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生村官汤亚东从阳光学子到爱心村官
|
有事没事总喜欢到乡邻里转转已成了汤亚东的习惯。李海勇 摄 |
他,曾是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资助的一名阳光学子;如今已工作的他不久前再次拨通本报利群阳光助学热线——这次,他报名的是利群阳光“1+1志愿者”。他,就是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的村官汤亚东。
怀着感恩之心
大学毕业当“村官”回报乡里
22日,记者来到汤亚东工作的河口镇。早早就在车站等候的汤亚东,脸上除了久违的亲切笑容外,更多了几许成熟与干练。这位曾经的阳光学子,经过几年农村支部书记生活的磨练,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心村官”。
在汤亚东的脑海里,自1986年出生后略懂事起,自己就在不断地送别亲人——5岁时母亲去世了,11岁时送走了积劳成疾的父亲,高三时最为疼爱他的奶奶也没了……2004年,汤亚东考上大学,但学费没着落。在一位从小学就开始帮助他的好心姐姐的支持下,他报名并顺利地被选为当年的阳光学子。
汤亚东回忆说,11岁那年送走父亲,他为父亲跪过。后来为了读书,他再次向好心人跪过,从那之后他不曾再向人下跪过。“没有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我也许就读不了大学了。在我的求学路上,我真是得到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汤亚东表示,也正是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大学毕业之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城市生活,最终选择了当一名村官来回报乡里。
2008年10月,大学毕业的汤亚东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成了一名村官,被安排到了南通市袁庄镇濮桥村。带着叔叔制作的简易铁床,汤亚东住在村部,白天就跟村支书一起下去做工作。第二年5月,汤亚东在7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通过公推直选当选为河口镇中天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该县历史上首位公推直选的村党支部书记。今年1月,作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又被镇里正式任命为统战委员。“到了村里,如今来到了镇上工作,不少领导和村民都给了我最大的关心和支持,现在我的内心充满的就是感恩!”说到这里,汤亚东显得有些动情。
在河口镇政府门口,记者和汤亚东边聊边走,跨过一座不算很长的直夫桥,就到了他曾当过21个月村支部书记的中天村。在村口的一个巷子里,汤亚东习惯性地拐进一家居民家中,身体不好的主人张德明正和母亲在家准备午饭,见到汤亚东走进院子,张德明和母亲都急忙走出厨房,一阵寒暄之后,执意要留汤亚东和记者吃午饭,但被汤亚东谢绝。汤亚东告诉记者,张德明家庭原本很幸福,但自从几年前大女儿出了车祸,张德明的老婆无法承受打击竟选择了喝药自杀,如今身体不好的张德明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打工养家,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紧巴,最后是汤亚东为其一家人争取了低保补助,才多少缓和了这家人的窘迫。
出了张德明家的院子,一位老人知道记者是来采访时,如数家珍地说,别看小汤年轻,但是在中天村21个月的日子里,却为村里争取到了3.6公里的水泥路,建起了2612米的硬质渠,极大程度地解决了老百姓的灌溉及出行问题。除此以外,汤亚东还帮助村中残疾人争取残疾车,争取资金护送村中精神病人入院治疗,帮助困难的大学生争取利群阳光助学金。如今,汤亚东这个“爱心村官”,仍在尽他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现场一个电话
即时走访贫困学子家庭
早在记者到来之前,汤亚东就从扬子晚报上看到2011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启动的消息,他也早早便开始行动起来——他已开始多方联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高考学子报名阳光学子。“我和身边的学校、村组负责人打过招呼,他们将人选初步提供过来,我就利用工作之余挨家摸排情况。”汤亚东说,“过去我是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学子,今年我一定要把这份爱心阳光好好传递下去!”
就在记者采访之时,汤亚东的手机铃声响起。接完电话,汤亚东兴奋地说:“我母校如东县栟茶中学的领导推荐了一名成绩优异生活贫困的高考生,他希望我现在就去走访,因为今天是这些即将高考的学子最后一次放假,他已经离开学校,可能马上到家!”看到汤亚东的兴奋劲,记者决定和汤亚东一同前往走访。
记者和汤亚东一起赶到了将近5里路外的戴南村。经指点,最后找到了栟茶中学高三学生缪永阳的家。缪永阳的家是一幢紧邻马路的二层小楼,但村民告诉记者,这楼房是6年前其父亲病前建起,可建起之后,缪永阳的父亲就因中风患上了半身不遂,自此失去了劳动能力,楼房建起6年,但至今围墙无钱拉起。而6年前考上如东县中的缪永阳,也因无钱到城里读书,最后只好到栟茶中学就读,为此心有不甘的缪永阳还偷偷哭了两天。
了解情况后,汤亚东都一一仔细记在自己的工作日志里,面对有些腼腆的缪永阳,作为曾经的阳光学子,汤亚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即将高考的小缪加油鼓劲。临别时汤亚东告诉缪永阳:“只要考上‘二本’以上,上大学就有希望!”“放心,我一定要用好成绩来争取这份爱心资助,到时尽量为家庭减轻生活的负担!”这时的缪永阳看到了希望,眼里也闪烁着自信的目光。
报名“1+1志愿者”
搭上今年助学行动这班车
采访快结束时,汤亚东告诉记者一个“小秘密”——去年底开始,他就和不仅给了他生活资助更给了精神支持的好心姐姐商议,争取通过努力来成立一个爱心社,到时利用这个平台募集更多爱心资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但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我和姐姐正在发愁筹建中的爱心社可能赶不上帮助今年的贫困高考学子了,没想到今年扬子晚报的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征求‘1+1志愿者’。我便和姐姐一起商议,两人先各出一部分钱,报名‘1+1志愿者’,争取今年就能搭上利群阳光助学行动这班车,先帮助一个是一个!”
今年本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将继续资助100名江苏学子,报名入选的学子每人将得到5000元助学款。但事实上,每年申请助学金的学子都会远远超过名额限制,从报名表上删除每一个名字,都是非常痛苦的抉择。这些学子不是不需要帮助,而是有人比他们更需要帮助。为了能让更多的学子得到帮助,本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今年首次公开征集“1+1志愿者”。“1”是自强不息的贫穷学子,“1”是企业、是媒体、是个人,是你、也是我汇聚的力量——希望更多奉献爱心的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加入这一行动,与贫困学子结对1+1,让更多需要资助的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汤亚东开心地告诉记者,他已联系了不少往届的阳光学子,他们都对“1+1志愿者”很感兴趣,表示将会加入这一爱心大行动。
的确,本报2011年度利群阳光助学行动自本月17日起程之后,在全省早已形成影响的这场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再次给全省众多贫困学子带来了无限希望和阳光。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上众多爱心人士和本报以往利群阳光学子的关注。来自本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办公室的不完全统计,报名“1+1志愿者”的人数已达数百名。汤亚东不无激动地说,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作为“1+1志愿者”,我们提供的也许只是一份勤工助学的兼职,一笔数额不大的善款,或者是动员周边的朋友为学子提供一点帮助……这份爱心,却足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缓解一个家庭的不幸。
本报记者 李海勇 张筠
- 为江苏厚待“大学生村官”叫好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