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着力培养大学生村官工作纪实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何桂香 魏宁
他们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满怀对土地的深情深深扎根于肥沃的土壤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他们是一粒粒激情的音符,满怀对徐州美好未来的期待,飞落在彭城大地上,汇成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

  他们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他们是志存高远的年轻人,他们是脚踏实地的创业者。他们,正以时代为背景,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着个人发展、乡村发展、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题记

  春节将至,在鼓楼区环城街道办事处朱庄社区“霞楠工艺品制作坊”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小白兔”、“中国结”等新年挂饰。仅去年12月份,这个制作坊的销售额就达13万元,并且带动了300多人就业。这个制作坊的负责人之一就是2009年到社区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翟雅楠。

  如今,在徐州广袤的大地上,一批批像翟雅楠这样的大学生已经投身乡村和社区,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才华,撒播着新的希望。在新农村建设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不断地成长、成熟、成才,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压担子 勤帮扶

  让大学生村官有位置

  人物·张天然

  在铜山区单集镇洪楼村,新修的水泥路通向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正是这条路,让村民们告别了多年的泥土路。村民们把这条路取名为“天然路”。

  张天然,洪楼村党支部书记,2007年首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

  “我愿意是一颗种子,满怀着对土地的深情深深地扎根在土壤;我愿意是一颗种子,满怀着染绿田野的希望在土壤里生根发芽,相信会有更多的有志青年都愿意化为这样的种子,在我们祖国的广阔田野里成为未来的希望……”这段诗意般的励志话语是张天然写在日记本上的,也是她以行动书写在农村大地上的。

  2007年从常州工学院毕业后,张天然成为江苏省首批被选派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从一个城里孩子,变成了农村孩子,还成了群众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她给农村带来的不仅有先进的理念,更多的是农村面貌的变化。”单集镇党委副书记王贤红说。这种信任和评价不仅来自上级党委,也同样来自基层群众。村民们由原来的不信任,到现在把她当作“贴心人”、“带头人”,这一态度的变化也是对她三年工作成绩最好的褒奖。为了时刻提醒和勉励自己,张天然在办公室的墙上写下座右铭:扎根农村,服务群众,奉献青春,造福一方。

  2009年3月,张天然发动镇上的十几户粉丝生产作坊成立了合作社,并利用县里提供的4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注册了一家公司。村民们就用张天然的名字给粉丝命名。如今,村民们一见到张天然总打趣地说:“我们都是‘天然’的‘粉丝’啊。”

  纵深

  五方结对进行培养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简单。

  从一名大学生到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张天然的经历是我市众多大学生村官的一个缩影。为引导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我市建立了县(市)区机关干部指导、乡镇干部帮扶、村组干部帮带、致富能手联系、新老村官牵手的“五方结对”培养体系。

  对社会管理型的大学生村官,安排他们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村主任助理等职务,让他们独立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对比较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及时选拔到村“两委”正职岗位。

  针对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有热情,但缺少农村工作经验的实际,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逐步建立起学用一致,按需施教的培训机制。市委把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纳入全市大规模培训干部规划,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一期培训班,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培训班。对新选聘的大学生官进行岗前培训;对暂时没有致富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开展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对有项目的大学生村官,举办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2007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类大学生村官培训207次,培训大学生村官6333人次。

  给资金 建基地

  让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人物·刘尊龙

  新年将至,连日来,铜山区房村镇房村村尊龙肉牛养殖基地特别热闹,前来买牛的客商,络绎不绝。这个基地的创办人叫刘尊龙,是2009年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

  2009年,刚到房村村的刘尊龙就创办了“铜山尊龙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肉牛养殖大户创建了肉牛养殖基地,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形式。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50名,去年肉牛出栏量1000多头,实现利润500多万元。

  与大学生村官合作,养殖大户陈昌书感受颇深。“大学生村官有理论、有技术,更有先进的理念。以前我们搞养殖根本不懂什么品牌化建设,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原来才养几十头,现在已经达到200多头了,跟他合作,心里觉得踏实。”

  纵深

  扶持大学生创业富民

  为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创业富民,市委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育工程,提供创业扶持。全市设立创业扶持资金2550万元,支持项目198个。每年还从全市扶贫资金中,提取10%专项用于支持在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各县(市)区均设立不少于20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实行借款不计利息,同时发放贷款1000多万元。市全民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提供3000万元的贷款担保额度,专项鼓励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

  全市还选择了35家农业龙头企业、46家小型加工企业和18个高效农业示范区,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市委明确提出,要把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板块,集全社会之力帮助他们谋业发展。各地都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成立了创业项目论证小组,开通大学生村官创业“绿色通道”。

  “他们用大学生所具有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思维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学习新技术,确立新观念,实现新发展。”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在村任职的796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430人创办、领办、合办各类实体300个,吸纳就业13252人,带动创业7501人,帮带致富8353人,形成了“村官+大户”、“村官+贫困户”、“村官+基地+农户”、“村官+合作社+农户”等创业新模式。如今,“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已成为徐州大学生村官的鲜明特质。

  给待遇 谋出路

  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人物·臧静

  日前,邳州团市委书记臧静异常忙碌。几个月前,她通过公开选拔,从一名大学生村官成为邳州团市委书记。新的一年到了,刚刚完成角色转变,她要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工作岗位,抓紧制定今年的工作计划。

  2007年7月,臧静到经济薄弱村——邳州市张楼办事处大新庄村。她结合村实际情况,选取葡萄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带头承包大棚,使之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目前大新庄已成为当地声誉日隆的“葡萄种植基地”。臧静的突出表现,得到了提拔重用。去年10月,她同另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开选拔分别任邳州团市委书记和副书记。

  “正是由于相关部门倾心倾力地培养,让我在基层的舞台得到了锻炼。三年的基层历练,让我明白:‘村官’虽小,干的事也很简单和平凡,但只要把这些事情干好了,也就不简单不平凡了。”臧静说。

  纵深

  让大学生下得去上得来

  打通上升渠道,增添了村官岗位的吸引力。我市对聘用期满、考核、愿意继续为农村服务的大学生村官,续签聘任合同,进行重点培养。对群众拥护、工作实绩突出、条件成熟的大学生村官,及时推到村“两委”正职岗位或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2007年全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有6人走上科级岗位,12人担任村“两委”正职。

  全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把大学生村官当作后备干部来对待,放心、放手、放权让他们参与分工,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各县(市)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人才,重点向大学生村官任职村倾斜。各级财政部门及时落实配套资金,保证大学生村官工资、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市委组织部还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待遇督查制度。

  只有“下得去”才能“上得来”。2010年徐州市考录公务员和县(市)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拿出46个职位专门面向2007年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占选聘人数的21%。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中共有7人走上科级岗位,178人考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31人进入企业工作,8人考取研究生,82人自主创业或自主择业,其余796人均留在农村任职。

  好风虽能借力,破浪方能扬帆。正是怀有这样的昂扬斗志,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毅然决然地奔赴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从“象牙塔”来到黄土地,在田野上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记者 何桂香 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