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袁驰:脚踏实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杜长青

  回到农村是他的要求,扎根农村是他的愿望,发展农村是他的梦想,他就是袁驰,一名普通的省选聘大学生“村官”。他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2010年8月被组织分配到老家涟水县徐集乡双码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从此,这位大学生“村官”便满怀激情、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由于勤奋努力和业绩较好,连续两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被县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先进工作者”。

  铺路、防违、计生,为党尽好为民责任

  硬化路面,改善村民“出行难”现状。虽然2008年我省已全面实现水泥路“村村通”,但村内仍有2000多米的道路泥泞、高低不平,群众出行困难。袁驰一直心系此事,决心把这件为民事办好、办实,他主动拜访许官营村党总支书记许加生,向支书算了笔细账,汇报了自己“向上争取一些,老乡赞助一些,村民自筹一些”的想法,得到了镇村两级领导的认可。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他向县交通局、镇政府争取了4万元,向在外事业有成的老乡拉到赞助3.6万元,发动联组92户人家筹得6万元。资金筹足后,袁驰连续作战,和村组干部们一起精心选择施工队伍,签订工程进度、标准、质量“三包”合同。整个工程4月初开工,4月底完工,两条宽为2.4米,总长为1500米的水泥路取代了数十年的泥土路。 “如今我们走在平坦坚实的水泥路上,晴天、雨天不愁了,袁驰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 ,村民们说。

  防违治违,提高村民规划居住意识。涟水县徐集乡面积大、人口多、全乡近一万户,防违治违工作量大,任务艰巨。通过多次巡查、走访摸底,他弄清了违规建房的一些规律,掌握了违规情况比较严重的村组,有重点、有措施地做工作。一是坚持日常巡查,每人两天一小村,效果很好。二是记录巡查笔记,把谁家门口堆放建材,哪家有建房意向,记录下来。三是加大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居住的宣传力度,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从思想上不愿“违”。四是对已经开始建设的违章建筑,坚决依法限期拆除,使他们从行动上不敢“违”。

  规范管理,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近年来,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地工作,育龄妇女参检率一直较低,使得该村计生工作一度濒临失控状态,镇村干部都十分着急。袁驰了解情况后,提出了加强计生管理、完善计生工作制度的建议,并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对全村参检对象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村干部一起对平时漏检、晚检的重点对象挨家逐户做工作,印发计生宣传资料,与参检对象签订协议书,使村计生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助残、助老、助学,为民送上党的关怀

  多方求援,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被涟水县委组织部任命为残疾人专干后,他勇挑重担、主动工作,到全乡各村调研了解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用整整1个月的时间全面掌握全乡残疾人情况,并整理出15000多字的调查材料。在了解到多数残疾人生活在最低保障线上,有的家庭负担还比较重的情况后,他一方面联系乡内的一些企业,为那些轻度残疾、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在他的努力下有2名残疾人在家为企业做手工活,每个月也能拿到1500元左右,不比厂内的正常职工差多少;另一方面积极向县民政局、县残联、镇政府多方争取专项补助资金,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经过他的努力,全乡11名残疾人全都受惠,每年人均增加补助500元。

  多措并举,求得留守老人晚年幸福。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工作,村里都剩些老人小孩在家了,他们多衣食无忧,但却也并不快乐”,这件事一直被他放在心上。为了让老人笑口常开,他从老人对子女的牵挂入手,想方设法联系留守老人的子女,“命令”他们无论在外多忙多辛苦,一定要每周两次向父母报平安;同时,他在村部腾出一间办公室,开办了老年人艺术学习班,请乡里“土专家”、“老艺人”为他们讲课,教他们写毛笔字、拉二胡、唱民乐,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乐;有些老人要在家带孙子,出不了门,他就去村里的手工作坊帮老人领一些鞋帽加工之类的针线活,一个月也能挣个三五百块,“老人有事做,不空虚,子女虽不能常回来也常打电话回来,不牵挂了,心里也就踏实了,自然就开心多了”,袁驰说。

  因材施教,帮农村孩子打开求知的大门。 2011年暑假期间,针对一些留守儿童假期中不愿学习易进入网吧,缺乏家长管理的实际情况,他和另外几位同事在街上租了200平方米的房屋,开办起了 “爱心教育”辅导班,以“助学、助教、助成才,少收、多导、教成人”为宗旨,以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先后有210多名学生参加了辅导班。办班期间,他采取快乐教学、兴趣教学的方法,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打开了求知大门。(涟水县委组织部 杜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