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王明成长记:逮商机他是一把好手
图为王明在示范园里向结对老干部介绍鲜切花项目发展情况。
2011年12月3日,记者在江苏省新沂市唐店镇双山村大学生村官科技示范园里,见到了27岁的村书记、大学生村官王明。
王明依托“草莓进城战略”,积极领办示范园,发展大棚种植、生态旅游、生态养殖业,被双山村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草莓书记”。
为销草莓,他跟城管队员“躲猫猫”
2007年7月,王明来到双山村任职。当时,双山村共有608户、2193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03户、261人。而王明最早带领贫困户脱贫的创业项目是草莓种植。
王明兴冲冲地走访贫困户,游说草莓大棚项目种植的好处。但好说歹说,只有3户人家同意试一试。
苗儿栽下去,新叶子很快长出来了,可就是不见结蒂。“这与书上说的、网上查的、培训班学的,都不一样!”王明急得四处打听。一位农艺师开出了处方:大棚草莓授粉不良。于是,王明赶紧找蜂农买了两箱蜜蜂,放进了大棚。
岂料,两天后,竟然出事了。由于大棚出气孔太少,正午太阳直射塑料薄膜,导致棚中温度骤升,活活把蜜蜂都蒸死了。这让王明欲哭无泪。在朋友帮助下,他又买来两箱蜜蜂……
几个月后,草莓长成了。“上市比别人晚,品相比别人差,还能有啥戏?”第一批跟着“吃螃蟹”的3户村民至今忘不了王明卖草莓的那段日子。
王明把几家草莓一聚拢,总共200斤。前面放一箱,后面绑一箱,压得电动车在田埂上直打滑。王明摇摇晃晃骑着车子,向城里进发。
可是,连问了几家农贸集市都碰了壁,“草莓市价每斤15元,我卖10元,应该不愁卖吧!”王明说,“可摊贩们都嫌草莓卖相不好。”
在市区一家超市门口,王明左顾右盼很久,最后把心一横,自己卖。进超市花10元钱买了个“傻瓜秤”和十几个塑料袋,蹲在超市门外的路牙上,摆起了地摊。
天渐渐黑了,下班的人群渐渐向王明围拢过来。你摸一个,我尝一颗,一尝就是半斤多,就是不见掏钱买的。王明急了,先前说不出来的话连珠炮地蹦出来:“卖新鲜草莓嘞!觉得合适就要买!”不到半小时,就卖出了半箱。
他这边卖得正欢呢,城管队员找上门了。王明解释了半天,可还是被当成小贩驱赶了。等城管一走,他又折回来卖。这次换了一个不显眼的角落,可十分钟不到,还是被城管发现了。这种被城管队员驱赶来驱赶去的生活,持续了一周。每天一大早,王明进城跟城管“躲猫猫”卖草莓,每晚七八点才回家。
后来,王明打听到市南郊的果品批发市场草莓好卖、价格也贵一点。可是,批发市场都是深夜交易。冬天的晚上,滴水成冰,王明踩着借来的三轮车,蹬了6公里路,到批发市场练摊。昏黄的灯光下,他和一群菜农挤在一起,双手插在袖筒里取暖。
看着人家卖的草莓都比自己的好,心底很发虚。“回村后,一定要改良草莓质量,提前找好销路!”
无心插柳,叫响“农家乐采摘”品牌
“草莓事业”给了王明太多的启迪和反思,他的步伐也越发稳健。
2008年,经过一年的积累,品质、包装都有了明显提升的“大明”牌草莓走红市场。山东、上海、南京等地客商纷纷上门收购,王明和种植户们过上了产销两旺的快意日子。
没想到,一场金融危机,让他的很多老客户破了产,他的“草莓事业”转眼就演变成了“草莓危机”。
“那时村民的信心刚树立起来,种植户由3户发展到60多户,种植面积近200多亩。”王明告诉记者,2009年“三八妇女节”前夕,一位在大型企业工作的朋友向他抱怨,“组织女员工出游找不到好地方。”王明提了一个建议:“很多人都以为草莓结在树上呢,那不如到我们村转转,相当于上一堂农业科普课。”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家企业组织了120多名女员工,一口气摘光了近40个大棚。这可把村民们乐坏了:“价格比批发价高很多不说,还省了我们人工采摘费哩。”
王明马不停蹄地到徐州、新沂等地宣传农家乐。很快,徐州地区许多单位都知道双山村的“农家乐采摘”旅游项目。结果是,金融危机期间,别人种草莓都亏本,王明反而盈了利。2009年一季度净赚30万元。
一个创意,草莓搭上情人节“班车”
2009年“情人节”前,王明看着给女友刚买的一盒巧克力,脑海里灵光一闪:“草莓能不能作为情人节礼物呢?”的确,红艳欲滴的草莓如同心形。
2月13日一大早,王明就把双山村的草莓全部收购下来,组织人手连夜包装。只见,柳编篮里摆了99颗大草莓,保鲜膜上贴上醒目的卡通广告标语。价格也是王明临时定的:“卖高一点也说得过去,99元,天长地久!”
情人节当天,王明就组织村民骑着十几辆三轮车,来到城区的鲜花市场,很快吸引了人们好奇的目光。有人问:“你们卖草莓的,来鲜花市场做什么?”王明举起早就准备好的牌子,大声叫卖:“大明草莓,颗颗代表我的心,甜在眼里,实惠在心里。”这一吆喝,原准备买花的年轻小伙子都围了过来。
一天下来,净赚1.7万元。
创新思路,培植生态种养产业链
王明的“情人节”创意,被当时在场的一位鲜花批发商看在眼里。“这小伙子,有点子,有办法!”在这位批发商的帮助下,王明赴宿迁学习鲜切花的管理、栽培技术,带领村民搞起了鲜切花大棚种植。鲜切花成了村里继草莓之后的又一个重点产业。
从与鲜切花批发商的合作中,王明意识到: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他担任了大明果蔬合作社理事长、金锋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牵头创办了占地500亩的大学生村官科技示范园,带领村民种植花卉、苗木、散养草鸡、生态肉猪等。2010年,园区实现亩产值2.5万元,为村民人均增收1330元。
提及下一步发展,王明透露,计划建设新沂首家鲜切花交易市场和鲜切花恒温保鲜库,并争取把鲜切花等产品出口。
记者走出村子看到,不远处的鲜切花大棚正忙碌异常,十几名妇女小心翼翼地下着剪子,一株株含苞待放的神马白菊就是她们的宝贝,寄托了全村人增收致富的希望……
万 森
- 大学生村官张天然带头创业赢得乡亲信任 (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