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学生村官张有厚:与桥结缘 因桥生梦

来源:吉安晨报 作者:杨文欣 罗仁瑾

    他是“摄影达人”,获《溪·桥》拍客大赛亚军;他是“爱心达人”,为困难学生募捐;他是“新闻人物”,深得乡亲们的青睐。他就是永丰县潭头乡大学生村官张有厚,在江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永丰县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村官。

    “只要用心,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建不起的桥,无论是水泥桥还是心灵桥……”张有厚,80后大学生村官,与桥结缘,因桥生梦。

    最初结识张有厚,是因为他的摄影作品《木桥》。照片上的木桥孤零零的横在流经永丰县潭头乡杨梅江村的上固河上,10来根木头串联成桥面,12根斑驳的杉木支撑成桥墩,便是这座简易木桥的主体。对于很多人而言,《木桥》带来的是赏心悦目之感,体悟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最淳朴、最简单的美。然而,对于张有厚而言,木桥却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

    2010年,张有厚参加江西省大学生村官选聘并成为潭头乡畲族村书记助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张有厚深深为潭头乡民的交通出行担忧,其中最令其揪心的是邻村杨梅江村的那座简易木桥。他看过村民肩扛上百斤的稻谷在不足60公分宽的桥面仍然健步如飞,看过10余名小学生提着饭盒涉险过桥,看过人在桥上走、牛在河里趟的场景。“据说这些场景在杨梅江村已经延续了上百年,总觉得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然而,修建一座80米长、50米宽钢筋混泥土桥至少需要80万元,除去政府补贴,村民至少要筹集60万元。这位年轻的村官知道事情的艰难,但是从未放弃。当从大学生村官网得知参加《溪·桥》拍客大赛获一等奖将获得援建一座桥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与大赛组委会取得联系,并拍下了杨梅江村的那座木桥参赛。为了获得网络选票,这个憨厚内敛的80后第一次硬着头皮敲响了潭头乡党委刘书记办公室的门,请刘书记帮助动员全乡的乡亲一起为《木桥》投票;同时,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甚至是外地求学、务工的村民,动员一切力量争取选票。他的热忱、他的执着,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场建桥梦的圆梦之旅中。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作品《木桥》排名一直遥遥领先,但在离比赛结束前的几个小时得票却被反超,没能争取到援建这座桥的资金。那天,张有厚在自己的QQ签名栏里这样写道:“杨梅江的父老乡亲,让你们失望了,小张会继续努力的。”

    虽然建造钢筋混泥土桥的梦想一时难以实现,但是张有厚却在潭头乡的乡民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更为坚固的心灵之桥。

    他所任职的潭头村是一个林权矛盾纠纷多发村,老、大、难问题让不少乡村干部都敬而远之。张有厚到村后,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于面对矛盾,用自己真诚和汗水化解了一桩又一桩的纠纷。

    村民李远辉和彭学登之间的林权纠纷乡干部曾多次进行调解,但屡次因当事人的反悔而宣告失败。2011年10月,李彭两家再次因为此事发生冲突,张有厚得知后,主动请缨,接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为了解情况,张有厚走断腿、磨破嘴,在翻来覆去争执中,他发现矛盾的焦点在于林权改革时林权证文字叙述不够详实。针对这种情况,他决定用事实来说话。正是酷暑时节,他带着李彭两家到山上,冒着炎炎烈日,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三点,他用米尺一尺一尺的量出界线来,手被荆条划破了、脸被晒黑了,衣服早已湿透了,但他不管不顾……两位当事人被张有厚的吃苦精神和公平公正感动了:“张有厚这伢仔有恁大干劲,我们也要讲点子情义呢。”最终双方接受了调解,就山林界线一事达成了协议,并在乡政府签下了协议书。看到积压多年的矛盾被化解,张有厚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质朴的土地赋予人善良的品性,2012年3月他参加学雷锋献爱心“PBA316拉手情·爱心助学行动”活动,为潭头小学4名困难学生申请到1000元物款资助,获得“爱心达人”称号。

    用心才能建好桥,无论是张有厚梦里的杨梅江大桥,还是无形却充满温情的官民心桥,张有厚用他的真诚和执着向世人诠释了当代80后大学生村官敢为人先、服务基层的品质。