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隆静超在岗位默默回报社区

来源:无锡日报 作者:姚起亚
   你到太湖街道周新社区,跟居民们提起做民政员的小隆,大家都会说:“小隆啊,这个姑娘真不错!”

    隆静超刚25岁,相貌清秀、学生气还未脱,已在周新社区工作3年了,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美女村官”,街坊们亲切地叫她小隆。几年来,她在岗位上默默传递着爱心。

    家庭生变故,众人纷伸援手

    15年前,隆静超10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了她和13岁的姐姐,还有上万元的债务。家庭断了经济来源,家里人感到天塌了下来,到了晚上,母女三人经常抱着父亲的遗像痛哭。在村里帮助下,母亲开了个小店维持生计。进货、拉货、销售、算账……粗活累活母亲全包了。母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隆静超,“要懂得感恩”,是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

    姐妹俩高额的学费一直令全家头疼,好心人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多名本地的企业家进行了资助,交警王锦程还与隆静超结成了帮扶对子。2003年姐姐考入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隆静超被盐城师范学院英语系录取,在许多社会人士的资助下,一对姐妹顺利完成了学业。

    选择当村官,走遍贫寒人家

    在学校里,隆静超是学生干部,经常参加义务献血。但因她当年太瘦,好几次医生都拒绝了,但只要条件允许,小隆还是坚持每年都献一次,目前已坚持了五六年。

    大学毕业后,隆静超看到家乡招聘村官,她二话不说选择回来。“我怀揣着感恩的心选择做村官,就是要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来回报社会。”2009年,小隆从近300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周新社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负责民政和残协的工作。

    小隆的主要工作是联系和帮助社区里的困难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然而这份工作并没有想象的轻松。近50户残疾、低保家庭她家家都走过,加上临时救助的困难户,每年都要走访上百人次。工作时间不够用,她就利用休息天加班。“她一周要上7天班。每周六、周日上午都来,没有加班费的。”周新社区妇联主席孟丹红告诉记者。

    传递爱心,从平常小事做起

    居民老季患有重度精神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离婚后情绪更加低落,靠低保金艰难维持生计,平时几乎足不出户。隆静超与街道残联联系,介绍他到向阳农疗站康复治疗,农疗站每月发放200元补贴,提供一顿午餐。老季生活得到了改善,人也变得开朗了。“能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看到他们的生活渐渐好起来,我很欣慰,也更加体会到我肩上担负的那一份社会责任。”小隆说。

    在隆静超眼里,只要力所能及,工作便不分分内分外。贫困户老钱的女儿大学毕业未找到工作,隆静超积极搜索招聘信息。去年11月,辖区39位残疾人要到区残联服务大厅办理免费乘车手续,小隆原本只负责通知,但考虑到残疾人行动不便、人生地不熟,便让他们将材料交给自己,逐个为他们办理。

    隆静超说,她所做的都是些小事,就是想把来自社会的那份爱传递下去,报效家乡、回馈社会。“我想每月省下一件衣服的钱,认助一名山区的孩子,帮助他(她)完成学业。”(姚起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