工作的资料外,还放着财会方面的书籍。“师傅告诉我,农村工作很需要财会专业人才,赶紧考个会计证,将来一定用得上。”“小殷来了3个月,也算是过了适应期,现在我正给她压一些担子,让她真正承担一些责任。”姜庆中说,春节前准备派殷露再对村中企业作一次调研,“这次调研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数据,我希望她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村企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此外,他还督促殷露尽快熟悉远程教学系统,利用她的特长在村中开展网络教学。
“师傅”与“弟子”同进步
自带领了一帮大学生村官“弟子”后,曹春森发现一些老村干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开会,村干部穿着拖鞋背心,嘴里叼着香烟,说话扯着大嗓门的比比皆是,现在这种情况少了很多。”“在‘学生’面前,我们这些‘师傅’可不想丢架子啊。”叶甸村党总支书记袁春芳告诉记者,受大学生村官们的影响,村干部们不知不觉也开始注意谈吐仪表了。
俞垛镇的大学生村官有来自天津、扬州、宿迁等地的,为方便和“弟子”交流,一些村干部们还学起了普通话。“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不仅给农村工作注入了活力,而且也提高了我们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曹春森说。
在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下,一些村干部也开始学着使用电脑。原来叶甸村的很多资料都是村干部们手抄的,今年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叶梅主动请缨对村干部进行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培训。
“课程都设置在上午,村干部们每天8点不到就来了。”叶梅告诉记者,不少人还私下竞争,比赛谁的表格、PPT做得好。
在叶梅的帮助下,叶甸村把村中相关资料都整理成电子文档,现在制表、信息统计、信息搜索,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了,曾经积满灰尘的打印机也开始运转。
记者手记
多给大学生村官一点机会
记者有几个同学在外地做大学生村官。闲聊中,得知她们在村里干的多是端茶递水、抄写材料这些“不着调”的事儿,虽然在农村,但对农村工作真的不是很了解。
不让大学生村官介入太多,可能是觉得大学生干不了这些事,而且他们只有3年任期,到期后多数会走人,没有必要花费太多心思培养。
两相比较,就觉得俞垛镇的做法真的很可贵。
大学生满怀热情地来到农村,把这里作为实现梦想的第一站,决不能让他们虚度这段光阴。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主动作为;另一方面,各级基层组织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学习成长。当前农村普遍缺乏高素质人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或许是嫩了点,但他们的底子很好,只要肯传帮带,给他们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成长的舞台,他们一定能在农村的熔炉中锻炼成才,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而这对于推动整个“三农”工作,都大有裨益。
- 江苏省灌云县三名大学生村官 提拔为乡政府副乡长 (2009-10-19)
- 学习科学发展观 江苏金湖县大学生村官成为生力军 (2009-10-19)
- 江苏省泗阳县大学生“村官” 可以购买政策性住房 (2009-11-09)
- 江苏盐城市 开展大学生村官农业科技素质提升行动 (2009-11-17)
- 江苏省建湖钟庄镇积极探索村官管理新途径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