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扬州大学生村官故事将上央视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顾小萍
投资超过1500万元,由著名演员傅淼、郭广平等担纲主演,反映扬州大学生村官工作、创业、情感故事的26集电视剧《潮人》,历时3个多月的拍摄日前在仪征关机,该剧有望于今年10月亮相央视一套。
熟悉的苏中景点都将在该剧中呈现。
突破荧屏农村戏老风格,展现苏中农村特色
去年12月,南京军区政治部的著名编剧邵钧林和郑方南接到扬州市委组织部的邀请,希望他们为这个在全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得较为成功的地方打造一部电视剧。据了解,扬州市已率先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目前,全市1383个村(社区)共配备大学生村官1498名,其中,已有10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
郑方南告诉记者,从蕴酿到40万字的《潮人》剧本出炉,前后仅花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郑方南自称是“50后”写“80后”,一切从零开始,但写得很顺。“‘50后’写‘80后’真的挺有意思,学到了好多东西。比如,好多语汇要向孩子辈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娱乐圈花边新闻学习。”
郑方南是1968 年下乡插队的老知青,对农村、农民和土地的感情刻骨铭心。但他表示那时候下乡是为了接受再教育,与大学生村官有着鲜明的不同。大学生村官的任务是前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变农民的旧意识、旧观念,带领他们提升文明水平,科学致富,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80后’经常被评价为浮躁、骄傲、缺乏责任感、不敢担当等等,但真正接触过后,发现这些指责失之片面,他们其实是朝气蓬勃、很有追求、又很有担当的一代。”郑方南如此评价道。
繁华的苏南、崛起的苏中、短板的苏北,可以说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缩影。因为有苏南,江苏走在全国经济大省前列,因为有苏北,江苏还有“脱贫攻坚”的重任。由此,剧中的3位大学生村官将分别生活在3个别样的农村。通过镜头艺术地展现了被称为“潮人”一族的80后年轻人的命运和情怀。“荧屏上的农村戏几乎都是东北戏。这部剧几乎所有镜头都取自江苏,呈现出浓郁的江淮风情,体现长三角地域文化特色,相信观众会有很多新鲜感受。”郑方南说。
《潮人》聚焦“村官潮”
这是一部农村戏,为什么要取名《潮人》?郑方南觉得这是与大学生村官在座谈中的“情结碰撞”,而观众看完该剧后也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寓意。在郑方南看来,“潮人”一词是继“雷人”之后目前最流行的网络热词。网络已经入侵到生活,并给大众的语言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热词,也正是代表网络和现实生活连接的一个符号。该剧虽然是一部表现大学生村官的电视剧,但剧中的主角都是80后的时尚青年,因此在创作上不想再沿袭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风格,试图追求一种时尚、青春的样式,在创作手法上也力求新潮一些。大学生们都把自己称之为“潮人”一族,用“潮人”作为此剧的剧名,不仅能增强该剧的时代感,而且能拉近荧屏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郑方南说,“潮人”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是“潮流”中的人。“大批的农民从农村走进城市形成‘民工潮’,十万多名大学生从城市走向农村正在形成‘村官潮’,两股时代的潮流对流形成碰撞,从而形成了该剧的叙事主体,展示出城乡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潮人》,农村版《奋斗》?
《潮人》聚焦“村官”这个备受大学生热捧的新兴职业,演绎着年轻人走入社会之后理想与现实发生的碰撞、交融。不少人觉得,《潮人》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奋斗》的翻版,郑方南觉得这种评价一点都不客观,“我们拍的并不是青春,而是理想、是奋斗,希望通过这部戏能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人的独特风貌,也能让观众领略到迷人的江淮农村风情。《潮人》和《奋斗》一样洋溢着青春激情,但是它比《奋斗》多了一层现实意义,和更为犀利、敏锐的洞察与思考。”
延伸阅读:
- 南京80后大学生放弃高管建网站竞选村官 (2010-06-21)
- 江苏南京大学生村官防汛值守12小时夜班 (2010-07-23)
- 大学生村官蒋丽的多彩生活 (2011-04-20)
- 用法律改变社区氛围 村官甘做百姓的守护者 (2015-07-27)
- 江苏徐州大学生村官“三夏”忙 (2009-06-12)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