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村官:让青春在新农村绽放异彩

来源:宿迁日报 作者:张云 陈耿

自2007年5月省委省政府作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重大决策以来,宿豫区先后迎来了174名有理想、有知识、有潜能的大学生村官。自首批大学生村官选择了宿豫区的那天起,宿豫区委、区政府就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全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满意工程”来抓,把大学生村官“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对待”,坚持以创业富民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


  融入基层待得住


  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官快速适应基层的工作环境,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宿豫区通过构建学习培训、多岗锻炼、沟通交流等三大平台,让大学生村官实现工作生活“软着陆”。


  宿豫区委组织部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充分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为大学生村官开设党校课堂、基地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等“四大培训课堂”,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集训和各类专题培训,先后组织8批近300人次到苏州农干院、张家港、江阴华西村等地学习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能力;2010年3月,还组织6名担任村“两委”正职和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赴省委党校接受为期一个月的示范培训。创设“以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大学生村官“1+X”培养模式,分期分批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区乡机关、事业单位“轮岗”、“进修”,到信访、拆迁安置、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上接受历练,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驾驭复杂局面、开展经济工作的能力。


  服务基层干得好


  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富民是最大的责任,创业是最大的舞台。近年来,宿豫区始终坚持组织引导与典型带动相结合,政策扶持与模式创业相结合,先后召开创业示范点创建工作动员会、创业富民推进会、女大学生村官创业座谈会,部署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2009年下半年又启动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建设工程,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创办1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宿豫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会办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中尽显身手、一展风采。


  为了激励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路上不当“看客”当“干将”,宿豫区先后举办了创业富民成果展、创业富民汇报演出等活动,开展“十佳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个人”等评先评优活动。宿豫区财政设立了40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为投身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提供贷款贴息支持;争取金融信贷部门的支持,向大学生村官发放青年创业卡,人均授信5万元;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中心,组建专家服务团开展上门服务,提供创业指导;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训练营”,定期举办创业培训班,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


  目前,宿豫区已有86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创办42个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为村民提供了22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6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近万名群众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扎根基层有保障


  政治上充分信任、生活上悉心关爱、工作上全力支持、待遇上充分保障、成长上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村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促使他们安心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宿豫区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摆到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一并谋划。每年都专门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观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举行招待宴会、联欢会、座谈会,鼓励大学生村官围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胆实践,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积极推荐他们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已有3名大学生村官分别当选为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宿豫区委组织部与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合作成立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中心,全程跟踪指导大学生村官工作;全体组工干部开展“牵手共建”活动,一对一地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团区委在大学生村官中建立团支部,增强他们工作活力;区妇联在女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巾帼牵手”行动,提供“巾帼创业SYB”培训;电信部门免费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安装了宽带。


  奉献基层流得动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宿豫区遵循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规律,努力构建帮带培养、选拔任用和成长发展等三大机制,强化了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鲜明导向。宿豫区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帮带责任体系。实行区委常委、党员副区长联系大学生村官制度;乡镇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分别配备“农村工作、创业技能、情感生活”三名导师,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达到解思想疙瘩、解决后顾之忧的目的;组织新老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创”。借助高校智力资源,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宿迁学院等高校携手开展“校地共建”活动,从源头上探索大学生村官的共同培养模式。


  强化激励干事创业导向,大力实施“四培四引”工程:通过培育村级组织带头人、农业生产“农博士”、党政干部后备军和创业富民领头雁,引导大学生村官分别向基层服务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党政管理人才、企业营销人才方向转变,较好地解决了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