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袁奇如发微博用石子换打井修路钱

来源:解放晨报 作者:张源

□袁奇想修的就是村里这条土路

 
□佑元湾村,刚打出来的井水都有些泛黄。

晨报特派记者 张源 本版现场图片

   当“别针换别墅”的财富神话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时,利用网络平台“以物换物”的公益模式也在渐渐蔓延。在江西省都昌县,25岁的大学生村长袁奇如今每天都花大把时间坐在电脑前,希望能借助微博的力量,用村里的花岗岩石子,换来修路打井的钱。帮村里修路,给村民打井,这是佑元湾村村民寄予这个新任村长的厚望。只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没有幕后团队的袁奇,才换到了一瓶洋酒,距离预期的资金目标,还相距甚远。


  ●外界的小路遇到下雨就“废了”

  ●村里的井水几乎不能喝

  新官上任想有作为却没钱


  佑元湾村,是江西省都昌县苏山乡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村里200多口人都姓袁,聚集在这里已有数百年历史。“85后”的袁奇就是佑元湾村人,他也是村里目前出的唯一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今年2月6日,佑元湾村进行新的村长选举。在众多回乡过年的外地打工村民的支持下,袁奇成为佑元湾村的新任村官。

  都昌县的经济水平在江西省处于倒数行列,佑元湾村更是地处都昌较为偏远的山区。袁奇从记事起,就对村里通往外界的那条羊肠小道苦恼不已。从每年的4月开始,接连几个月的雨季令佑元湾村的村民出行极为困难,车子根本开不进村里,自行车、摩托车也完全没办法骑。只要下雨,村民们就只能穿着厚厚的雨鞋,摇摇摆摆地踩着泥坑出门。除非有要紧事,否则一到雨天大家基本都懒得出门。

  除了路,地处山涧位置的佑元湾村用水也较为困难。数百年来沿袭至今,村里一共打了30几口水井,但其中能用的如今大概只有一成。舀一桶水放上半天,就能沉淀一层厚厚的泥沙。村里不少井如今只能用来浇地,连喂猪都不行,更别提给人喝了。

  给村里修一条水泥路,再帮村民们打一口深机井,是袁奇这个新任村官最大的愿望,他也面临着同样一个最大的困难——没钱!有两个花岗岩企业在佑元湾村生产,每年给村里交1万元,这基本上是这个自然村的全部公共收入。只是此前因为跟临村的一次矛盾,村民跟人打了群架,一仗干完,村里10万元家底全成了医药费,一分没剩。


  ●得不到政策扶持

  ●看到“戒指换教室”给了灵感

  尝试借力网络“以物换路”


  佑元湾村是自然村(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不是一个社会管理单位),“村村通”工程无法惠及。村民们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差,也没法赶上新农村建设的“班车”。想修路,只能想办法自己集资。“打井的情况也差不多,我到县里去排队,一共有600多个申请,排到我们村不知道猴年马月了。”从2月份当上村长开始,袁奇每天脑袋里琢磨的就是这两件事儿,见到记者就不断吐苦水。

  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袁奇对于网络非常熟悉,多年来也热心于利用网络平台从事公益活动。“3月1日那天,我在网上看到贵州有一个女孩,用200元钱的戒指换希望小学。”贵州女孩用戒指换学校的事情,给了袁奇很大的启发。“200元钱的戒指换到了30万元的希望小学,她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3月2日中午,袁奇发了一条“以物换路”的微博:“我叫袁奇,2009年从大学毕业,热衷于公益事业,今年2月份当选我的家乡都昌县苏山乡佑元湾村的村长,鸭梨山大。我想为村里修建一条0.9公里的水泥路,并为村里打一个机井,大约需要30万元,我村里的花岗岩比较多,我打算用我家乡的小石头和爱心网友交换,望网友支持!”

  袁奇对记者坦言,如果他直接在网上发布一个筹集善款的微博,很可能根本没人理他。“我知道有很多人、很多地方都需要爱心人士帮助,如果不尝试新的公益方式,很难被别人关注。”袁奇对于网络上的“眼球效应”深有体会,他满心期待发布微博能给自己的“以物换路”开个好头,但直到见到记者时,一个多月了那条微博只被转发了2000多次,其中还有不少是他自己在转发中“@”微博名人。


  ●6个月时间,每天“@”50个名人

  ●微博影响力没有预期中大

  被称烂招,不如踏实致富


  袁奇说,他给自己“以物换路”的时间是6个月。“这6个月里,我会坚持每天‘@’50个名人,加起来大概会有9000个名人,只要他们当中有很少部分能关注这个事情,我就肯定能成功。”对于名人在微博上的影响,袁奇很有信心。“我不是名人,所以我只能借助名人来帮村里做点事。”

  对于此前几次大的网络事件,袁奇说他都进行过研究。“不管是‘小月月’还是‘别针换别墅’,我觉得他们背后都有网络推手的存在。但我修路打井这个事情,我希望靠我自己的坚持取得成功。”尽管那条微博的影响力没有预期中那么大,但倔强的袁奇依然每天坚持“@”50个名人。“有很多说风凉话的人,说我这样做是在骚扰别人。可我每个人最多‘@’人家一次,这样谈不上骚扰吧。”

  即便在袁奇的家乡都昌,也有不少人对于袁奇的做法持怀疑态度。“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永远不要指望有人能给你铺一条现成的路。”认为袁奇所称的“以物换路”,其实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人大有人在。“别针换别墅已经是烂招了,好好想想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才是长久之计。”

  “我承认这个方法是跟别人学的,但我还是相信能成功。”袁奇说,他这样做不是希望去创造一个“别针换别墅”那样的财富神话,而是希望成为一个公益神话。“我这样做不是为了我自己。那块小小的石头可能并不值钱,但却是我们村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东西。”袁奇说,他相信自己的真诚能感动那些爱心人士。

  ●村民不懂网络但支持修路打井

  ●已经收到第一笔1000元捐款

  石子已换回高档洋酒


  在佑元湾村,记者接触的大部分村民都不知道什么是微博,很多人甚至都没摸过一次电脑,但对于袁奇要帮村里修路打井这件事,村民们都满心支持。

  60岁的袁泉水在佑元湾村吃了一辈子的“脏水”,他说自己名字的由来,就是他的父亲希望有一天村里能吃上干净的泉水。“这个名字起的不好啊,我都60岁了,还是吃不上干净的水。”对于袁奇这个小娃娃,袁泉水只知道他是村里唯一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而选他当村长,就是因为他能帮村里打井修路。

  村民们此前打听过修路和打井的价格,修水泥路的话,1米路就要500元左右。而要打一口70米的机井,也要花10多万元。袁泉水告诉记者,佑元湾村的村民,经济来源基本都靠年轻人在外打工,家家户户基本都没什么余钱,根本不可能集资打井修路。

  尽管进展没有预想中快,但坚持一个月后,一名广东的网友已经准备用一瓶高档的洋酒,跟袁奇换一颗佑元湾村的花岗岩石子,并希望能有爱心人士用“以物换物”的方式接力下去。与此同时,一名浙江的网民也向佑元湾村捐出了1000元,这是袁奇收到的第一笔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