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双胞胎生病大学生村官仍坚守在大堤

来源:皖江在线 作者:况安轩 慕继平
刚出生的双胞胎宝宝生病 27岁的大学生村官仍坚守在大堤上

大学生村官杨瑞将彩条布搬上车,准备运往大堤。

      连日来,面对罕见的洪水,博望百姓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27岁的大学生村官杨瑞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位来自江苏溧水的大学生村官顾不上刚出生40多天的双胞胎宝宝,始终坚守在抗洪一线,村民及村干部都为其竖起了大拇指。

      刚出生的双胞胎宝宝生病,他选择守在大堤上

      杨瑞所在的釜山行政村,共有5 个自然村,靠近博望区团结圩段,防汛压力大,截至昨日,低洼区4 个自然村的老弱病残村民已经全部转移出去。“人已经差不多转移完了,现在就是往大堤上运材料,加固大坝,抗击台风。”9 日上午10 点,见到杨瑞时,他和同伴正在搬运刚到的彩条布,然后用自己的汽车运到大堤上去。

“车子本来老婆要用,也是被我硬留下来了,这边抗洪物资急需车子运送。”原来就在一个多月前,老婆顺利生了一对双胞胎,可就在前几日,双胞胎宝宝突然身体不适,需要去医院就诊。本来在溧水老家休养的老婆就带着孩子赶到了博望釜山,让杨瑞开车带他们去医院,可当时正值团结圩抗洪抢险的关键时期,杨瑞不仅自己没去,也没把车子借给老婆,而是让老婆家里人借了一辆车,将其送到了医院。杨瑞告诉记者,他是2013 年从石河子大学毕业后考到了博望区,当了一名村官,老婆也是新博人,现在博望遭遇罕见的洪涝灾害,他也要尽一份力。

       杨瑞说,团结圩险情处理后,村书记也让他到医院看一下小孩,可现在是防汛的关键时期,台风又来了,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而且他还能开车运送物资。8 日那天,因为在大堤上暴晒,全身还起了疹子,直到下堤后打了点滴才好了许多,9 日又送了不少物资到大埂上。“只要身体允许,我都会坚持在一线,直到洪水退去。”

        村民自发成立“打桩队”

        在此次抗洪救灾中,博望釜山村还成立了两支由党员、村民以及志愿者组成的打桩队,在处理险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洪水来之前,我们就紧急成立了打桩队。”55 岁的釜山夏一村村民夏贵荣既是队长,也是打桩队的主要成员。在他的印象中,今年的洪水实在罕见,所以防汛经验也不是很足,上次看长辈们抢险打桩还是很多年前。虽然那时也是村里打桩队的成员,却没有亲自实战过,只是做点辅助工作,不过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打桩,没想到这种传统打桩技术却在这次抢险中发挥了作用。

        夏贵荣说,团结圩大型机械上不去,全靠传统人工打桩方式,年轻人虽然有劲但也没见过这种打桩,站在上面都使不上力,根本打不进去,幸好我们把会打桩的人组织到一起。前几日险情出现时,这支抢险队在团结圩段打了100多米长的防洪桩,有效遏制了险情的扩散。

       安置点里的中青年人都主动到坝上抗洪

        7 月9 日,在新市中心小学安置点,记者看到,年轻人和中年人很少。“这些人自觉地到大堤上抗洪抢险了。”新市镇民政所所长沈宗福告诉记者,镇党委在9 个安置点成立了9 个临时党支部,选派了一批政府工作人员、中小学教职工、医护人员、村干部和志愿者在安置点为灾民提供服务。

         “我们发现灾民中有不少中青年人,而且身体健康,于是就发动每个临时党支部成员分别和他们谈心,动员他们白天上险情不断的团结圩上筑堤护圩,晚上回来睡觉。”这一动员还真的取得了效果,总共有47 名被安置在这里的灾民主动到一线抗洪抢险。65 岁的林永世是新市镇张茂村人,家被洪水淹了,全村58 名在家的村民被转移到这里。“这里有吃有喝的,老这么待着还真不好意思,所以白天我就去大坝上抗洪,晚上回来休息。”

        30 岁的蒋福宝在南京一家企业上班,7 月初回家发现家被洪水淹了,母亲和妻子、孩子已经投靠亲友,父亲被安置在中心小学安置点。蒋福宝到安置点看到父亲在这里被照顾得非常好,于是就当即决定留下来做志愿者参与抗洪抢险。(文图/记者 况安轩 慕继平 通讯员 陶广亨)

        原标题:刚出生的双胞胎宝宝生病,他选择守在大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